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毫无顾忌的这么干?” 对啊! 不是有欠条吗? 这一年拖一年,欠条一大堆! 长此以往下去,终有一日纸包不住火啊! 那到时候不就是这些士绅豪强忍痛割肉的时候? 永乐帝与三巨头面面相觑,面对汉王提出的疑问,很是坦率地摇了摇头。 朱高煦也没有废话,直接道明了原因。 “因为,他们在等‘大赦’!” “朝廷打了胜仗,地方上出现天灾,包括皇室天家出现什么喜事,朝廷自然就会大赦天下,这大赦里面就包括了减免地方赋税!” 大赦天下,这块历代帝王稳固统治提高威望的金字招牌。 一般,新君即位称帝,或是册立太子正位东宫,遇见这些天大喜事,皇帝都会下旨大赦天下。 当然,大赦天下里面有个“赦”字,赦免囚犯自然是主体,但也不是只有这么一点。 大赦天下并不仅仅只是赦免大部分罪犯,通常伴随着的还有减免百姓的赋税,有的甚至还能放停民间的私债,这些可都是百姓能看得见也摸得着的实惠仁政。 对于官员以及士兵来说意味着提升官级,发放补贴等等之类的好处。 正是由于这诸多好处的存在,而且大赦天下的范围能波及到皇帝统治下的每一类人群,受到恩惠以后自然会对皇帝感恩戴德,以及对新君统治的认可,瞬间拔高新君的神圣形象。 由此一来,罪犯少了,官员、士兵、百姓都得到好处了,自然也就没人因为自己的不满而去抗逆皇帝的统治。 所以,大赦天下这就是块金字招牌,无往不利! 朱棣对这大赦天下,还是十分上心的。 他这位大明天子至今,好像也才用过这块金字招牌一回。 就是他娘地自己即位称帝,昭告天下那一次。 因为太祖高皇帝开国之后,奉行“重典治乱世”的政策,不仅制定了森严的司法制度,对于“大赦”也做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大明朝的皇帝对于大赦都十分重视。 朱棣也不敢借着“大赦”这块金字招牌,去收拢什么人心民心。 更何况,他这位永乐大帝,也不需要。 现在听见自家老二说的这话,朱棣着实有些惊了。 那些个拖欠税粮的江南豪强,原来打得是这个主意,等着老子大赦天下? 呵,那你们可有的等了! 朱高煦注意到了永乐帝那戏谑表情,同样也乐了。 “朝廷有很多原因大赦嘛,比如爹您老人家再生个儿子,高兴之下减免全国一年或几年税收,那么士绅们应缴纳的税收在大赦之前拖欠的税粮,就可以全部光明正大的免掉!” “也就是说,江南豪强不管拖欠多少税粮,只要遇上大赦就能合法的免除,所以他们就敢大量拖欠税款,然后专门等待大赦的时候免除。” “不过我倒是听闻,因为朝廷一直没有大赦,所以这些人也有些等不急了,开始主动帮朝廷制造大赦的理由与借口。” “比如制造祥瑞出现,比如虚报地方灾情,比如勾结土匪制造战乱等等,反正地方上有了天灾人祸,老百姓受了损失,朝廷一般都会减免地方上的税收,以体恤当地百姓恢复生产,而实际上获利最大的就是有钱的士绅群体。” 朱棣听到老二让自己再生个儿子,他还想骂这个混账逆子几句,但是当他听到老二后面这些话,却是顿时就高兴不起来了。 因为,近些年来,各地上奏灾情严重请求减免赋税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了啊! 诚然,大明朝确实连年天灾不断,但是当真如同那些地方官员所说,灾情有那么严重吗? 再回想起之前老二曾经说过的,地方官员通过为民请命进行贪腐,朱棣一张脸顿时就冷了下来。 他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一样,被这些官员上下勾结哄骗欺瞒,然后还要下旨表彰这些表面上为民请命的贪官污吏! 呸,真是恶心! 朱高煦注意到了朱棣的脸色,清楚火候差不多了,再刺激下去皇帝就要彻底疯狂了。 “爹啊,所以这奴隶买卖,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下去!” “用奴隶买卖,撬动士绅豪强的利益,等到大明百姓都熟悉了这些蛮夷奴隶,朝廷就可以顺势宣布废除奴籍贱籍,让他们改业为良,顺手打击一波那些个地方士绅!” “这样一来,朝廷威望提高了,大明人口增多了,粮食产量也增多了,海外诸国的实力也被间接削弱了,大明百姓也会对您这位大明天子感恩戴德,您老的文治又多了一笔,堪称是一举多得的好买卖,何乐而不为呢?” 朱棣:“!!!” 干! 必须干! 不就是些奴隶吗? 难道不比用大明子民为奴为婢要好的多? 什么狗屁仁义道德,什么狗屁宗制礼法,在文治武功面前,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三巨头看着摩拳擦掌的皇帝陛下,又看了看满脸笑容的汉王殿下,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汉王一张嘴,骗过天下鬼啊! 当日他们三人,不就是这样被汉王给忽悠瘸了的吗? 现在瞧皇上这副架势,也相差不远了。 毕竟文治武功,这是皇帝陛下最在意的东西! 汉王朱高煦这揣摩人心的本事,真是令人畏惧! 果不其然,朱棣当即下令道:“传旨给古朴,让他全力做好倭奴买卖一事!” “户部准备接收,先送到顺天营建帝都,逐步取代解放先前的苦役劳工!” “至于废除贱籍一事,三位爱卿可以定下个章程,等待一个良机!” 听到这话,朱高煦与三巨头齐齐叩首。 “陛下圣明!” 老四啊,文治武功摆在你面前,你还能不要? 第462章 老二啊,你究竟想干什么? “今日就先到这儿吧!” “汉王留下!” 朱棣淡淡地开口,三巨头立马识趣退走。 唯独朱高煦有些傻眼,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位置上面。 朱棣现在心中有些愧疚,毕竟刚刚才冤枉了这个逆子一番,现在想说些好话,也不太好开口。 他不吭声,朱高煦也不敢吭声。 父子二人就这般大眼瞪小眼,谁也没有率先开口,一时间殿内安静到了极点。 良久沉默之后,朱棣这才轻声道:“咳咳,老二啊,这差事办得不错,聂兴朕就还给你吧,总归他也没有掺和进去。” “还不够!”朱高煦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姚广孝必须死!” 是的,姚广孝必须死! 这个该死的狗东西,一而再再而三地算计自己! 当初用什么“真龙命格”理论,把自己忽悠去了北疆捞人。 也多亏自己命大,提前防了一手,不然现在尸体上面都长草了! 朱高煦原本还想着,姚广孝毕竟是个难得的人才,自己可以大人不记小人过,让他出山主持新学推广事宜。 可是这个混账狗东西,竟然还贼心不死,撺掇怂恿张軏密谋叛乱,炮制出这一系列惊变! 要不是因为姚广孝的怂恿,张軏那个蠢货也不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最终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 所以,姚广孝必须死,他必须给张軏陪葬! 听到朱高煦这话,朱棣一张老脸顿时冷了下来。 “老二,张軏的事情你我都心知肚明,那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姚广孝毕竟于国有大功,爹不能任着你的性子胡来,所以此事不要再提!” 没有意外,朱棣果断拒绝了朱高煦。 毕竟,那是姚广孝,靖难之役的首席策划师,一手将他朱棣送到帝位上的黑衣宰相! 不管姚广孝犯下什么大罪,朱棣总归是没有办法狠下这个心,将这位亦师亦友的知己送上绝路。 没有姚广孝,就没有永乐帝啊! 这份恩情,他朱棣得认! 朱高煦听见这话,脸色同样冷了下来。 “爹啊,反正我就一句话,即便你现在不杀姚广孝,等你驾崩了,就算姚广孝先走一步,我也会刨了他的坟!” 朱棣:“???” 我尼玛啊! 你可真是个大孝子啊? 你眼中还有没有上下尊卑? “逆子!” “你真当朕不敢废了你?” 朱棣也怒了,直接撂下了狠话威胁。 他还真不信了,这逆子真会为了张軏那个逆贼,与自己硬着来! 然而,朱高煦闻言,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爹啊,你是不是忘了,老张家还有一位战神,正在征伐中南半岛!” 此话一出,朱棣脸色微变。 英国公,张辅! “老二,文弼(张辅字)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朕比你了解得更清楚。” “哦?是吗?那当年张辅被马骐这阉人弹劾诬陷的时候,爹怎么对张辅起了疑心,准备召他回京?” 朱高煦笑呵呵地道出了一个隐秘,直接惹得永乐皇帝勃然大怒。 朱棣脸色阴沉地看着自家老二,恨不得再揍他一顿。 这种当面被人打脸的滋味,并不好受,更何况他朱棣还是大明天子! 然而朱高煦却是浑然不惧,笑道:“张辅此刻正率大军攻打暹罗,配合代王朱桂等人征战沙场!” “要是这个时候,他知道了张軏的事情,以张辅本身的性子,他的确不会也不敢对爹您老人家心生怨恨,但是他势必会将姚广孝视为生死仇敌!” “结果您这位皇帝陛下念及旧情,包庇保护了姚广孝,张辅会怎么想?就算他对大明再忠诚,只怕也会心生芥蒂!” “爹啊,您可别忘了,张辅本人在军中威望堪称诸将之首,此刻整个中南半岛共计六位宗室亲王,还有代王朱桂等四名攘夷塞王,总共兵力加起来足有二十万之巨!” “这要是张辅真个因为姚广孝与朝廷离心离德,倒向一众藩王的怀抱,不说反攻大明,直接在西南之地列土封疆自立为王,呵呵,那可就有意思了啊……” “朱高煦!”朱棣忍不住怒斥一声,“你说的这些不过都是杞人忧天!” “朕现在完全可以下旨召回张辅,你以为他敢抗旨不尊?” “呵,爹敢吗?”朱高煦反唇相讥道,“西南诸王拥兵二十万,没有一两位顶尖帅才坐镇压制,黔国公沐晟一人守得住吗?” “对了,沐晟还是老三的老丈人,要不儿子给老三修书一封,好好商议一下这项大业,事成之后老三做他的南洋王,整个西南之地乱成一锅粥,大明王朝分崩离析,岂不快哉?!” 朱高煦豁然起身,杀气腾腾地看着朱棣。 朱棣惊了,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家老二。 直到现在,他才悚然惊觉,老二的触手,不知不觉间已经密布了整个大明。 赵王朱高燧远征南洋,一向唯他马首是瞻。 英国公张辅与六王征战中南,与他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说句真心话,老二这个逆子如果现在当真想要谋逆造反,似乎并非没有可能! 至少,局势会诚如他所言,大明很有可能失去西南之地,徒留下半壁江山! 甚至,张辅与沐晟这两位顶尖帅才一旦倒戈,大明朝只怕有灭国之祸! 父子二人再次大眼瞪小眼,只是这一次,气氛紧绷如弦。 “老二啊,你究竟想做什么?” 良久之后,还是朱棣叹气开口,打破了寂静。 朱高煦闻言怅然叹了口气,“我说过了,我只要姚广孝死!” “反正世人都知道,太子少师姚广孝不幸葬身火海,既然如此,那他真死假死又有什么区别?” “爹啊,姚广孝是个不安分的人,留着他迟早都是个隐患,不如送给张辅,以安他心吧!” 话音一落,朱高煦起身就走。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朱高煦相信,永乐帝会做出什么选择。 毕竟永乐帝顾念旧情不假,但他毕竟是永乐帝,心中装着的一直都是大明江山! 姚广孝不死,可能会给大明留下极大的隐患。 当朱棣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姚广孝就必死无疑了! 对于帝王而言,什么旧情亲情,都远不如江山社稷重要! 朱棣静静地看着朱高煦的背影,随即一个人陷入了沉思。 不知过了多久,永乐帝这才轻笑了一声。 “呵,这个逆子,朕还真是小看你了!” 第463章 最后的对弈!永乐帝恭送姚广孝! 鸡鸣寺。 姚广孝一身黑衣,正与永乐帝对弈。 “少师,说起来,这是你我君臣相伴的多少年了?” 猛然间听到这话,姚广孝的手明显哆嗦了一下,手中捏着的棋子险些掉落在棋盘上面。 皇帝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姚广孝不敢去深思,他只能强忍着内心的震恐,思忖片刻之后,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陛下,洪武十五年,贫僧以白帽著王荣登燕王府座上宾客。” 奉白帽著王! 这是他姚广孝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选择! 洞察天机,白帽著王! 觅得真龙,全力辅佐! 起兵靖难,定鼎山河! 那段岁月,真是令人怀念啊! 听到姚广孝这话,朱棣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当年孝慈高皇后病逝,诸王入京祭拜,太祖高皇帝挑选高僧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当时,道衍和尚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成功进入燕王府,与还是燕王的自己相谈甚欢。 随后,道衍和尚便要求跟随自己前往北平。 到了北平后,道衍和尚任庆寿寺住持,时常出入燕王府,与自己密谈。 也正是那段岁月,一位野心勃勃的大明藩王,一位智若近妖的顶尖谋士,共同策划出了那场靖难之役! 朱棣脸上浮现出了怀念,伸手落下白子。 “少师可还记得,当年朕听到你那句‘奉白帽著王’时,是何等惊骇震恐!” 那可不惊骇震恐吗? “王”字上面加一个“白”字,那可就是“皇”了啊! 要知道当时正值太祖高皇帝壮年,太子朱标同样意气风发,而他朱棣不过是个区区王爷! 道衍和尚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论,若是被高皇帝与太子爷知晓,他朱棣与道衍和尚将会生死两难! 此刻姚广孝心中的惊惧越来越重,他只能顺着永乐帝的思路,开始了漫长的回忆。 “当年贫僧观察到天象异动,紫微北移,所以料定陛下才是真龙天子。” “事实证明,贫僧是对的。” 话音一落,姚广孝笑着将手中黑子落下,棋盘上的局势瞬间反转。 “哦?”朱棣闻言眼神一冷,轻笑道:“那上次少师的料算,为何出现了岔子?” 此话一出,气氛瞬间凝重了起来。 姚广孝心境大乱,再也不复先前的从容模样。 皇帝陛下,这是准备秋后算账了吗? “皇上,大明同时出现两条真龙,这对大明而言,是祸非福啊!” “天象不会出错,贫僧也没有看错,错就错在汉王爷是个异数!” 其实直到现在,姚广孝也没有想明白,汉王朱高煦怎会不死? 真龙命格由上天注定,汉王朱高煦本是中年横死之相,他姚广孝不过是做了个推手,让汉王朱高煦这命中的劫难提前一步到来。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在万箭穿心这等情况之下,汉王朱高煦竟然还能活下来! 难道,这真是天意? 天意不是应该在太子,太孙身上吗? “少师,究竟是不是两条真龙,究竟是祸还是福,这不是你说了算的!” 朱棣冷声喝道,心中的怒火已经攀升到了极点。 他最厌恶姚广孝的地方,就是此人对皇室天家毫无畏惧之心! 当年如此,以自身才华怂恿藩王起兵靖难篡夺天下,置皇帝与太子于不顾! 现在他姚广孝还是如此,肆意决定汉王的生死,甚至设计阴谋坑害! 在他姚广孝眼中,什么皇室天家,什么天潢贵胄,都不过是他可以操控摆弄的棋子罢了! 太子朱高炽如此,汉王朱高煦如此,甚至连他朱棣这位曾经的燕王亦是如此! 这个姚广孝,无愧他“乱世妖僧”之名! 但这样的臣子,是所有人都接受不了的! 一个野心勃勃的阴谋家,时刻想着搞事情,一遇风云便能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朱棣自问,他对姚广孝已经颇为宽宥容忍了。 上次这和尚坑害自家老二,朱棣的确对他起过杀心。 不过老二偏偏没事,朱棣念及姚广孝的功绩,转而也选择了容忍。 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这姚广孝竟然还敢搞事情,甚至拿太子太孙的性命开玩笑! “少师,张軏的事情,怎么解释?” 姚广孝闻言叹了口气,沉声道:“陛下,汉王本就势大,党羽众多,一旦汉王新政推行成功,那他本人的威望将会上升到一个恐怖的地步!” “到了那个时候,皇上应当如何抉择?难道当真废太子立汉王?太子殿下何错之有?太孙殿下又有何错?” 不得不承认,姚广孝是极其聪明的。 他这番话,乍一听还以为是为君分忧。 但是他不知道,这恰恰触碰到了朱棣的底线! “立何人为太子!” “立何人为储君!” “这是皇帝的权力!” “少师,你做得过界了!” 朱棣最厌恶姚广孝的地方,正是在此! 偏偏这妖僧还浑然不自知,摆出一副为自己分忧的模样! 朕需要你做这些事情,拿朕儿子孙子的性命做局,决定谁才有资格成为储君吗? 更何况,在做这个局之前,你告知过朕吗? 面对永乐皇帝的厉声呵斥,姚广孝第一次神情紧绷。 因为,他感受到了,对面那位皇帝陛下,毫不掩饰的浓浓杀气! “陛下,臣自问无愧于心,无愧于陛下,无愧于大明!” “哦?是吗?”朱棣看着嘴硬的姚广孝,忍不住叹了口气。 “少师啊少师,即便按照你的说法,你也对不起一人。” 姚广孝闻言一怔,下意识地追问道:“陛下说的何人?” “张軏!”朱棣冷声吐出了两个字,惊得姚广孝脸色大变。 “少师啊,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一而再再而三地惹怒朕那个儿子!” “我们家老二,一向嚣张跋扈,这你也是知道的,要是真个犯浑起来,连朕都敢骂!” “他这次非要宰了你不可,少师让朕当如何是好?” 汉王,要杀了自己? 一想到那张满脸横肉的面孔,姚广孝顿时身子一颤。 他终于明白,皇帝陛下为何今日寻自己对弈了。 这是一个生死局啊! “陛下,汉王不似人君啊!” 姚广孝只能悲叹了一声,希冀着能够让朱棣回心转意。 然而朱棣对此置若罔闻,直接捻起白子落下,黑子瞬间陷入了死局之中。 “呵,少师,你心乱了,看来今日这一局,是朕胜了!” 朱棣见姚广孝有些失神,忍不住叹了口气。 “少师啊,朕不是高皇帝,没有容人之量。” “若你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地在这鸡鸣寺参禅悟道,何至于闹到今日这般地步?” “少师既然如此忧国忧民,那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安稳,朕只能借用一下少师的人头,送去安抚张辅了。” 听到这话,姚广孝如遭雷击,脸色惨白如纸。 话音一落,朱棣不等姚广孝再出言,神情悲恸地转身就走。 盏茶之后,一个锦盒被包裹得方方正正,从应天送往了交趾。 第464章 前路与安排!直接搬家去北平! 聂兴回来了。 但他变得更加沉默了。 满桌山珍海味,宫廷玉液。 朱高煦看着这个兄弟,不知道说些什么是好。 以往聂兴、张軏、郭兰三人里面,就数聂兴最没心没肺,活得最潇洒快意。 可是现在,朱高煦从他脸上看到的,是满脸沧桑与黯然。 “聂大头,愣着做什么,该吃吃,该喝喝……” 朱高煦上前拍了一下聂兴的肩膀,不料聂兴非但没有入座,反而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你做什么?快起来!”朱高煦急忙伸手去扶。 “王爷,那日我试过的,我试过拦下张軏!” “可是那个蠢货……那个蠢货他一心求死啊王爷!” “他明明知道那是一个局,他非要一意孤行地前去送命!” “以前他们都笑我傻,现在我才算明白,最傻的是他们两个!” 聂兴跪伏在地,号啕大哭。 听到这些话,朱高煦的手愣在了半空,眼泪不知何时滑落脸庞。 “是啊,那两个家伙,才是真的蠢!” 郭兰蠢吗? 蠢! 为了救他朱高煦,被狼牙棒砸成了筛子! 张軏蠢吗? 更蠢! 为了让他朱高煦夺嫡争位,不惜用自己的命去铸就汉王爷的帝路! 这两个家伙,真是一个比一个蠢啊! 朱高煦蹲下身子,抱着聂兴失声恸哭。 一旁匆匆赶来的韦妃见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是好。 她了解自己的枕边人,一向最看重兄弟情谊,而且他也真的绝了夺嫡争位的心思,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准备带着小囡囡去云南享福。 可是,谁能料想到,那张軏会如此愚忠,硬生生地搅乱了这一切。 韦妃现在也不知道,自家王爷会做出什么选择。 但是她已经隐约猜到了,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就放下的。 当夜太孙朱瞻基下令,乱箭射杀了张軏,这确实无可厚非。 毕竟张軏谋逆叛乱在前,不管最后结局如何,张軏都会必死无疑。 但是,太孙朱瞻基,不该当着自家王爷的面儿,射杀了他看中的兄弟! 想到这些事情,韦妃只能叹了口气,识趣地转身离去,没有打扰二人。 不知过了多久,朱高煦擦干了眼泪,看向满脸黯然的聂兴。 “聂大头,那些坑害张軏的人,一个都别想跑!” “姚广孝已经死了,还有一个朱瞻基!” “本王会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听到这话,聂兴直接被吓得身子一颤,都来不及哭了。 “王爷?!您要……夺嫡?” “夺嫡不夺嫡,都不重要了!” 朱高煦强颜笑道:“那张龙椅,太子爷可以坐,但是朱瞻基没资格做!” “那个混账小王八蛋,当日可是丝毫没有手软!” “也许张軏是对的,胡元澄也是对的,真要等那个小王八蛋即位称帝,他是不敢对本王动手,但是你们这些人,势必会遭到清算!” “既然如此,那本王总该为自己、为你们考虑一下吧?” 想要确保汉王一脉的安危,哪怕是朱瞻基即位称帝之后,都不敢清算汉王与汉王党羽,并不是只有夺嫡争位这一条路可以走! 确认了这一点,那么事情就简单多了。 朱高煦看向聂兴,低声嘱咐道:“聂大头,现在锦衣卫差不多被废了虽然没有被废,短时间内也不能在明面上行走。” “你带着剩余的兄弟,立刻动身赶去北平,照本王说的做……” 聂兴静静听完后,顿时面露惊诧之色。 “王爷,你这是要……” “别多问,到时候你就明白了。” 朱高煦摆了摆手,没有跟聂兴明说。 有些事情,聂兴知道得越少,反而越安全。 就比如此次张軏谋逆叛乱,要是聂兴知情的话,朱棣也绝对不会放过他! 当初的汉王党羽三剑客,现在就剩下了聂兴这么根独苗,朱高煦不得不为他考虑。 聂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他的性子本就是如此,不会多想,也不愿意多想,奉命办事就成。 “对了聂大头,你这年纪也老大不小了,是时候娶一房媳妇了,不然像小兰兰那样,死了连个儿子都没有!” 兄弟二人聊着聊着,就坐在了酒桌上面。 因为张軏之死,二人心中都压抑着愁苦,此刻只能借酒消愁,不一会儿就喝得酩酊大醉。 片刻之后,韦妃与朱二八等人走了进来。 眼见自家王爷醉倒,韦妃有些心疼地上前查看了一下。 “来人,送王爷回房,准备醒酒汤。” “二八,把聂统领送到客房。” 听到这话,朱二八急忙点头。 “王妃放心,小人明白。” 很快在两名家仆的帮助之下,聂兴被架着来到了一处客房。 朱二八有些羡慕地往里面看了一眼,随即恋恋不舍地收回了目光,指挥着家仆将聂兴扔了进去。 下一刻,房间内发出了一阵惊呼声。 “谁?谁在说话?” 聂兴下意识地起身,醉眼朦胧地看了过去。 只见一左一右两个俏丽女子,正花容失色地看着自己。 “某家聂兴,你们是何人?” 听到这话,两女急忙起身,有些羞涩地欠身行礼。 “妾身见过夫君。” 聂兴:“???” 翌日清晨。 乾清宫。 朱棣面无表情地看着朱高煦,后者正在忝着脸讪笑。 “爹啊,这可是国策,您就同意了吧?” “国策?什么时候国策这么不值钱了?” 朱棣没好气地笑骂了一句,转手将汉王奏报扔到了地上。 “跟爹说实话,你把皇家制造局搬到北平去,想干嘛?” “怎么?你这是想自立山头,另起炉灶,到时候再来一次靖难之役?你想造老子的反?” 嗯,还是熟悉的话语,还是熟悉的味道。 朱高煦双手一摊,无奈道:“皇家制造局的重要性,您老也见到了。” “那些火器火炮,才是皇家制造局的核心,不过现在制造局更新换代遇到了难题,所以需要实地考察一下,结合边军将士的实战经验。” “再者说了,您不是马上就要迁都北平了,现在把皇家制造局搬过去,将来也省事儿不是?” 听见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朱棣心中的疑虑更甚。 这个老二,又在闹什么幺蛾子? 要说他心里没鬼,打死朱棣都不相信! “行啊,搬过去也成,不过胡元澄还是退位让贤的好,朕可不敢任用一个对朝廷有怨言之人执掌皇家制造局!” 朱高煦:“???” 啥? 换人? 你大爷! 换人我还搬个屁! 朱高煦倒也不慌,十分痛快地点了点头。 “也成啊,反正胡元澄想要回乡养老,让他养老去吧!” “不过皇家制造局的核心技术与工艺,可都掌握在胡元澄手中,这要真是让他走了,儿子可不敢保证制造局技术会不会倒退!” 朱棣:“!!!” 逆子! 这个反骨逆子! 他又在威胁自己! “海寿太监为镇守太监!” “胡元澄继续就任局长!” “准了!” 第465章 爹啊,儿子这是为君分忧啊! 短暂交流后。 父子二人达成了一致。 海寿太监出任镇守太监。 胡元澄继续出任皇家制造局局长。 皇家制造局就此搬家,全部搬到新都北平。 说白了,朱棣还是对这个逆子不太放心,所以安排了一个海寿太监暗中监视。 毕竟皇家制造局如今代表着大明的最高火器生产水平,该局生产出的各种先进火器火炮,朱棣可是在岭北一战中亲眼见识过了。 这等拥有恐怖杀伤力的先进火器,放到任何一个人手中,他这位大明天子都不会放心。 即便,这个人是他最偏爱的儿子,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太在意。 海寿太监不过是个死太监罢了,早就被胡元澄调教得乖乖的。 就算他暗中监视又能如何? 毕竟自己又不是真个想要造反! “爹啊,还有一事,你这北平新都从永乐四年开始营建,到现在都修了七八年了,北平皇宫和城垣还没修好呢!” “这北平皇宫和城垣修好,后面您还得修北平紫禁城,这一天天地得等到什么时候去,万一您老人家先走一步……” 朱棣:“???” 啥? 先走一步? 你个混账不能盼我点好? 朱棣被他这句话气得胸口疼,恶狠狠地咆哮道:“你个逆子到底想说什么?有屁赶紧放!” 他是真不敢和这逆子废话下去了,朱棣怕自己直接被这逆子给送走了! 朱高煦闻言讪笑了两声,沉声道:“儿子这不是听闻北平那边近些日子不太平,所以想帮您老人家分分忧嘛!” “嗯?”朱棣有些讶然,“你想去北平?” “爹英明神武,霸气无双,真不愧是千古一帝,儿子对您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听见自家老二这些不要钱的马屁,朱棣心中的狐疑更甚。 这个混账逆子,究竟想做什么? 他怎么突然开始对北平事务这么上心了? 虽然自己的迁都之心朝野尽知,但是毕竟还没有迁都,应天才是如今的帝都。 这个逆子要是想夺嫡争位,他不好好待在帝都谋划,跑去北平做什么? “呵,你不是说新政少不了你,怎么现在又变卦了?你搁这儿欺君罔上呢?” 朱棣冷笑了一声,目光锐利地盯着朱高煦。 朱高煦丝毫不慌,淡淡地道出了自己准备好的说辞。 “其一,如今北方战事虽定,但是岭北刚刚收复,朝廷想要彻底掌控岭北,接下来还要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而北平将会是应天与岭北的中转站,必须有人坐镇调度。” “儿子自问威望不错,压得住那些骄兵悍将,也压得住某些不安分的朝堂缙绅!” 这个理由,勉强尚可。 朱棣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当年元朝立国以后,为了供应驻屯军队的需要,或因军事上控扼之计,在岭北全范围内进行屯田,不断调派军队苦役前往岭北,着重发展岭北屯田,这才勉强解决了岭北戍军的粮饷。 当然,屯田收入主要供岭北驻军之用,遇到丰收之年,也可以储备一部分赈济蒙古族牧民。 但是,每逢灾荒年岁,屯田收入不足,朝廷就要倒贴粮草运往岭北,发放农具、种子和耕牛等让岭北子民屯种自赡。 元廷这等发展建设岭北的措施,值得大明朝廷学习借鉴。 不然岭北只会成为大明朝的拖累与负担,非但不会给朝廷带来任何裨益,朝廷每年还要投入海量人力物力掌控,得不偿失。 汉王朱高煦的自身才能毋庸置疑,这一点即便是朱棣都自愧不如。 所以,老二为了建设岭北请求前去北平坐镇,这个理由站得住脚。 “其二,当年朝廷为了充实北平,强行迁入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等,致使北平鱼龙混杂,城狐社鼠不计其数,整个北平一片乌烟瘴气,北平百姓苦不堪言。” “爹啊,您也不希望真个等你迁都过去后,见到的新都,是这副模样吧?” 听到这话,朱棣更加纳闷了。 这个老二一门心思地想去北平,究竟想干什么? “接着说说,你还有什么理由。”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北平施工进度太慢了,儿子向您保证,不出三五年,北平新都将会建设完宫,并且这座大明新都将会是世界上最繁华富庶的璀璨都城!” 朱高煦笑呵呵地开口,眼中满是精光闪烁。 朱棣听得怦然心动,却还是嘴硬地反问了一句。 “你怎么证明,三五年就能修好北平新都?” 其实朱棣打心底不太相信,毕竟就像老二刚说的那样,修他娘地北平皇宫和城垣修了七
相关推荐:
红豆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镇妖博物馆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我的傻白甜老婆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蝴蝶解碼-校園H
深宵(1V1 H)
女奴的等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