第211章
既不在礼部,也不在鸿胪寺,一个全然与此事无关的刑部侍郎罢了,且还不善言辞,皇帝派你前来当说客,可真是别出心裁,要令人吃一惊的。” 这话里隐隐有些刺探的味道。 张遮两手揣着,宽大的袖袍垂落,却并不转弯抹角地说话,只道:“他们以为通州一役,在下与少师大人共尽其力,且与姜二姑娘有故,该是最合适的人。” 谢居安听着“通州一役”时,尚无什么感觉,可待听见“有故”二字,便不知怎的,只觉一股连着一股的酸气往外涌。 他冷笑一声:“可惜朝廷想错了。” 张遮与他非但不是什么共同剿灭过天教的同僚,甚至还在通州的时候就已经很不对付,或者说,是他非常忌讳这个人。 张遮没有说话。 谢危又道:“来当说客,该有个筹码吧。朝廷给了什么筹码?” 张遮道:“姜府。” 众所周知,不管是真是假,谢危对外自称是金陵谢氏出身,一个人上京之后,府里上上下下就他一个姓谢的,无亲亦无故。 而姜雪宁在他身边的消息也不难探听。 一来二去,朝廷想到先将姜府控制起来,作为筹码,以掣肘谢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想起了这阵子朝廷里暗流涌动的情况,道:“姜大人有小半个月没上朝,姜府内外一应人等皆不能随意出入,便连买菜的厨子都要查过三四遍才放行,虽未名言软禁,实则未差分毫了。” 谢危一听只觉好笑。 他将那白瓷茶盏在手里转了一圈,又轻轻搁回了茶桌上,眉目之间非但没有半分怜悯,反而还浮出了几分饶有兴致的笑意:“这可好,近段时日我总想起宁二前些年受的委屈,他们倒霉,倒免了我回头专程去寻他们晦气。” 张遮看向他。 谢危浑然不觉自己说了多过分的话,也不回避他的目光,甚至还转头向他道:“说来,当年姜伯游对张大人是颇为青眼,我与他也算有些故交。待张大人回京,倒也不妨替谢某带个话,请他不用太过操心,宁二我养得挺好的。” 话音落地,未免沾些戾气。 分明还没说上两句,他已有些不耐烦,只道:“谢某与燕世子本就是奉公主殿下还京,举的是勤王之旗,还请张大人回去如实禀告,待过得两日,大军休憩好,必定一举歼灭天教,救朝廷于水火,灭叛乱于紫禁。” 这是直接下了逐客令。 张遮不会听不出来。 只不过依着沈琅的意思,派他前来游说,本也不过是个幌子罢了。见不见谢危与燕临,又到底能谈成什么样,并没有那样要紧。 一阵秋风吹来。 原本覆盖着些许白云的天际,飘来了大片低沉的乌云,原本懒懒落在台阶前的晴照便跟着黯淡了几分。 像是要下雨了。 他立于亭下,抬头看了一眼,此时此地竟想起彼时彼地。 只不过夏已尽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院中更无当年避暑山庄满湖的莲叶与菡萏。 这时,他本该向谢危道礼,随后告辞。 只不过临到转身时,又停步。 薄薄的眼皮掀起,隐约有种并不圆滑的锋利,张遮凝视了他片刻,竟然道:“沈琅派我前来游说是假,暗中面见公主是真,另有一物交付。” 谢危的瞳孔陡地一缩。 然而张遮却不再说什么了,只是向他一拱手,转身下了台阶,径直去面见沈芷衣。 刀琴剑书侍立一旁,无不惊诧。 先前在忻州时,周寅之来,也曾将一物交付给公主殿下。 谢危是知道的。 只不过一则她曾有恩于姜雪宁,二则尚有几分利用的价值,他并没有使人去查究竟是什么东西,沈芷衣也并未有什么异动。 如今又来一个张遮…… 可本该遮遮掩掩做的事情,他为何这般明白地告诉谢危? 剑书皱眉:“要不派人将他拦下?” 谢危想起当初在通州,他使刀琴剑书遍搜自己以度钧身份写给天教的密函不见,转头却在张遮手中,可他并未拿这东西做什么文章,只是交还与他。 眼下又提及沈芷衣之事…… 他与张遮的不对盘,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他不会觉得对方这般独来独往不合群的人,会拉帮结派站在自己这边。事实上,当他在将那封密函交还给他时,他是动了杀心的。 只是彼时他毕竟是宁二心上之人…… 一念及此,谢危薄唇抿得更紧,面覆霜色,终究是将翻涌的情绪都压下去,道:“不必。” 怕的不是事情本身。 怕的只是不知道有这件事。 眼见着天阴阴欲雨,他越觉烦闷,索性拂袖便走,留下话道:“等见完沈芷衣,便叫他速速离开,一刻也别让他在城中多待!” 刀琴剑书跟他多年,更何况从今早就开始在办事了,哪里能不知道他这话下面真正忌惮的是什么? 好不容易支开了宁二姑娘。 倘若叫这两人见上面…… 两人对望一眼,心照不宣。 谢危回了房中,因心不是很定,便翻出一卷道经来读,静了一些,便听得窗外淅沥沥作响,竟是真下了雨来。 秋叶飘黄,萧条寒凉。 只不过看得一会儿,倒是洗去了他心底那一股躁意,这时便想起宁二一会儿回来还要练琴,于是把手里的道经放下,取下悬挂在墙上的一张琴,解了琴囊,仔细调弦。 昨日他听着宁二弹的时候,有一根弦稍稍松弛了一些,奏出来的音虽只差毫厘,可若一日不调,每一日都差上毫厘,那便不知差到哪里去。 修长的手指一点一点绕紧琴弦。 谢危想,外头既下了雨,那小骗子同卫梁也不会在田间地头继续忙,该会早些回来,手指便一停,吩咐剑书道:“外头风凉雨大,叫厨房先备碗驱寒的姜汤。” 剑书奉命去了一趟。 然而回来时,神情却有些不对。 谢危立在琴桌边,一手斜斜扶着琴,刚将方才那一根弦调好,信手轻轻一拨,颤音潺潺,唇边便浮出了几分笑意。 只不过到底是买来的琴,不如自己制的得心。 等往后闲了,该为宁二斫上一张。 他见剑书回来,随口问:“人回来了吗?” 剑书一下屈膝半跪:“宁二姑娘因下雨回来得早一些,车驾在城门口,正好撞见张大人,她……都怪属下等办事不力!” 他垂着头不敢抬起。 甚至连确切的话都不敢说。 谢危唇边的弧度有片刻的凝滞,然后一点一点慢慢地消了下去,像是一页放进水里的彩画,缓缓褪去颜色,成了一片格外平静,又格外叫人害怕的黑白。 竟没有责怪他们。 视线停在那根犹自轻颤的弦上,他轻声问:“宁二找他去了,是不是?” 剑书只觉前所未有地压抑:“先生……” 仿佛有一股锥心之痛直直打进来,谢危搭在琴身的手指渐渐暗紧,到底是没有忍住那一股深埋的戾气,垂眸间,抄了那张琴便砸在桌角。 哗啦一声响。 琴散了,弦断了。 他只寂然而立,面无表情地看着。 修长的手指垂在身侧,一缕鲜血顺着被断木划破的口子蜿蜒滴落。 窗外是潇潇雨骤。 第239章 厌世 天色已暮, 提前备下的姜汤已经凉了。 姜雪宁却仍旧未归。 燕临那边派人来请他前去商议下一步的动向,谢危便搭垂着眼帘,捡了一方雪白的巾帕将手指上的血迹擦去, 淡淡道:“我随后便来。” 他放下了巾帕, 让人将屋内的狼藉收拾了, 又吩咐后厨将姜汤温着,便从屋内出去。 去议事的前厅正好要从姜雪宁那院落旁经过。 他竟然在道中遇见了沈芷衣。 这位昔日的帝国公主, 已经不爱着旧日宫装, 只一袭深红夹白的广袖留仙裙, 看方向是才从姜雪宁院落那边过来,但似乎没有见到人, 眉头轻轻蹙着, 神情并不是十分轻松模样。 她眼角有着淡淡一道疤。 那是二十余年前天教并平南王一党叛逆攻破京城时, 在她面颊上留下的伤痕。当初在宫中时,总十分在意女子容貌的娇美, 以至于她对这一道疤痕耿耿于怀;如今历经过千里和亲, 边塞风沙,辗转又成傀儡,对外表的皮相反倒并不在意了, 是以连点遮掩的妆容都不曾点上,倒多了一点坦荡面对真实的模样。 因为有些事,视而不见,粉饰太平, 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欺瞒自己罢了, 该在那里的并不因为虚伪的矫饰而改变。 下午时候她见过了张遮,本是心绪翻涌, 这偌大的府邸中人虽然多,可也想不到别的能说话的人,是以枯坐了一个多时辰后,还是决定拉起找姜雪宁。 只是不巧,她竟不在。 转过回廊没两步,沈芷衣抬头就看见谢危。这一时,两人的脚步都奇异地停下了,周遭暮雨尚未停歇,空气里却忽然弥漫着一股凝滞。 有些事,不必对旁人道,他们之间是一清二楚的。 什么勤王之师,什么公主懿旨,什么恭奉殿下还朝…… 统统都是没有的事! 沈芷衣既没有下过任何懿旨,也没有说过想要还朝,一切只不过是幕后一只大手在操纵全局,将她作为了一只摆上台面的傀儡,以为他们要做的种种事情寻找一个合适而正当的理由,让这一切可以名正言顺、冠冕堂皇地继续下去。 而所谓尊贵的公主…… 连那道城门都不能自由地跨出。 沈芷衣心里觉出几分讽刺,但终究没表现出来,只是先问:“宁宁说下午出城去找卫梁,如今天色这样晚了,还没回来吗?” 她是前不久才见过张遮的。 谢危背着手,没有回答,竟反而问道:“该回来自然会回来。中午时候她已经去看望过殿下,殿下晚间又来寻找,是想告诉她张遮来了,知会她去见上一见吗?” 身边伺候的人里有眼线,她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往上呈禀,这对宫廷里长大的沈芷衣来说,实在司空见惯,已经算不上什么稀罕事了。 只是当确实地知道谢危了如指掌时,仍旧忍不住为之发寒。 甚至憎恶。 她面容冷下来几分,但言道:“只不过有些话想对她讲罢了,如今谢先生权柄在握,已将大半天下收入囊中,实不必对我这么个即将弃置的傀儡如此忌惮。毕竟,你之所以还敢让她见我,不正是因为你确信我绝不会在她面前多言,令她为难么?” 虽然姜雪宁赶赴边关,一道救了她,然而忻州军、黄州军,却是实打实谋逆的反贼。一名皇族的公主,为反贼所救,本身位置就已十分尴尬。 倘若只是如此倒也罢了。 偏偏她真正在意的人,与反贼的幕后魁首,有着千丝万缕的亲密联系。 尤芳吟已经故去。 沈芷衣也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心中即便是有千万般的难处,哪怕表面与事实相去甚远,也决计不会向姜雪宁吐露、抱怨半分。 只因她是她唯一的朋友—— 她不愿使她增添任何的烦恼,再将事态推向不可解决的深渊。 对此,谢危心知肚明,也并不否认,他只是注视着沈芷衣,没有起伏的平静嗓音带着一种格外的无情味道:“你既知我忌讳,便不该总来找她。” 这哪里是昔日奉宸殿那位谢少师? 沈芷衣几乎不敢相信他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一瞬间,怒气冲涌。 她寒声质问:“这便是你喜欢一个人的方式吗?你可有问过,她知不知道,又愿不愿意?天底下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也从来没有能被纸包住的火。她率真良善,性本自由,你却虚伪狡诈,步步为营,处处算计,什么也不让她知晓!你把她当做什么?被你关在笼中的囚鸟吗?!” 谢危道:“她该知道什么?” 沈芷衣冷笑:“对天教,你先抓后放,放任他们为祸世间,涂炭生灵!沿途之上,多少人流离失所,罹难战火!纵然你要反,这天下从来任人主宰,可百姓何辜?若说你力有不逮,确不能阻,倒也罢了。可偏偏你是有余力而不为,故意纵容恶行,只为呈一己之私!你想要灭朝廷,取江山,大可光明正大打过去,却不必用这等视人命如草芥的下作手段!” 做了什么事,谢危自己有数。 他无动于衷,对所谓天下人的生死,也漠不关心,只道:“那又如何?” 那又如何? 沿途所见,满目疮痍,有被劫掠了毕生心血的商人,有被杀了丈夫的妻子,有无家可归的孩童…… 一声声哭,一声声喊! 沈芷衣是随军而行,不像是姜雪宁与卫梁等人,总要落后几日,但凡所见所闻皆入心间,常常夜不能寐。 此刻她看着谢危,就像是看着怪物。 何等冷血之人,才能说出这样一句话? 她眨了眨眼,到底还是平静了下来,只一字一句无比清晰地道:“姜雪宁一腔赤诚真心对人,她值得所有人永远对她好,但你配不上她。” 说完拂袖便走。 那“配不上”三个字,实在有些尖锐。 谢居安搭着眼帘同样不欲与她多言,只是走出去几步之后,过往的一切实在是浮现出来太多,太多,以至于原本就萦绕在他心怀中的那股戾气越发深重难抑! 这一刻,脚步陡然停下。 他回转身,声音里仿佛混杂了冰冷的恶意,竟冷酷地道:“弱肉强食,世间愚夫只配为人屠戮!公主殿下立于危墙,该当慎言。便有一日,我杀尽天下人,也只怪天下人甘为刍狗!” 言罢已不看沈芷衣一眼,径直向议事厅去。 沈芷衣望着此人背影消失在层叠廊柱之间,只觉那平静的躯壳下,藏着一种即将失控的狰狞与疯狂。 一阵风吹来,才觉寒意遍身。 她轻轻摊开手掌,两块碎片拼凑起来的兵符,静静躺在掌心。看得许久,竟觉出一种荒谬的悲哀来,闭上眼,一点一点用力地攥紧,任由它们硌得生疼。 * 姜雪宁不知自己是怎么回来的,恍惚如穿行在两世的幻梦中
相关推荐: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乡村透视仙医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我的傻白甜老婆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猛兽博物馆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淫魔神(陨落神)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