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穿成恶毒小姑子怎么办(NP) > 第164章

第164章

夏元吉深吸了一口气,硬着头皮开口道:“皇上,发展民生光靠农税与盐税只怕不够啊,要不皇上也让我户部参一股份进去……” 得益于太子朱高煦的教导,现在夏元吉已经成了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经济学家,各种现代词汇脱口而出,听得朱棣一愣一愣的。 “不行!”朱棣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财政大权都给你们户部了,还想要什么?” “皇室之所以组建远洋贸易商队,也是为了筹措军费供养军部战兵,所以严禁任何人插手!” 听到这话,夏元吉心中暗自腹诽不已。 你个糟老头子,我信你个鬼! “卫所战兵会经过淘汰筛选,通过考核者会成为集团军主力,而那些被淘汰之人,则会迁徙至海外异域为大明开疆拓土!” “所以兵部和户部要做好此事,不得出现任何纰漏!” 陈洽和夏元吉应声点头。 他们心中都很清楚,新军制走的是精兵路线,所以被淘汰的卫所将士只怕极多! 这批将士将会从军户变为农户,迁徙到急需人口耕种的地方,比如云南交趾等地,再如中南半岛。 按照夏元吉的设想,这些将士好歹也是大明土生土长的百姓,能不放到海外就尽量不放到海外,反正交趾云南等地正缺人口,还有正在打仗的辽东,这些地方都是他们的好去处! 有了神种土豆与甘薯,这些百姓迁徙过去后,当即就可以恢复生产,为大明开拓荒土。 嗯,朱棣想的是开疆拓土,而夏元吉想的是开拓荒土,二者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 “好了,诸位卿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朱棣有些疲惫地开口,他的精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左都御史顾喷子却硬着头皮开口,“皇上,都察院可监察天下官员,那这军部……” 此话一出,群臣脸色微变。 他们都很想知道,这个军部地位是否真的超然,连都察院都无权监察他们。 朱棣直接给出了答案。 “军部审查司,由都察院派遣贤才组成!” 听到这话,顾佐顿时大喜过望,当即躬身领命。 群臣也是松了口气,勉强接受了这新军制。 只要军部武将还在都察院监察之下,那就有的是制衡手段,不怕他们专权乱政! 只是所有文臣缙绅心中都清楚,一旦新军制推行下去,军户将会瞬间变得炙手可热! 大明,只怕即将迎来一个武夫当国的时代啊! 第688章 天下沸腾!武夫丘八的春天! “二虎!” “快开门啊二虎!” 天刚蒙蒙亮,一大早就传来了敲门声。 张二虎有些不耐烦地上前开门,只见来人赫然是同村里长刘老爷。 一见到刘老爷,张二虎神情就有些不太自然。 这里长说白了就是一里之长,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由丁粮最多的十户担任里长,其余一百户则称为甲首。 里长负责“管摄一里之事”,主要是催缴赋税征发徭役。 所以普通百姓对里长上门,都很是不太待见。 “刘老爷,我家税粮已经交了,您这是……” 张二虎强忍着心中的惶恐不安,硬着头皮开口道。 不料里长刘老爷竟然露出了笑容,还温声细语地安抚了他几句,与以前霸道蛮横的模样判若两人。 这是什么情况? 张二虎心中更加惊疑不定。 他自问自己不过是个穷酸军户,家里面也没有余财,更没有值得这刘老爷惦记的东西,那这刘老爷故意示好是为了什么。 军户地位卑贱,世世代代都要服兵役,军差更是繁重。 一个男丁需要参加旗军,旗军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操练,做战斗准备;另一类负责屯田,属于屯田制的产物;一个男丁要参加正军,也就是拥有最正式的军队编制;一个男丁参加辅助军队,主要职责是辅助正军,为正军提供军装粮食等所需物资。 这些兵役都是由成年男丁负责,若是有的军户家中没有成年男丁,就要把年纪还小的男孩子记录在册,等到男孩子成年之后,将之前的兵役补上。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家中男丁断代,那么后面的子孙就需要服更多的兵役补上之前欠下的兵役。 换句话说,就算你家中现在没有男丁,这兵役也已经给你记在了本子上面,永远都逃脱不了,世世代代都要服役! 关键在于,军户服役是职责所在,也就意味着他们根本没有俸禄饷银,甚至若是被调往其他地方服兵役,还要自备干粮盘缠,与那些卑贱的徭役苦力一模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军户地位极其卑贱,甚至还远远不如经商谋利的商贾。 毕竟人家商贾可以吃饱喝足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张二虎他们这些军户呢? 连吃饱穿暖都成了一种奢望,更是时不时地担心又会突然降下兵役,征调他们自备干粮盘缠去外地服役,那简直无疑于是杀了他们! 张二虎现在已经老大不小了,都快奔三了,可是仍旧没有讨到媳妇儿。 不是他不愿意找,而是没人愿意嫁给他啊! 就因为他是个军户,不但穷困潦倒,而且还要服兵役。 女子真要是嫁给了他张二虎,不但要陪他一起吃苦受罪,而且子孙后人也会沦为军户,世世代代都要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没有任何希望可言,谁又会愿意呢? 就算那些女子愿意,他们的父母也不会愿意,没人愿意把女儿往火坑里面推! 正因为如此,如同张二虎一样讨不到媳妇儿的军户大有人在,他们现在已经绝望了,对朝廷失望,对自己绝望,人生俨然走到了尽头。 张二虎偌大一个男子汉,自然不甘心一辈子做个没出息的军户,所以他直接逃跑了。 换句话说,张二虎是个逃兵,逃到了这刘家村隐姓埋名。 现在一看到刘老爷上门,还云里雾里地问东问西,一反常态地嘘寒问暖,张二虎下意识地就认为,这个老东西查出了他逃兵身份。 所以张二虎暴怒到了极点,这种苦日子他真是过够了!逃兵是死罪,被抓到之后会立刻送回原先卫所,服役到死! 张二虎直接拔出了一把尖刀,恶狠狠地盯着刘老爷。 既然横竖都是一个死,那不如死得痛快一点! 刘里长被他这个动作吓得连连倒退,急忙高喝道:“二虎你干什么?” “老夫是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你不要胡闹啊!” “好消息?”张二虎笑了,“你们这些为虎作伥的畜生,不过是发现我逃兵的身份罢了,还想蒙骗于我?” “哎呀你这孩子!”刘里长跺了跺脚,“真是好消息!” “朝廷已经下令,对军制进行全面改革,废除卫所军制,全面推行募兵制度!” “现在各大卫所都在进行淘汰筛选,通过筛选的将士不但每个月都有饷银可拿,而且再也不用承担屯田任务,只需负责操练与征战!” 一听到这话,张二虎难以置信地愣在了原地,根本就不敢相信。 士兵不用屯田给人做苦役,每月还有俸禄月饷可拿? 这怎么可能啊? “不可能!” “你休想再骗我!” 刘里长笑着安抚道:“这都是真的,皇榜都已经张贴出来了!” “老夫知道你是逃兵,所以才来通知你一声,皇榜上面写着,所有卫所逃兵即刻返回卫所接受筛选,一切罪过可既往不咎!” “二虎啊,你们军户的春天要来了啊!” 刘里长无比羡慕地开口,心中也百般不是滋味。 他刘老爷当年也是军户出身,因为立下过战功,所以年老之后才能做这个里长安度晚年。 军户的悲惨生活,刘里长这些年来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可是他一个低贱的里长,又能够改变什么呢? 刘老爷只能对张二虎这些逃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变相地保护住他们。 没有人愿意做逃兵犯死罪! 要不是军户日子太难过,又有谁愿意逃离故土呢? “回去吧孩子,争取通过筛选!” “皇上英明神武,太子爱民如子,他们是真把军户放在了心上!” “以后都不会再有卑贱的卫所军户了,只会有骁勇的大明战兵,受人尊敬的大明战兵!” 再三确认刘里长不是在开玩笑,张二虎终于确认了这个好消息,竟是直接坐在地上失声痛哭。 偌大的一个汉子,哭得稀里哗啦的。 这些年,他们军户日子过得太惨了,也太难了。 张二虎这一哭,是想把所有委屈和悲愤全都发泄出来。 刘里长也是老泪纵横,上前拍着他的后背。 “那些仗势欺人奴役将士的卫所军官,全都被一一查处了。” “而且以后各大集团军里面还会设有审查司,专门审查将佐军官,严禁他们欺压奴役将士。” “孩子啊,这一次,真是好日子来了啊!” “以往你们吃的苦,都是值得的!” 张二虎哭了个痛快,当即草草收拾好了行李,随后辞别了刘里长,匆匆赶回故土卫所。 类似的一幕,发生在天下各地。 当新军制通传天下后,瞬间引得天下震动,一片哗然! 第689章 炙手可热!将士生活的变化! 开平! 此地乃是北方要塞之地。 开平营治所在后世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正蓝旗及多伦县附近一带。 元朝时就有经营,到了明朝对此进行了整饬,北京顺天府通向开平卫沿路都建有驿站,包括东、西两线。东路十四驿,标志地名古北口,全程七百六十五里;西路十三驿,标志地名独石堡,六百三十里。 朱高煦此刻正策马奔腾,意气风发地直奔开平。 而聂兴与郭登二人则紧跟身后,唯恐这位太子爷出现了任何闪失。 二人心中也是腹诽不已,这位太子爷太能够折腾了啊! 新军制推行下去了快小半年,这位太子爷也在东宫里面躺平了小半年。 这不静极思动了,直接就偷偷溜出了皇宫,直奔开平营而去。 “聂兴,我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安,要不要主动报备一下?” 郭登忧心忡忡地开口,生怕皇帝陛下知道之后会暴怒,把怒火撒到他们二人头上。 聂兴闻言面无表情,表示已经习以为常了。 “出京师我就报备了,皇上已经知晓。” “不过以皇上和太子爷的关系,并没有说什么,任由太子爷出来撒欢了。” 听到这话,郭登这才无奈地笑了笑。 “难怪我嗅到了阉人的臭气!” “原来东厂也派了人暗中跟随保护啊!” 聂兴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言。 很快一行人抵达了开平营驻地。 而他们也见到了一个老熟人,开平营的营长陈晟,当年进入太孙幼军,被朱高煦狠狠操练的勋贵子弟。 “哟,小陈晟,这都混上营长了?” 聂兴一见到陈晟,顿时笑眯眯的开口道。 陈晟闻言脸都快绿了,露出了谄媚笑容。 他娘地,谁不知道这个聂兴如今是税务专局的局长,专门负责监察各大集团军中的将领。 “聂大哥,我这营长可是实打实地功绩挣来的,您别盯着我看了,我害怕!” “你小子,真是没出息!”聂兴兴致缺缺地收回了目光。 朱高煦见状露出了笑容,欣慰地点了点头。 当年太孙幼军被朱瞻基轻敌冒进坑了一把,以致于死伤惨重。 但侥幸活下来的幼军将士,此刻都已经成长了起来,成为了大明新军的中坚力量。 而他们也没有忘记曾经在太孙幼军中学到的练兵之法,玩命儿地操练麾下将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这些中坚力量再晋升一步,大明战兵就可以彻底完成蜕变,逐渐成长为真正的强国铁军! “太子爷,您这不声不响地跑来开平,皇帝陛下知道了还不得把你吊起来打?” 陈晟素来知晓这位太子爷的脾气秉性,再加上二人之间有着深厚情谊,所以说话也没有什么顾忌。 朱高煦听后嘴角微微上扬,“孤这次可是出来巡视边防,你小子要是被孤查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那孤会直接把你带去大宁,到时候被吊起来打的人,可就不是孤了啊!” 陈晟之父陈懋如今官拜西北战区总司令,治所在大宁。 一听到这话,陈晟顿时笑不出来了,不过还是自信满满地开口。 “太子爷放心,我开平营可是一向遵纪守法,完完全全按照军制操练作战,您放心大胆地查吧。” “查你个头!臭小子!”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骂了一句。 要是陈晟有问题,审查司早就来拿人了,哪里还值得他这个太子爷亲自前来。 一行人进入了开平城,只见这个边陲要塞异常热闹,甚至还可以见到蒙古人在集市里面叫卖。 “太子爷,这些都是岭北那边过来的蒙古人。” “他们也大都安分守己,与百姓正常交易通商。” 朱高煦点了点头,“处理得不错。” “游牧民族是杀不完的,赶跑了一支,要不了多久就又会有其他游牧民族崛起。” “所以大明战兵要做的是加强训练提升战力,当拥有绝对碾压的力量,任何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陈晟听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众人继续走着,却见到了稀奇的一幕。 一个魁梧大汉被好几个女子拉着说话,急得这汉子涨红了脸,他却又不好动手,害怕自己下手没有个轻重,会伤害到这些娇滴滴的女子。 “咦?这是怎么回事?” 朱高煦有些纳闷。 那魁梧汉子满脸横肉,生得还没自己好看,怎就如此受女孩子欢迎呢? 陈晟见状笑着解释道:“太子爷,这汉子叫张二虎,以前就是开平卫军户。” “可是以前军户的日子,想必太子爷也心中有数,这张二虎受不了这憋屈的苦日子,所以直接潜逃了,做了个逃兵。” “而后朝廷将新军制昭告天下,张二虎在当地里长劝说之下,这才回来参加遴选。” “这家伙倒是天生骁勇,不但一举通过了考核,还在军中演武里拔得头筹,直接晋升为了排长。” “这小子也因此名震开平,加上他一直单身未娶,所以很多女子望风而动,他家门口都快被上门说媒的媒人给踏破了!” 听到这话,朱高煦等人都有些忍俊不禁。 看着张二虎那满脸苦恼的模样,更是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 这就是新军制推行之后,带给底层将士的好处啊! 只要通过了卫所遴选,底层将士就可以成为大明战兵。 从此之后不但每月有俸禄月饷可拿,而且不再会因为军户身份受到他人轻视鄙夷,连媳妇儿都讨不到。 相反军户因为高额的俸禄待遇,一跃超过了大部分百姓,甚至足以与官员比肩。 也正是因为如此,先前对军户爱答不理的百姓,现在全都开始争抢起了军户。 比如先前这些良家女子,为了争一个张二虎,都开始亲自下场拉人了。 “行了行了,去告诉这小子,尽快挑一个中意的媳妇儿。” “在大街上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陈晟点了点头,当即走上前去。 张二虎听闻太子爷来了,立马挣脱了那些女子,匆匆走了过来,直接跪倒在地。 “小人张二虎,叩谢太子殿下隆恩。” “好小子,这是挑花了眼不成?” 朱高煦笑呵呵地示意他起来,然后调侃了一句。 张二虎讪讪笑道:“俺只是心里有了人,所以……” “谁啊?说出来听听!”朱高煦顿时来了兴趣。 “那是刘里长的女儿,俺见过她一面,可美了。” 张二虎满脸憧憬之色,不过随即目光又黯淡了下去。 “可是刘里长家里有钱,我怕他看不上俺……” 朱高煦笑道:“有钱又怎么了?走,孤给你提亲去!” 一听到这话,张二虎顿时欣喜若狂。 聂兴和郭登闻言面面相觑,满脸生无可恋。 这位太子爷,真是玩心不小啊! 第690章 突兀的离别!重建北疆防线! 提亲一事十分顺利。 毕竟张二虎如此已经今非昔比。 以往这小子就是个穷酸破军户,还是个逃兵,刘里长自然看不起他。 可是现在张二虎不但成为了新军战士,每月都有月饷俸禄可拿,而且还深受器重前途大好,刘里长人老成精哪里还会拒绝这样的金龟婿。 更何况这可是当朝太子爷提亲,莫说刘里长不敢拒绝,他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张二虎能够进入太子爷的法眼,日后封侯拜将那肯定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刘里长几乎是满脸堆笑地满口答应,甚至迫不及待地筹备了婚礼,邀请朱高煦这位太子殿下主持。 太子爷亲自给他女儿主持婚礼,那他老刘家也不是跟着沾光了嘛,以后谁还敢招惹他们? 朱高煦一眼就看出了刘里长的小算盘,所以果断拒绝了。 提亲结束之后,他就带着聂兴与郭登赶往大宁。 路上闲着无聊,聂兴突然开口笑道:“张二虎那小子,真是好福气啊!” “那可不是!”郭登也开口搭腔。 朱高煦闻言满脸懵逼,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咳咳,那刘里长之女生得虎背熊腰,身宽体胖的,你们都好这口?” “太子爷,这您就不懂了。”聂兴咧嘴笑道:“屁股大的女人好生养,而且干活还是一把好手,所以在民间很是受欢迎。” “反倒是那些腰肢纤细柔弱可人的女子,一般老百姓还真看不上。” 原来还有这么个道理。 朱高煦有些哭笑不得,随即话锋一转。 “聂兴妻妾成群,享尽了齐人之福。” “郭登,你小子也老大不小了,何时找一个良配啊?” 听到这话,郭登有些傻眼,脸色瞬间涨红。 “那个……这个……” “什么这个那个的,赶紧娶个媳妇儿生个大胖小子!” 朱高煦立马出言催促道,脑海中浮现出了一道人影。 那是郭兰,当年为了替他挡刀惨死于蛮夷手中。 年纪轻轻人就没了,连媳妇儿都还没娶。 郭登是郭兰兄弟过继给郭兰的儿子,传承郭兰这一脉的香火。 “太子爷,我想先立业!”郭登突然开口。 朱高煦听到这话,深深地看了郭登一眼。 这小子自从被过继给了郭兰,朱高煦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亲自培养。 现在看起来,这小子是翅膀硬了,想要上阵杀敌了啊! 朱高煦有些怅然,不过也没有拒绝。 毕竟郭登乃是史书上大明中期的少有名将,南征北战撑起了一片天。 现在他也二十好几了,继续留在自己身边,做个护卫亲随也的确不是那么回事。 “那你想好了,去哪里没有?” 朱高煦看着郭登,给了他一个自己做主的机会。 郭登跪地沉思了良久,这才硬着头皮开了口。 “太子爷,我想去辽东!” 辽东! 还在打仗! 朱高煦点了点头。 “你想要建功立业,辽东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女真一族打了这么久,也差不多元气大伤,朝廷可以准备收尾了。” “既然如此,那你就去辽东吧,拿着孤的东宫腰牌,去辽东找杨荣,他自会给你安排妥当。” 朱高煦扔出一块腰牌,郭登接过之后,已经是眼含热泪。 “太子爷,我……” “行了,迟早都会有这么一天!” 朱高煦笑着安抚道:“记住你是武定侯郭英之后,大明英烈郭兰的儿子,不要辜负你父祖的荣誉,现在就去辽东吧!” 离别来得很是突兀,可朱高煦已经习惯了。 郭登跪倒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向朱高煦叩头,然后带着几名亲卫直奔辽东。 等他走后,聂兴策马上前。 “这小子也长大了啊!” “要是小兰兰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朱高煦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他更怀念郭兰这小子,可惜故人已逝。 郭登的突然离去,也让朱高煦没了兴致。 一路无言,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大宁。 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乃是北疆巨镇。 朝廷改革军制之后,拜宁阳侯陈懋为西北战区总司令,西北战区治所就在大宁。 陈懋早就得知了太子爷驾临的消息,早早地率领众将在大宁城外等候。 一见到来人,陈懋顿时露出了笑容。 “末将陈懋,参见太子爷!” 众将也随之纷纷跪地行礼。 朱高煦见状点了点头,下马将陈懋给扶了起来。 “孤此次出巡,主要是前来巡视边防。” “大宁更是重中之重,如今恢复得如何了?” 大宁本是北疆巨镇,东面为努鲁虎儿山,西辽河南源老哈河从南面流过。大宁北控辽河上游,东控大凌河流域,西与宣府相连,南靠燕山长城,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在洪武年间,朝廷大力开发大宁地区,分别建立了南达北京,西达宣府,东至广宁的驿站系统,把北部边疆连为一个整体。 这是太祖高皇帝北部边疆长治久安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其核心就是要把北部防线推进到沙漠的南缘,从而把长城到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甚至为了加强这道防线,太祖朱元璋又分封了多位塞王,驻守各军事要地,统军戍边,其中宁王朱权分封于大宁,与东部广宁的辽王、西部宣府的谷王遥相呼应。 可朱老四在靖难之役中,北上大宁裹胁宁王朱权并大宁各卫南迁,辽河上游为之一空,大宁卫也因此名存实亡,等到朱棣即位称帝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迟迟不肯恢复大宁都司,反倒是改封宁王于南昌,重置大宁都司于保定,相当于变相地将大宁卫内迁。 然而如此一来,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北疆防线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 以致于大量蒙古部落打不赢朝廷王师,就疯狂涌入了辽东地区,致使辽东局势日渐糜烂,压力倍增。 大宁都司本就是辽东都司的西北防线,先前大宁都司内迁,辽东地区就失去了这个屏障。 朱高煦推行军制改革,立马就补足了这个隐患,直接将西北战区治所定在了大宁。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大宁也渐渐恢复了巨镇气象。 “太子爷放心,大宁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陈懋拍着胸脯做出了保证。 朱高煦点了点头。 大宁位置关键,不容有失。 毕竟不能真的让“天子守国门”吧? 第691章 北虏之患!西北土豆战区! 大宁总兵府。 朱高煦与一众将领各自落座。 “孤此次出巡,一为整饬边防,二则是重建北疆防线。” 迎着诸将的目光,朱高煦直接道明了来意。 大明立国初期,蒙古人退据漠北。 对此,太祖高皇帝先后北征六次,欲一举歼灭北元政权,但始终没有能如愿,使蒙古臣服。 在通过战争征服不了蒙古的情况下,大明不得不由进攻策略转为全面防御布置,从洪武到永乐年间,修筑起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的“明长城”。 除此之外,朝廷还沿长城,先后设置辽东、大同、宣府、榆林、蓟州、太原、宁夏、甘肃、固原九个重镇,合称“九边”,这也是大明九边重镇的来源。 太祖高皇帝还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三个军事重镇,合称“西北三卫”。 各边镇卫所驻扎重兵,而太祖朱元璋又分封诸王,让九个儿子亲自坐镇九边,号称九大"塞王”。 太祖朱元璋将军权托付诸子,命令皇子出镇九边,这样就形成了洪武时期“塞王守边”的情形。 九边塞王沿长城线立国,从东到西,从内到外连成一气,有效抵御了蒙古人的窥伺。 然而太祖朱元璋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等他驾鹤西去之后,燕王朱棣会起兵靖难,以武力夺取了皇位。 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老四即位后采用削藩政策,相继削废一些亲王为庶人,并削夺诸王护卫,另将一些亲王迁往内陆居住。 如此一来,朝廷虽然完全削夺了诸王的兵权,实现了削藩的目的,但是由此产生了北部边防空虚的问题,使得明成祖只能迁都北京守边。 以致于洪武年间的“塞王守边”,转变成永乐年间“天子守边”的局势。 大宁卫内迁,就是最好的证明。 甚至到了宣德年间,朱高煦的大侄儿作出了一个让大明王朝后悔两百年的决定——放弃开平卫,迁开平卫到独石堡。 开平卫是北方边塞要地,乃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要地。 宣德五年六月,因为靴屡次进犯开平,朱瞻基下令将开平卫迁至独石堡,弃地三百余里。 朱瞻基此次开平卫内迁,太祖朱元璋留下的北疆防线彻底土崩瓦解,辽东西部变成狭长的走廊,北方边防因此更加空虚,使得明朝天子变成真的守国门了,大明京师直接面临来自草原异族的威胁! 宣德以后作为第二防线中心的宣府、大同,已变成处于最前线的军事要塞,北部边防步步内缩,洪武永乐对蒙古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已成强弩之末,朝廷对待草原蛮夷的态度也转攻为守。 至于宣德以后更是每况愈下,北疆边防只是沿边筑堡防卫而已。 一直到大明战神横空出世,亲率五十万大军征伐蒙古瓦刺部,土木堡战神发挥神勇,一战几乎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也先俘虏,成了瓦剌留学生,自此大明由盛转衰,再无出塞之力! 这些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就摆在朱高煦眼前,所以朱高煦自然要做些什么。 他现在成了太子爷,日后他的子孙后人将要坐上那张龙椅,朱高煦可真想见到有一天他的子孙后人被草原蛮夷吓得惶惶不可终日,那他只怕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如今朝廷设立七大战区,西北战区与东北战区接壤,双方互为屏障倚靠。 但主要压力还是在西北战区,毕竟他们直面蒙古草原,时刻都要面对来自西方的游牧部落。 朱高煦看向了陈懋,沉声道:“西北战区现在紧要任务,就是种植神种土豆!” “户部会派遣技术专员前来,手把手教你们如何在草原上面种植土豆!” “西北战区必须全力配合,不容出现任何纰漏!” 陈懋一听这话,立刻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 神种土豆的大名,他早就已经听闻。 这东西可是能够种在草原上面啊! 那战略意义太大了! 中原王朝一直不能彻底剿灭草原部落,就是因为这草原的存在,哪怕中原王朝占了也毫无用处,根本就种不出粮食,反倒是还会时刻受到游牧部落的袭扰,所以一直无法彻底解决北虏之患! 可现在有了这神种土豆,那意义可完全不同了。 神种土豆要是真能在草原上面扎根存活,那这广袤无际的草原就会变成一块块良田沃土! 而随着草原的不断减少,游牧部落的生存空间将会大大减少,他们不得不向西迁徙,从此不敢东顾一步,而大明也将永绝北虏之患! “神种土豆能否在草原上面种植成功,事关我大明能否永绝北虏之患,想必诸位都清楚此事的意义!” “所以千万不要有任何抵触心理,这不是让你们像以往那样屯田种地,这是一场看不见刀枪的真实战争!” “西北战区诸将如非必要不会轮换,你们大可安心地种植土豆!” “若你们打赢了这场战争,孤在此做出承诺,该有的军功绝不会少!” 一听到太子爷这话,众将立马就沸腾了起来。 不用打仗,不用死人,只需要种土豆,这可是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这些将领都是妥妥的主战派不假,但他们也只是为了军功罢了。 打仗可是要死人的啊,毕竟战场上面刀箭无眼,谁都不能保证下一个死的人会不会是自己。 可现在只需要老老实实地种植土豆,就可以获得军功,那他们自然乐得如此! 朱高煦看着这些欣喜若狂的将领,再次笑呵呵地开了口。 “如果你们把土豆种遍了草原,那孤会毫不吝啬地赐予你们爵位,什么国公侯爷,应有尽有!” “当然,也不要忘记了正常操练,不然你们也守不住这些军功!” 此话一出,众将更是狂喜。 国公! 侯爷! 大明现在才几个国公,又有多少侯爷? 他们可都是浴血奋战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靠着赫赫功绩这才得到了爵位! 而自己等人现在只需要种植土豆,就有希望封侯封公,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太子殿下放心,我等一定将神种土豆种遍草原,永绝大明北虏之患!” 陈懋激动得面红耳赤,拍着胸脯做出了保证。 哪怕战功赫赫如他,现在也只是宁阳侯。 想要再进一步,天知道需要多少军功,可能这辈子都没有希望了。 但是现在,太子朱高煦却给了他一丝希望! 只要土豆种得好,国公之位跑不了! 不过所有西北将领都不知道的是,正因为种植土豆一事,他们西北战区沦为了七大战区中的笑柄,被笑称为“土豆战区”。 日后某位国公爷,也因为“土豆国公”之名,在史书上面狠狠记下了一笔! 第692章 于谦!下一站岭北! 西北土豆战区。 就此正式确立。 朱高煦对此很有信心,他期待陈懋成为大明土豆国公。 处理完了西北战区的事情,聂兴就主动开口问及了下一站。 “太子爷,下一站我们去辽东吗?” 因为辽东此刻正在打仗,而且这位太子爷对辽东女真有着莫名痛恨,所以聂兴下意识地认为,朱高煦接下来会前往辽东,主持收尾工作。 然而朱高煦却是淡然地摇了摇头。 “去辽东做什么?” “有杨荣坐镇,收尾就行了。” “下一步我们去岭北,看看于谦!” 嘶……岭北! 一听到这话,聂兴顿时有些急了。 岭北不但远在长城之外,而且处于漠北草原腹地。 他们从大宁前往岭北,少说还得耗费一个月的时间,这途中要是遇上了什么不开眼的蛮夷部落,那太子爷的安危如何保证? 几乎下意识地,聂兴就果断拒绝。 “太子爷,这绝对不行!” “只要在大明境内,您想去哪儿撒欢都行!” “可是您绝对不能出塞,否则安危无法保证!” 陈懋听说朱高煦准备去岭北,也有些担心。 “太子殿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可别任着性子胡来啊!” “虽然说草原上面没有什么大型部落,可是总归有一些散兵游勇,万一撞见了那……” “呵呵。”朱高煦冷笑道,“孤可是朱高煦,不是什么养尊处优的太子爷!” “当年孤亲率三军冲锋陷阵的时候,你俩还不知道在哪儿玩呢!”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骂道,直接定下了此事。 “就这么定了!” “下一站岭北行省!” 对此聂兴和陈懋很是无奈。 奈何太子爷心意已定,他们也只能按照命令执行。 为了确保途中不出现任

相关推荐: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篮坛大亨   鉴宝狂婿   弟弟宠物   女奴的等价替换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