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穿成恶毒小姑子怎么办(NP) > 第175章

第175章

难题,那就是宗教信仰! 朱高煦听后眉头一皱,他当然知道南洋七国那个宗教,可是三大宗教之一。 这倒是一个相当麻烦的事情。 毕竟宗教信仰这玩意儿,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消除的。 好在朱高煦清楚,南洋七国的宗教信仰还不是特别深厚,受到影响的时间也不是很长,还有抢救的机会。 “这样吧,孤会让礼部和学部去南洋建设地方分部,开设儒家学院,大力弘扬儒家学说。” “另外,不只是南洋七国,东海五国与中南六国,每年都要派遣杰出子弟入京参加科考,如此可以带动地方儒学发展。” 一听这话,朱橚脸都要绿了。 这啥意思啊? 我让你帮我解决问题,你这咋还抢人啊! 那些杰出子弟可都是封国里面少见的人才,要是入京参加科考之后,见识了大明帝都的繁华昌盛,他们还愿意回自家封国吗? 你这是明抢啊你! 不但要抢钱,你还要抢人! 该死的朱扒皮,真不是个东西! 第749章 互帮互助!诸王的任务! 朱橚等南洋六王脸都快要绿了。 实在是太子朱高煦提出的这个解决方案,让他们进退两难。 你想解决南洋自家封国内的宗教信仰问题,可以啊,朝廷派遣专员前去开办儒学学校,弘扬儒家文化。 但条件是,经过这些学校筛选而出的杰出子弟,必须得前来中央朝廷参加科举大考,然后进入中央朝廷为官为吏! 这跟从他们封国内抢夺人才有什么区别? 那些封国内的杰出子弟,见识了大明王朝的繁华昌盛之后,谁还愿意回到他们自家封国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啊!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这就是事实啊! 诸王的封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远远比不上中央大明,更别提与京师相比了。 真要是同意了这个解决方案,只怕日后他们就要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境了,一辈子受到中央朝廷的管控挟制! 但是不答应的话,那宗教信仰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相比于无人可用,宗教信仰更令他们感到恐惧胆寒! 毕竟这个隐患,足以动摇他们这些藩王在自家封国内的统治! 时不时就冒出来一个宗教份子,宣扬那些宗教言论,然后号召土著蛮夷起来反抗! 谁又能够保证,将来会不会有那么一天,直接就掀翻了他们在海外封国内的统治? 所以两害取其轻,宗教信仰问题,才是真正威胁到诸王的最大隐患! 至于人才被掠夺的问题,诸王倒是可以想办法挽留解决,大不了许以重利,或者用家人亲眷要挟,反正有的是办法,留下那些杰出子弟。 可是面对宗教信仰这个难题,朱橚等南洋六王确实是毫无办法! 一想到这儿,周王朱橚就有些气闷。 要是赵王朱高燧在这儿就好了啊! 以这位南洋王的脾气秉性,加上他和这位太子爷的关系,说什么都能再为南洋七国争取一下! 奈何朱高燧远赴北美,一时间赶不回来,他们现在面对强势无比的太子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既然如此,那就请朝廷即刻派遣专员,前去开办儒学学校吧!” 朱橚最终拍板,代表南洋七国认可了这个解决方案。 毕竟,他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力! 其余南洋五王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他们也明白只能如此,否则会引起太子朱高煦的记恨,到时候那可真是万事皆休了! 至此,解决方案也算是全票通过,朱高煦也笑着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这些海外藩王提出的问题,大致都已经解决了。 最主要还是封国缺少汉民与南洋宗教信仰这两个难题。 一时间,诸王都颇为欣喜,毕竟他们此次入京的主要目标,算是已经达成了。 朱高煦也在此刻开了口,说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事情。 “你们的问题,孤帮你们解决了。” “可凡事讲究一个互帮互助,你们也当帮助孤解决一个难题!” 听到这话,诸王都有些傻眼。 帮你解决问题? 你堂堂太子爷,还能遇到什么难题? “内容很简单,你们只需要在京师多待一段时间,想尽一切办法哄皇帝陛下开心,那就行了!” 此话一出,诸王都是脸色大变,满脸惊骇之色。 他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于滞留京师,而是在于哄皇帝陛下开心! 换句话说,先前诸王入京后听到的风言风语,恐怕都是真的了啊! 皇帝陛下大限将至,即将不久于人世! 一想到这个可怕的猜测,所有藩王都是脸色苍白。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陛下要是驾鹤西去了,眼前这位太子爷上位,只怕整个大明王朝都会因此发生巨大变故! 他们这些海外藩王,也难免会因为中央朝廷的权力更迭而受到波及! 毕竟,这可是一次权力得更迭,而且还是中央朝廷的更迭! 诸王都有些不安,看向朱高煦的眼神中,也充满了畏惧! 这位太子爷,不久之后,就会坐上那张龙椅了啊! 朱高煦将他们的表现尽收眼底,也不过多解释什么。 有些话,不一定要说出来,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了。 “这人呐一旦老了,就变得多愁善感,喜欢怀念以往的亲故。” “尤其是五王叔你们这些叔辈,最好能抽出时间多去探望一下皇上,陪他聊聊天吃吃饭,回忆一下过往。” “这个任务,应该不难吧?” 朱高煦扫视诸王,一众藩王立马点头。 若说先前他们还对朱高煦心怀不满,可是现在一切不满全都烟消云散了,变成了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畏! 这就是太子与皇帝的区别! 你要是得罪了太子,还不一定会死! 但你要是得罪了皇帝陛下,那你必死无疑! 老朱家的历代帝王,不管是太祖高皇帝,还是建文皇帝,亦或者说永乐皇帝,刻薄寡恩,心狠手辣,那可都是出了名的啊! 诸王大会结束。 朱高煦立马就召见了杨士奇。 毕竟这位贤才,可是在当年夺嫡战争中,为他朱高煦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后也正是因为如此,杨士奇遭到永乐皇帝得记恨,不得不远逃南洋以求自保! 现在,杨士奇再次入京,朱高煦确实还没有想好,是否该给予杨士奇该得的回报,命他进入内阁中枢,执掌大权! 毕竟,杨士奇不同于杨荣,这位宰辅相才的野心,可是一向从不掩饰啊! 杨士奇匆匆赶了过来,随后径直跪倒在地。 “臣杨士奇,叩见太子殿下!” “行了,快起来吧,这些年苦了你了!” 朱高煦摆了摆手,示意杨士奇不用多礼。 杨士奇起身之后,老老实实地坐在锦凳上面,等待着太子爷训话。 只是朱高煦始终都没有开口,而杨士奇自然也不敢吭声,一时间气氛有些沉默。 朱高煦静静地打量着杨士奇良久,最终才长叹了口气。 “哈士奇,孤就问你一句话。” “如若孤让你进入内阁,假以时日内阁是否会出现一位大明相国?” 这是朱高煦最担心的事情,也是他有些不敢重用杨士奇的原因。 杨士奇此人野心太大了,而且行事不择手段。 哪怕内阁已经改制,可这对杨士奇而言,根本就没有什么约束力! 他杨士奇要是进入了内阁,只怕短时间内就会成为内阁之首,就连杨荣都压制不住他! 杨士奇是个聪明人,所以他也明白了自己现在的处境。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杨士奇就再次跪倒在地。 “大明不会再有宰相,这是太祖高皇帝的禁令!” “臣也不会做什么大明相国,只愿做殿下的臂膀!” 听到这话,朱高煦再次叹了口气。 杨士奇这番表态,傻子都能听明白。 “罢了。” “以后就留在京师吧!” 杨士奇瞬间大喜过望。 “臣定为殿下赴死!” 第750章 家宴!老怀大慰的永乐皇帝! 乾清宫。 正在举行一场家宴! 毕竟诸王全部入京,总得拜见一下朱棣。 朱棣听说自家老兄弟回来了,也是欣喜不已,恢复了些许精气神,当即安排了一场家宴。 能够参加家宴之人,除了一众海外藩王外,就是太子朱高煦与太孙朱瞻基了! 朱棣此刻红光满面,不时被诸王逗得哈哈大笑。 尤其是代王朱桂,这厮本就是个无法无天的主儿,讲起浑话俗语来那更是全无顾忌,反倒是成了逗笑朱棣的最大功臣。 “四哥,你是不知道啊!” “我封国里面那些战象,端得是个威武雄壮!” “此次入京我精心挑选了好几头战象作为贺礼,恭贺四哥万寿无疆!” “哈哈哈……”朱棣笑得很是开心,“十三弟你真是有心了!” “也就是四哥现在生着病,等四哥你病养好了,咱们兄弟二人一起去骑着战象出巡,那该有多威风啊!” 朱桂讪笑着开口提议道,那副憨厚的蠢样,更是逗得朱棣大笑不止。 “你呀你,真是一点没变!” “不过去了封国,还是得承担起国主的责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恣意妄为了!” 听见朱棣的告诫,朱桂眼眶一红,竟没来由地有些伤感。 这些话,上一次跟他说的人,还是太祖高皇帝,他们敬爱有加的父皇。 可是现在,四哥也命不久矣了,确实是一件让人伤心的事情。 朱桂本就是个直肠子,所以眼眶很快就红了起来。 “四哥,我晓得了,你一定要安心养病,十三弟还等着跟你一起骑大象呢!” “好好好!”朱棣也有些感伤,“四哥一定跟你骑一起骑一次大象!” 眼见代王朱桂出尽了风头,其余诸王也没有闲着。 纷纷施展出浑身解数,希望皇帝陛下能够多看自己一眼。 周王朱橚也立马跟上,跟朱棣报了个喜。 “四哥,我这儿也有一件喜事。” “经过臣弟与一些新学子弟对方剂学和救荒植物的研究,从而总结编纂出了四本医书,分别是《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 话音一落,立马就有宦官将四书原稿送到了朱棣面前。 朱棣脸上难掩惊容,郑重其事地接过这四本医书,然后细细翻阅起来。 片刻之后,朱棣脸上浮现出了喜悦之情。 “五弟,你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朱棣虽然不懂医学,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 以朱棣的见识眼光不难看出,这四本著作编著严谨,堪称真正的医学著作! 比如《袖珍方》全书四卷,三千多个方子,其中有些还是周王总结归纳后自制的,因疾授方,对方以授药,条方类别,详切明备,便于应用,堪称给民间医师提供了极大便利! 这可不只是一本书那么简单,而是汇聚了民间无数医师的行医经验,完全足以成为天下医师行医时的参考范本和模板! 朱棣真是大喜过望。 编书本来就是一个耗时耗力的事情,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他朱棣为了彰显文治,耗费了海量人力物力,这才编纂出了一本《文献大成》! 可是现在他朱棣的亲弟弟,也在文治这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为医学整理编纂出了四本著作,绝对足以青史有名了! 毕竟他亲弟弟对大明做出如此贡献,朱棣那是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与自豪。 “太子,你快过来看看,这四本医书有没有什么问题?” 朱高煦闻言上前假装翻阅了一下,其实他早就在朱棣之前看过这四本医书了。 毕竟朱橚编著这四本医书,新学子弟可是从中出了不少力啊! “父皇,这四本医书各有所长,堪称真正的医学典籍!” “儿臣觉得可以将其刊印后发行天下,以提高民间医师的行医水平,造福天下百姓。” “另外,这四本医学著作也当被太医院收录,再者当划入新学之中,派遣专员负责教授子弟,以此促进我大明医学发展!” 听到这话,朱棣喜滋滋地点了点头。 周王朱橚更是瞬间狂喜,整个人都有些晕乎乎的。 不但要发行天下,还要作为教学典籍,那他周王朱橚不就是成了大明医学的奠基人,绝对可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啊! 朱棣看着欣喜若狂的朱橚,诚声开口道:“五弟,你做得很不错,四哥真是太高兴了!” “四哥过誉了,这里面还有那些新学子弟的功劳。” 眼见朱橚被皇帝陛下亲自赐酒,诸王嫉妒得眼睛都红了。 他们也纷纷开始报喜,极力彰显着自己在封国内的成就。 奈何朱橚这可是著书之功,足以碾压任何藩王。 不过诸王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至少朱棣这顿饭吃得很是开心,整个人都有些红光满面。 直到最后,略显瑟瑟不安的宁王世子朱盘㷬硬着头皮举起了酒杯,胆战心惊地走到了朱棣身前。 “皇……皇上……” “你是㷬儿吧?叫四叔就行了。” 看着朱盘㷬那惶恐不安地模样,朱棣有些爱怜地摸了摸他的头。 “好孩子,你父兄的罪过,与你无关。” 听到这话,朱盘㷬委屈地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朱棣拍了拍他的小脑袋瓜,语重心长地告诫道:“你是宁王世子,等你加冠之后,朕就会让你承袭宁王爵,成为宁国之主!” “但你要始终记住,你乃太祖血胤,所以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我老朱家的意志,不能丢了太祖脸面。” 朱盘㷬点了点头,鼓起勇气与朱棣共饮了一杯,似乎也恢复了小孩子的勇气与活泼。 一场大宴,宾主尽欢。 喝到最后所有诸王都开始发疯了。 尤其是代王朱桂这个搅屎棍,拉着一众藩王开始拼酒。 喝多了之后,还腆着脸问人家,你看见我的大象了吗? 朱盘㷬这孩子似乎是得到了他四叔的鼓励,也跟着诸王起哄拼酒,硬生生地被灌翻在地,眼泪还不值钱似的流个不停。 朱棣看着眼前这一幕,顿时红了眼眶。 这些,可都是他的血脉亲人啊! 如果不是当年朱允炆锐意削藩,小十二也不会自焚而亡了。 一想到这儿,朱棣就看向了身边的朱高煦,低声嘱咐道。 “老二,爹求你一件事。” “日后对他们好一点,不要太严苛了。” “如果确实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能留他们一命就留一命吧,太祖血胤已经不多了!” 朱高煦点了点头。 “爹,别喝了,差不多行了,我送你回去休息吧!” “不行,今日难得开心,你我父子再喝点!” “……” 第751章 父子坦白局!永乐皇帝的告诫! 一场家宴,宾主尽欢。 诸王都喝了个酩酊大醉,被送回了驿馆休息。 而朱棣还强行拉着朱高煦,父子二人继续喝着酒聊着天。 闲聊了一阵,朱棣突然意味深长地开了口。 “朕听说那个杨士奇此次也回来了?” 听到这话,朱高煦心头狂震。 不会吧不会吧,您这位永乐大帝心眼不会真这么小吧? 这都过去好几年了,不可能还因为夺嫡的事情,记恨人家吧? “嗯,他是回来了,我准备让他留下来,委以重任!” 朱高煦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毕竟哈士奇一直都很忠心,为朱高煦夺嫡上位立下了大功。 不管怎么说,朱高煦都必须要投桃报李,给予人家该得的回报。 朱棣闻言冷哼一声,有些不太高兴。 “老二,爹可得提醒你一句,这杨士奇野心太大了些,不是那么好掌控的!” “你真以为你爹我就那么小心眼,因为夺嫡的事情所以一直记恨杨士奇?” 朱高煦眼睛直直地看着他,仿佛在说“难道不是吗”。 你朱老四那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啊! 暴昭、盛庸、铁铉…… 眼见朱高煦的眼神愈发古怪,朱棣没好气地给了他一巴掌。 “你这逆子,又在想什么呢?” “朕之所以如此记恨杨士奇,就是因为你大哥的死,跟这杨士奇脱不了干系!” 此话一出,朱高煦当真有些惊了。 难不成朱棣当真让东厂追查到了些什么? “但是朕没有证据。” 好在朱棣一句话,就让朱高煦彻底放心了。 “朕只是觉得,上一次汉王与太孙夺嫡 杨士奇使用的手法,与你大哥那件事情如出一辙,都是隐居在幕后算计众人,然后不择手段地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般做法,这般姿态,让朕想起了道衍和尚,一样混账可恶,一样该死该杀!” 朱棣恶狠狠地咆哮道,毫不掩饰自己的杀意。 当年他之所以要杀姚广孝,丝毫没有顾念旧情,就是因为姚广孝触碰到了朱棣的底线! 算计太子和汉王,插手储君争斗,视老朱家的天潢贵胄为蝼蚁,视他这位永乐皇帝于无物! 你姚广孝凭什么如此猖狂嚣张? 就凭你是道衍和尚,就凭你是黑衣宰相?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 唯有皇帝才能决定储君人选,这是皇帝的特权,也是皇帝的底线! 任何人胆敢插手染指此事,朱棣都绝不会容忍,哪怕那个人是姚广孝也不例外! 先有一个姚广孝,后有一个杨士奇! 朱棣早就想宰了杨士奇这个混账东西,奈何他是朱高煦的心腹亲信,再加上朱棣手里面没有丝毫证据,所以朱棣这才一再容忍,放任杨士奇逃去了南洋! 但是现在,朱高煦想将杨士奇留在中央朝廷,并且进入中枢执掌大权,朱棣就有些不能忍了。 “老二,朕担心这个杨士奇,会成为下一个姚广孝!” 朱高煦闻言一愣,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爹,你过虑了,他杨士奇没有姚广孝的才华,也没有姚广孝的偏执!” 诚然,杨士奇确实野心勃勃,可他到底还是个文臣儒臣,所以远不如黑衣宰相姚广孝那般疯狂! 历史上,朱棣与朱高炽接连死后,三杨贤相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总揽朝政大权。 这其中,西杨(杨士奇)有相才,东杨(杨荣)有相业,南杨(杨溥)有相度。 三人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大明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并使内阁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 换句话说,内阁之所以在大明中后期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大明朝堂之所以文武彻底失衡,就是这三杨贤相的功劳。 而三杨之首杨士奇,也成功利用内阁制度,将已经被太祖朱元璋明令废止的宰相之权,重新在内阁中凝聚而出! 但杨士奇的野心,也仅止于此罢了。 他到底还是一个文臣儒臣,并未做出什么迫害皇室的事情来。 “老二,你真那么看好这杨士奇?” 朱棣脸色阴沉地发问,给足了朱高煦压力。 朱高煦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思索良久之后,这才斟酌了一下措辞。 “爹,你还记得我们那个梦想吗?” “哦?”朱棣一愣,“你是说废除徭役赋税?” “嗯,但是想要走到那一步,必须要经过很多个阶段。” 朱高煦再次敞开心扉,道出了自己的计划。 “一条鞭法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叫做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 朱棣呢喃了几句,眼中绽放出了别样光彩。 “一条鞭法只是简化收税手续,按土地和人口用货币收税,但并没有废除人头税。” “而摊丁入亩则是直接把人头税废除,只按土地多少收税,可以说摊丁入亩是一条鞭法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爹你也应该看得出,一旦朝廷推行摊丁入亩,那势必就要直接废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士绅百姓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彻底斩断士绅缙绅攫取民利的根基命脉!” 听到这话,饶是永乐皇帝,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直接废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让士绅与百姓一样,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那些读书人怎么可能同意,又怎么可能会接受? 他们不跳出来拼死反击才怪! 毕竟,这可是他们读书人最大的底气所在啊! 靠着功名特权,读书人才可以攫取田地,才可以搜刮民脂民膏。 朱高煦这一刀下去,可谓是彻底斩断了他们的根基命脉,天下读书人不造反才怪! “老二,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些?” “冒险?”朱高煦笑了,“他们不同意又能怎么办?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更何况那个时候,天下军权全都掌控在皇室手里,他们拿什么跟皇室斗?大不了再开一次杀戒,杀一儆百,杀鸡儆猴,杀个血流成河,人头滚滚,他们就会听话了!” “只有做好了第二步,让士绅缙绅与普通百姓平等,再无任何功名特权,才可以进行第三步,也就是我们最后的梦想,废除徭役赋税,补贴种地百姓,大明才能迎来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朱棣:“!!!” 第752章 改革人选!杨士奇正式入阁! 朱棣有些震惊! 他没有想到,自家老二的野心,比他想象得还要惊人! 一条鞭法只是第一步,他还要做第二步,直接摊丁入亩,废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 为此,这个老二可谓是苦心孤诣地筹划了良久! 难怪他要将朝廷财政大权给分割,将农税与盐税送给士绅缙绅! 原来,这不过是裹着蜜饯的毒药! 朱高煦的真正目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让皇室彻底掌控兵权军队,以便他日后推行摊丁入亩,废除士绅功名! 到了那个时候,天下战兵都是吃皇帝的用皇帝的,他们自然会无比狂热地效忠他们的皇帝君父! 即便天下读书人沸反盈天不同意又能如何?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就算这些书生当真敢造反,直接派出战兵去镇压即可! 手握军权的皇帝,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欺辱不敬的! 杀一儆百! 杀鸡儆猴! 杀个血流成河! 杀到人头滚滚! 杀到天下读书人胆寒! 他们自然也就同意了,除非他们想死! 这一步走成功了,那距离终极梦想,真的也就不远了! 朱棣怔怔地看着眼前爱子,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有那么一瞬间,他当真感受到了落寞。 这是一个父亲都会遇到的难题。 当他们惊讶地发现,儿子比自己更加优秀的时候,都难免会心生落寞之意。 这个时代,好像已经不再属于他朱棣了,而是属于野心勃勃的太子朱高煦! 不过朱棣还是有些不太明白,这事儿跟杨士奇又有什么关系。 “老二,那这杨士奇……” “他是推行摊丁入亩的最好人选!” 朱高煦喝了一口美酒,嘴角噙着一抹笑意。 “杨士奇有野心,他想做大明相国,这是一件好事!” “毕竟有野心的臣子,才更加容易掌控,反倒是那些无欲无求的臣子,帝王才真是不敢用!” 试想一下,倘若杨士奇是个无欲无求的圣人,朱高煦早就一脚将他踹到爪哇国去了! 这样的圣人,历史上不是没有,可是极其稀少,更多的是披着这样一层伪善面具之人! 要么他是真的无欲无求,要么他就是图谋更大! 比如那个篡了大汉江山的新朝王莽,还未篡权之前,他可就是天下公认的在世圣贤啊! 可结果是什么? 王莽一朝大权在握,直接就暴露出了野心本性,以外戚身份篡夺了大汉江山,生生成了新朝之主,令人大跌眼镜! “我一直都明白,杨士奇此人野心勃勃,一门心思地想要做大明相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毕竟杨士奇能力和手段摆在那里,要是利用得当的话,完全可以成为推行摊丁入亩的完美人选!” “他想要做大明相国,我就让他做大明相国,前提条件是必须将摊丁入亩政策推行下去,想必这对杨士奇而言根本就无法拒绝!” “再者以杨士奇的个人能力,再加上皇室的鼎力支持,就算会遭遇不小的困境,想来他也足以解决了。” 朱高煦一席话说得云淡风轻,朱棣却是听得心惊肉跳! 这是什么? 这是帝王心术啊!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降服臣子…… 朱棣有些茫然了,好像眼前这个儿子,比他更加适合做帝王! 这才过去多久啊,老二就已经成长到这个地步了吗? 一时间,朱棣有些惆怅。 “爹,还是那句话,你可得坚持住啊!” “至少等到老三和大侄儿回京,至少亲眼见到摊丁入亩!” 听见这话,朱棣苦涩一笑,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何尝不想去亲眼看一看,老二经常提及的那个太平盛世! 可是,朱棣也明白,他可能真的等不到了! 宴会结束之后,朱高煦将朱棣送回了寝宫。 随即朱高煦再次召见了杨士奇,直接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 “哈士奇,皇上已经同意让你入阁,希望你不要让孤失望啊!” 听到这话,杨士奇顿时大喜过望,心中再无任何忧虑。 皇上同意让他入阁,这就意味着先前的事情已经翻篇了。 杨士奇也不用再担心,什么时候被皇上突然下旨就给砍了! 接下来,他杨士奇就可以在内阁中施展毕生所学,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造福黎民百姓! 朱高煦看着欣喜不已的杨士奇,嘴角也泛起了一抹笑意。 内阁三杨,杨溥远在北美,只剩下了杨荣与杨士奇。 朱高煦倒是想要看看,如今这内阁二杨,是否还有本事,能凝聚出相权来! 与此同时,北美大陆。 经过一番“友好和睦”的协商,北美分朝全盘接受了大明王朝的条件,正式成为了大明王朝的藩属国。 而朱瞻基也自去帝号降为藩王,此后只能以藩王国主自居,臣子也只能尊称其为“大王”,不得再有任何僭越之举! 此外,大明王朝将会派遣驻军前来北美,与技术人员一同开采金矿银矿。 会谈结束之后,赵王朱高燧也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在朱瞻基的陪同之下,巡视了一番北美分朝的疆域。 针对土著蛮夷这个问题,朱高燧可谓是有绝对的发言权。 毕竟他可是最先出海为大明开疆拓土的藩王,之后更是坐镇南洋七八年之久,早就拥有充足的经验,收拾这些不听话的土著蛮夷。 “三叔,这次多谢你了!” 得到了这些珍贵的经验,朱瞻基也是大喜过望,诚恳地向朱高燧道谢。 然而朱高燧却是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没好气地笑骂道:“别谢我,跟我没关系!” “要不是你二叔求着让我来一趟,老子疯了傻了才会来帮你!” 听见这话,朱瞻基苦笑着摇了摇头。 看来这位三叔,还是忘不了当年那些恩怨情仇啊! 反倒是他一直看不透的那位二叔,还一直惦记着自己。 一时间,朱瞻基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正当这个时候,侯显却是匆匆赶来。 “赵王爷,北美王,有紧急情况!” “方才我打开了临行之前太子爷交给我的锦囊,请二位王爷速速回京一趟!” 听到这话,朱高燧和朱瞻基都有些讶然。 速速回京? 难道出什么大事了? 朱高燧略显不满地看着侯显。 “你个杀才,为什么现在才说?” 侯显苦笑着解释道:“这是太子爷的交代,倘若北美分朝接受了我大明王朝的条件,两国正式建交,那才可以打开这个锦囊。” 朱瞻基心头一动,随即好似想到了什么。 他母妃回来之后,可是告诉过他,皇帝已经病了,而且病得很是严重! 难道……皇爷爷大限将至? “传令!” “速速准备舰队!” “本王要即刻赶回大明!” 第753章 风向变了!大家都想下西洋! 万牲园。 一片欢声笑语。 皇帝与诸王亲临此地,一同观看那威武雄壮的巨大战象。 尤其是代王朱桂,此刻更是满脸的骄傲与自豪,唾沫横飞地诉说起这战象的种种好处。 毕竟在这等毁天灭地的巨兽面前,人力确实太过渺小了一些。 可是即便连这等恐怖巨兽,此刻都进了万牲园,成为皇室天家豢养的宠物之一,那不是更加证实了,他朱棣就是君权神授,天命之子吗? 所以朱棣很是高兴,大喜之下也毫不吝啬赏赐,随手就给了诸王大量金银财宝,惹得一众藩王那是高兴至极。 一旁朱高煦看了,都有些哭笑不得。 这“万牲园”顾名思义,就是大明王朝专门用来豢养奇珍异兽的地方。 大明立国初期,宫廷内部豢养的奇珍异兽数量是很少的。 太祖爷朱元璋取得天下后,曾下令将宫廷内豢养动物悉纵之,把这些动物都给放了。 毕竟他老人家一心一意地想要让老百姓吃饱饭,他本人也属于艰苦奋斗打天下的人,所以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对这些奇珍异兽压根就没有什么兴趣。 因此,洪武年间宫廷豢养种类比较少,数量也不多,这时的动物饲养任务,就仅仅有人看护即可,一整套的豢养制度尚未形成。 一直到了朱老四即位称帝,皇家万牲园开始有了雏形,永乐皇帝欲使万国臣服,派遣郑和屡次下西洋,对外采取积极的扩张政策,海外贡品增多,各种奇珍异兽从四海进贡而来,数量种类也迅速膨胀,各种动物充斥着宫廷内部。 以致于宫廷不得不设置了专门养殖这些动物的机构,比如御马监,下设有马房,象房,狮子房,百鸟房等等,再如现在的锦衣卫,除了拱卫宫廷站岗值守之外,还多出了一个豢养大象的任务。 其实这些奇珍异兽,放在朱高煦眼里,都是一些普通的动物。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些奇珍异兽却是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地位和意义,他们象征着天命! 为了宣扬君权神授,粉饰太平,珍禽异兽作为祥瑞,成为了这种思想的主要象征。 在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下,这些奇珍异兽象征了皇帝的威仪,同时在大明国力强盛,海外贸易频繁的背景下,四方进贡了极多的珍禽异兽到明王朝的宫廷内,比如那些“天马”、“神鹿”、“麒麟”之类,数不胜数。 当然珍禽异兽除了在为皇帝提供把玩娱乐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礼仪制度需要。 在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就制定了一系列的驯兽礼仪制度,这些礼仪制度有了这些珍禽异兽的参与,更是展现了皇族的威仪。 反正就一句话,奇珍异兽可以让皇帝更加威严莫测,所以皇帝才愿意耗费人力物力养着它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互惠互利的好事。 所以哪怕是朱高煦这个“明白人”,也不好在这件事情上面多说什么。 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规矩和秩序。 恰在此时,代王朱桂注意到了万牲园中的神兽“麒麟”。 “四哥,那就是你家神兽麒麟吗?” “嗯,不错!”朱棣得意洋洋地点了点头

相关推荐: 乡村透视仙医   新年快乐(1v1h)   树深时见鹿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我的风骚情人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女奴的等价替换   将军在上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