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穿成恶毒小姑子怎么办(NP) > 第72章

第72章

比肩太祖高皇帝!” 这番评价,堪称极高。 毕竟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崛起于布衣甚至是乞丐,硬生生地在元末乱世中剪灭群雄,生生杀出了一个大明王朝! 高皇帝之武略,连永乐帝都自愧不如! 夏元吉长叹了一口气,“只是不知道,这对大明而言,到底是福还是祸啊!” 金忠闻言良久无语,最终喟然长叹了一声。 “维喆,你说我们这些老家伙,是不是真的老了?” “或许吧,大明朝如今出了这么一位拓土雄主,福祸不明啊!” 第299章 殿试结果!破防的于谦于大爷! 阅卷官长达两日的辛勤劳作。 本次殿试的名次也基本排列好了。 然而按照旧制,这名次只是读卷大臣自己排列的,还需要上呈皇帝陛下亲自定夺。 只是如今皇帝陛下御驾亲征,跑到漠北撒欢去了。 解缙等读卷大臣只能将前十答卷,送往御书房,交由当朝太子爷与监国汉王爷御览。 因为宗藩改制一事,大胖胖至今还在生着老二的胖气。 二人坐在御书房内大眼瞪小眼,谁都没有率先开口,气氛古怪到了极点。 良久之后,太子爷终于受不了了,主动出言打破了这诡异的寂静。 “我说老二啊,你到底给金忠夏元吉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 大胖胖是真的不能理解,甚至感到心惊肉跳。 明明他授意金忠夏元吉去找这个混账谈话,试探一下老二的口风,看看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可结果却是,金忠夏元吉这一去,直接他娘地“叛变投敌”了! 二人现在不但全力支持老二进行宗藩改制,甚至还劝自己这个太子爷不要插手,多管闲事! 一想到金忠夏元吉那语重心长的劝谏模样,朱高炽就气不打一处来! 咋滴老子是“送才童子”呗,一个个的贤才全都送给了老二?! 朱高煦看着大胖胖这独自一人生胖气的模样,心中就觉得好笑无比。 “老大啊,这宗藩改制水太深,你这个太子爷把握不住!” “听我一句劝,你老老实实地跳操练太极剑去吧,等我解决好了,你再出面收拢人心!” 大胖胖:“???” 啥? 把握不住? 你大爷啊! 老子可是当朝太子爷! 咋滴老子这个太子爷把握不住,你这个汉王爷就把握得住了? 荒谬! 可笑! 大胖胖正准备继续追问,却不料解公豹等人送来了殿试答卷,他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按照旧制,他们送过来的殿试答卷,只有评价最高的那十份! “太子殿下,汉王殿下,这是本次殿试评阅的前十试卷。” 朱高煦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笑道:“十份怎么够我们两个人看?把前五十名考生的答卷全都取过来!” 此话一出,群臣当场傻眼,开始了纷纷议论。 按照惯例,御览前十名的答卷,然后确定状元、榜眼、探花即可,何必看前一百名的答卷? 这不是自个儿找罪受吗? 朱高煦笑眯眯地看着群臣,“怎么了?本王受命监国理政,想要励精图治,难道还不行吗?” 听到这话,群臣也懒得再解释,直接命人取来了前五十名的答卷。 其实这考生答卷从理论上来讲,试卷全都是弥封的,谁也不知道考生的身份信息,从而徇私舞弊。 汉王爷这般做法明显就是多此一举,根本没有任何必要。 奈何汉王殿下乾纲独断惯了,连太子爷都压制不住,群臣自然不会在这件小事上面与他作对。 很快前五十名答卷尽皆取来,按照以往的规矩,直接当场拆开了试卷弥封,将考生的个人信息显露出来。 读卷大臣安排的前三名,赫然正是陈循、李贞、王翱三人。 倒是朱高煦比较重视的于谦于大爷,却始终不见他的答卷踪影。 这就比较尴尬了啊! 难不成于谦这么拉跨? 前五十名里面没有,朱高煦直接将答卷扔给了太子爷,又命人去取来了五十到一百名,然而拆开弥封后,却还是没有! 见此情形,朱高煦有些傻眼,直接命人取来了前两百名的答卷! 而他心心念念的于谦,赫然排在了第一百九十九名,不算好也不算太差。 朱高煦认真阅读了一下于大爷的佳作,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 先前他只是粗略地瞟了一眼,大致了解到这小子选的是交趾布政这一主张。 他在这策论中虽然提出了不少聪明举措,但是毕竟年纪尚轻,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根本就不能确定是否能够真的实现,显得有些华而不实。 正因为如此,解公豹等八名读卷大臣,给他这“佳作”的评价可谓是惨不忍睹。 第一等评价仅有四人,甚至还出来两个三等评价。 这样的殿试成绩,别说高中状元了,能够挤进二甲都算他运气好了! 朱高煦正想着,大胖胖与解公豹等人,已经商量出了前三人选,正是陈循、李贞、王翱三人。 这三人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并且策论很是出彩,合该他们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至于于谦于廷益,朱高煦在深思熟虑后,决定给他一个“惊喜”! 酒楼。 于谦与陈循正在痛饮。 毕竟殿试结束,他们这些学子考生,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整个酒楼一片欢声笑语,大家都在等待着三日后的“传胪大典”! 然而正当此时,一名小宦官领着几个小厮,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陈循何在?即刻随咱家入宫面圣!”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所有文人学子全都齐刷刷地看向陈循,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按照惯例,读卷大臣阅卷完毕后,会把殿试试卷中最好的十份试卷呈送御览,皇上将会给这十份试卷排定名次,选定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二甲的前七名。 另外,皇上会将这十份试卷的主人召进宫中,单独召见,这便是史称的“小传胪”。 最终殿试名次,包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前七等,都是在皇上召见后,才正式确定,然后才会填写大小金榜。 殿试三天后正式放榜,被称为“大传胪”或“传胪大典”,乃是帝都里的一大盛事! 这也就意味着,眼前这陈循殿试成绩,已经进入了前十! 而且最令众人激动兴奋的是,陈循可是吉安府乡试解元,本次会试的会元! 他如果能够高中状元的话,那就是完成了“连中三元”的奇迹神话,足以名垂青史,成为天下文人士子的楷模! 一时间,众人看向陈循的眼神都变了。 于谦欣喜若狂地看着好友,满脸与有荣焉。 倘若好友当真能够创造连中三元的神话,那他于谦也算是不枉走这一遭了! “廷益,那为兄就先……” “兄长且去,小弟静候佳音!” 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待陈循走后,于谦却是有些怅然若失。 诚然,自己无比希望好友能够高中状元,创造那连中三元的奇迹神话! 但万一他陈循真的做到了呢? 自己与他这一比较起来,那不是羞死个人?! 好友连中三元,名垂青史! 自己从乡试开始就接连吊车尾,这他娘的都是什么事儿啊! 想着,于谦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苦酒入喉,无处话凄凉! 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犊子,非要把自己安排在最后一名! 你大爷的! 还不如让老子落榜! 第300章 艰难的选择!状元陈循! 御书房。 朱高煦与大胖胖相对而坐。 陈循王翱等十位才俊,跟着宦官走进了一处偏殿等候。 环顾四周,陈循惊讶地发现,上次那位会试第二十七名陈鼎也赫然在列。 这就有些意思了啊! 按理来说,会试排名与殿试排名,应该区别不大。 毕竟考生们的真才实学摆在那里,会试已经体现出了他的实际才学。 这就意味着,殿试名次与会试名次相差不大,才应该是合理的。 不过一想起会试题目与殿试题目,陈循又随即释然了。 这尼玛的,题目完全就不一样,名次不变才怪! 只是这样一来,陈循一颗心又提了起来。 毕竟他也想高中状元,创造连中三元的神话! 王翱、陈鼎等人,也都在打量着其余九人。 毕竟大家心中都清楚,这十人必定就是一甲三位与二甲前七位了! 而且此次会试殿试,都是汉王殿下一手操办遴选,在如今汉王势头正猛的时候,他们必定都有着一个锦绣前程! 想到这儿,众人态度都十分友好,互相介绍认识,算是同期之友。 大明朝中后期武官勋臣落寞衰亡,文臣结党把持朝政。 而他们结党的方式,如同乡、同门、同窗、同期、同年、同科、年兄等等,只要能扯上关系,那都可以结为一党! 一方砚台,同坐一张长椅,由一位先生教学,同学就被称之为“同砚席”。 后来,多了几个学生,要多坐几张椅子,但房子不大,老师学生都要从同一个门里出入,就称之为“同门”。 再后来,房子大了些亮了些,可就那么一个窗户,学生们要挤到窗下一起读书、共同沐浴阳光,就又被称之为“同窗”。 同年一指年岁相同,二则指科举大考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同科则是同榜高中者,同榜登科者相互之间的尊称便是“年兄”。 为了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文人们也算是想尽了办法。 文人之无耻,可见一斑! 此刻陈循等人正热情无比地相互间唤着“年兄”,算是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将来还可在官场上互相扶持提携。 如陈循与陈鼎,那可以是本家,说不定五百年之前他们的祖宗还是亲兄弟。 所以二人直接坐在了一起,关系瞬间亲近了起来。 很快大内总管小鼻涕走了进来,“陈鼎何在?太子殿下宣你觐见!” “有劳工公公了。” 陈鼎闻言心中一动,跟着这位大太监,赶去赴太子爷的约会。 虽然只是太子殿下,不是当今天子。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去了,他们想见也见不着。 更何况太子殿下乃是当朝储君,出了名的宽厚仁慈,体恤人才。 要是得了太子爷的认可,那以后的仕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小鼻涕领着陈鼎,走进了御书房。 陈鼎一走了进去,心中却凉了半截。 因为除了慈眉善目的太子爷外,旁边还坐着一个虎背熊腰的糙汉。 看这糙汉满脸横肉的模样,身上还披着靓丽蟒服,傻子都知道,这位肯定是监国汉王爷了! “学生陈鼎,叩见太子殿下,汉王殿下!” “无须多礼!” 大胖胖认真地打量着陈鼎,只见此子面容硬朗刚毅,顿时就生出了不少好感。 朱高煦见状,也是暗叹此人天生官命。 毕竟想要在古代做官,你要是长得太丑,那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 朝廷不收丑逼非人类。 “重器(陈鼎),你是肇庆府新兴县人?” “太子殿下英明,学生正是肇庆府新兴县人士。” “肇庆府扼两广之咽喉,素来就有着‘岭表南来第一州’之美誉,如今出了你这么位岭南大才子,真可谓是人杰地灵!” “学生惶恐,太子殿下谬赞了!” 大胖胖与陈鼎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朱高煦则凝眉看着陈鼎的答卷。 殿试四大考题,陈鼎同样选择的是农桑一道。 不过他并未像大部分考生那般,拿着农桑就开始鼓吹盛世,粉饰太平。 这小子论述的核心,同样是土地兼并,与陈循不谋而合。 但相比于陈循敢针砭时弊一针见血,陈鼎就要委婉稳重得多,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比较稳重,不是陈循那般直接挥刀看向士绅功名,而是一步一步地限制士绅利用功名钻大明律令的漏洞! 两人都是难得罕见的贤才,大胖胖看好老成持重的陈鼎,朱高煦却更喜欢年轻充满勇气的陈循! 此刻大胖胖与陈鼎正聊得火热,朱高煦却突然不合时宜地插嘴。 “陈鼎,你写的这篇策论很是不错。” “但本王想问你一句,如果朝廷日后赐你钦差之权,让你全权处置士绅兼并田地一事,你可有这个胆量与雄心?!” 此话一出,陈鼎闻言一怔。 钦差大臣! 全权处理士绅兼并田地之事! 这会是何等大的滔天权柄? 并且一旦做成了,那自己足以名垂青史! 只是,真要这么做了,那会得罪天下士绅啊! 陈鼎明显地犹豫了良久,并未直接出言拒绝或是接受。 毕竟此刻做出的选择,很明显会影响到他将来的仕途,甚至是影响他陈鼎一生的命运! 眼见陈鼎眉头紧锁地陷入了沉思,朱高煦与大胖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相反因为此子老成持重,对他的表现更是满意。 陡然间,陈鼎仿佛是想到了什么,直接看向了监国汉王爷。 “敢问汉王殿下,朝廷可是想要整治田地兼并之风?” “若当真如此,陈鼎愿为君分忧,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 此话一出,朱高煦与大胖胖相视一笑,欣慰地点了点头。 “好,既如此,你暂且退下吧!” 待陈鼎一走,大胖胖就慨叹道:“老二,这陈鼎可为状元,无论是才学还是性情,都是上上之选!” 朱高煦同样点了点头,“接下来,就是整治那些兼并田地的士绅了,让陈鼎高中状元,拥有这个大好出身,日后再超擢提拔,阻力也会小上很多。” 听见这话,大胖胖顿时一喜。 “那就这么定了?陈鼎为状元?” “不急,不是还有个陈循吗?” 很快陈循走了进来,还是一样的流程,还是一样的味道。 朱高煦与大胖胖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不到片刻陈循就被忽悠瘸了。 “陈循啊,本王问你,日后让你整治士绅兼并田地,你可有这个胆量?” “敢问汉王殿下,朝廷何时开始整治?学生马上可以赴任!” 朱高煦:“???” 大胖胖:“???” 啥? 马上? 赴任? 我尼玛啊! 你都不带犹豫的吗? 咋滴那些士绅兼并你家田地了? 朱高煦与大胖胖对视了一眼,有些哭笑不得。 待陈循离去后,二人都有些纠结。 状元只有一人,现在却有了两名优秀才子。 挑选他们中的任一人,似乎都不太公平。 更何况朱高煦喜欢陈循,大胖胖看好陈鼎,二人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恰在此时,小鼻涕突然发声,笑道:“太子殿下,汉王殿下,奴婢听闻这陈循既是解元,又是会元,何不成人之美?” 小鼻涕只是知道,连有学子中三元,只怕皇上听到消息后,也会高兴一会儿。 此话一出,大胖胖随即喟叹了一声,捏着鼻子点了点头。 “也罢,他也不容易啊,我大明朝开国至今,还从未有连中三元的俊杰!” 朱高煦同样笑道:“这是一份足以名留青史的荣耀,也是一种天下认可的激励!” “愿我大明学子,都以陈循为榜样,连中三元科举入仕,报效朝廷造福万民!” 第301章 传胪放榜!连中三元陈德遵! 天刚蒙蒙亮,东方泛起了鱼肚白。 于谦同陈循出了酒楼,一路向着紫禁城而去。 昨日便有人送来了崭新的进士官服,并且告知二人传胪地点正是殿试考场谨身殿。 传胪,专指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 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 于谦此刻喜忧参半,身上穿着崭新的进士袍服,虽然心中很是高兴,但是总觉得很是不得劲。 不知为何,于廷益有那么一丝不安,他总觉得自己这次殿试,说不定还会吊车尾! 相比于喜忧参半的于谦,陈循那是既激动又欣喜,整个人有些意气风发。 与太子爷汉王爷会面之后,陈循基本可以确认,自己已经金榜题名了。 就是不知,有没有那个运道,创造出连中三元的奇迹传说! 于谦见好友这么紧张模样,忍不住笑问道:“德遵兄,昨日面见太子爷情况如何?可有把握连中三元,成为大明朝士子第一人?!” 陈循笑着摇了摇头,自谦道:“什么第一人?黄观连中六元,被誉为‘六首状元’,他才是真正的第一人啊!” “德遵兄,现在是永乐朝,这话可不兴说啊!” 于谦没好气地提醒了一句,有些慨叹那位“六首状元”的坎坷仕途。 所谓六首,便是指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科举六试! 而六首状元,即是指这科举六试均为第一名的状元! 纵观历朝历代,只出了黄观这么一号人物。 他本应该有着锦绣前程,然而一场靖难之役,直接改变了这位才子的命运。 当年建文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 还是燕王的当今天子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建文皇帝。 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教训燕王朱棣,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而后靖难之役爆发,黄观受命奔走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 结果燕军大破南军,燕王朱棣直捣黄龙,杀入了帝都紫禁城,下令揭露左班文职奸臣罪状,黄观名列第六。 黄观获悉金川门失守,燕军大势已成,选择仗义死节,投江而亡。 虽然皇帝陛下事后不再追究黄观族人的罪责,但是他黄观本人却也成了逆臣代表,什么“六首状元”,那都是不被朝廷认可的。 想着,于谦笑道:“德遵兄,他黄观是洪武朝的六首状元,你可是咱永乐朝的三首状元,不寒碜!” “哈哈,承你吉言吧!” 二人走到紫禁城午门的时候,东方渐渐有了朦胧的光亮,紫禁城那金黄的琉璃瓦片闪烁出一片金光,满满的都是华丽富贵,帝王气度。 此刻紫禁城外已经站满了黑压压的一大群人,文武百官各自排班列队,泾渭分明,形成了两个阵营。 至于陈循于谦这般穿着崭新进士冠服,带着簪花乌纱帽的新进进士,则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站在了一起,排在了文武百官后面。 一个个新进进士,那都是激动莫名,难以抑制地低声交流着。 毕竟今日乃是他们的大喜日子,金殿传胪,金榜题名,金科进士……这是他们寒窗苦读十几载,收货成功果实的大喜日子! 此刻时间尚早,午门未开,所以没有那么严肃。 一个个新科进士都在边等边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他们讨论得最火热的话题,便是前三甲尤其是状元的归属! 这其中,因为昨日的小传胪,殿试前十名已经揭晓,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然而因为陈循连中解元会元,所以此刻也成了众人激烈讨论的对象。 毕竟三元及第这种事情,历朝历代可都不常见啊,那是足以名垂青史的莫大殊荣。 眼瞅着众人时不时地看向自己,然后低声议论着,陈循顿时尴尬到了极点。 这尼玛的要是不中,那老子不是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话了? 太子爷,汉王爷,给点力吧! 我陈循要是能中状元,绝对立马去收拾那些兼并田地的士绅! 于谦在一旁静静听着一众新科进士的议论,觉得好笑到了极点。 这些家伙,因为得知好友陈循同样选择了农桑试题,所以很是笃定他绝对中不了状元。 殿试结束了整整两日,一众考生们也或多或少地得知了一些内幕消息。 毕竟这进四百名新进进士中,有着不少人乃是出身于达官显贵之家,诗书簪缨之族,或者跟某些朝廷巨头沾亲带故的。 动用这些关系情分,不少新进进士拐弯抹角地打听到了一些八位读卷大臣阅卷时的信息,更是知道了四大考题的标准答案。 比如,这农桑考题,考的就是田地,而非粮食人口! 再如,那交趾考题,考的乃是南洋,不止是交趾这么一块地方。 至于那些选择农桑考题,却写的粮食人口的考生,正纷纷讨论陈循陈鼎为何会进前十,甚至有机会问鼎一甲。 毕竟他们已经向前十求证过,唯有陈循陈鼎二人,是选择的农桑考题。 这他娘的,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同样的考题,人家能考进前十,自己却是只有吊车尾! “按理来说,咱们上次的会元陈循,高中状元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啊!” 一名身着新科进士官服的新进进士,率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不太看好陈循能连中三元。 “年兄此话有理,我觉得之所以陈循陈鼎二人能进前十,应该是朝廷有意分布的名额,毕竟四大考题中农桑连一人都进不了,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一位新科进士陡然接过了话茬,进行了一波有理有据的分析,瞬间引得了一众进士的认可。 这话……有道理啊! 于谦在一旁偷偷听着,都快乐出了声儿来! 要是让这些麻瓜知道,好友陈循切中题意,他们还不得羡慕死! 就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 咚咚咚! 很快紫禁城午门城门楼的鼓陡然间响了起来,咚咚咚三声鼓响,撕破了天地的寂静。 鼓声一响,文武百官迅速地按照品级职位排好了队伍,耐心的等待宫门打开。 在礼部官员的提醒下,陈循于谦等四百名新进进士也按照殿试时的顺序排起了队。 片刻之后午门大开,众人排列整齐地走进午门,一路所见尽是大气磅礴的宫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将一众新科进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带着巨大的震撼,众人一步步走到了谨身殿,依照官职品秩依次站好。 而陈循于谦等人则排在百官之后,等待太子爷与汉王爷的到来。 骤然间,鸣鞭声响起,如晴空霹雳! 朱高煦与大胖胖联袂而来,坐在了龙椅左右两侧。 文武百官跪地行礼,新科进士有样学样,同样跪倒在地。 鸿胪寺卿王善父手持周礼《制》,高声宣读了起来。 待他宣读完毕,小鼻涕将殿试金榜郑重地递给了学部尚书解公豹。 解公豹先是向太子爷与汉王爷行了一礼,然后起身看向文武百官与新科进士,在他身后站着礼部与鸿胪寺的传唱官员。 先是解公豹从第一名状元开始唱榜,他身后的礼部鸿胪寺官员依次传唱出来,从殿内传唱到殿外,直至响彻整座紫禁城! 看到这一幕,所以新科进士都激动得身子颤抖! 因为,鸿胪传唱,开始了! “永乐十二年,甲午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陈循!” 陈循:“!!!” 于谦:“???” 你大爷! 真中了啊? 第302章 于谦:这个名次,算不算吊车尾? 一名,状元,陈循! 听到唱榜的声音,一众进士全都蒙了! 陈循! 竟然真的是他! 我的天,连中三元! 怎么可能会是他? 他不也是写的农桑吗? 大家都写的农桑,结果我们全都排名考后,你丫却中了状元? 这他娘的算什么道理? 于谦整个人都傻了,愣在了原地。 他先前的确盼着好友陈循能够高中,创造出连中三元的奇迹神话。 但是现在他娘的陈循真中了,于谦这心里却很是不得劲! 自己应该不会……真倒数第一了吧? 陈循虽然欣喜若狂,但表面上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他这副淡然的样子,落入文武百官眼中,倒是显得极其稳重。 嗯,是个不错的人才! “你是陈循,请随我来!” 正当陈循感慨万千的时候,伴随着第二遍唱榜声,一名鸿胪寺官员走到了陈循身旁,低声开口道。 毕竟陈循乃是会试会元,立在新科进士首位,所以鸿胪寺官员一眼就看见了他。 按照鸿胪传唱的流程,一甲第一名唱榜也就是状元唱榜,是要连着唱三次的,鸿胪寺的官员要领着状元前去台阶下的御道左侧跪谢皇上隆恩。 “学生正是陈循。”陈循轻咳了一声,调整好了情绪,随即起身跟了上去。 在众人一脸羡慕的目光中,陈循跟着鸿胪寺官员,走出来队列,来到了御道上。 御道,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供皇上走的道。 唯有殿试放榜时,状元、榜眼、探花才有这么一次例外,获得如此殊荣! 其他任何时候,没人敢在御道上面溜达。 当然,监国汉王爷除外,毕竟在他眼中,朱老四不过只是个征北大将军罢了。 对于陈循这名新科状元而言,走御道这是无上的荣耀,代表着他‘天子门生’的身份! 一众新科进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陈循踏上御道的背影,纷纷投去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鸿胪寺的官员将陈循引到御道上面,在众人注视之下走了一段,随即停下示意陈循叩拜谢恩。 “臣陈循,谢主隆恩。” 陈循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当即下跪叩拜谢恩。 一甲第一名唱完三遍,便开始了一甲二名的唱榜。 “永乐十二年,甲午科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陈鼎!” 一众进士:“???” 啥? 状元陈循? 榜眼还陈鼎? 你大爷啊! 凭什么啊? 大家都写的农桑,凭什么他二人一个状元一个榜眼? 一众新科进士蒙了,尤其是那些同样选择农桑主题的倒霉蛋儿,跪在地上开始怀疑起了人生。 随即又有一位鸿胪寺的官员走下台阶,领着陈鼎走出队列,来到御道上,走到陈循身后,同样跪下谢恩。 再然后便是一甲第三名唱榜,也是重复三遍。 “永乐十二年,甲午科殿试,一甲第二名,探花……王翱!” 在又一名鸿胪寺的官员带领下,王翱起身走出队列,来到陈循和陈鼎的后面,跪下谢恩。 如此一来,此次科举大考,一甲前三正式出炉! 状元陈循,榜眼陈鼎,探花王翱! 一众新科进士望着三人,眼里满是羡慕嫉妒恨。 为什么,跪在那里的人,不是自己啊! 于谦已经调整好了心态,他现在只是想知道,那些狗贼是不是又准备让自己吊车尾! “永乐十二年,甲午科殿试,二甲第一名……李贞!” 唱榜继续,不过这后面的唱榜都只会唱一遍,而且也没有鸿胪寺的官员出来,引领出中榜考生队列走御道。 毕竟走御道,乃是状元、榜眼、探花才能享受的殊荣,其他人还没有这个资格。 二甲唱榜,是余下新科进士都比较关心的事情。 他们自己什么水平,自己心中清楚,所以对一甲前三不抱什么期望。 但是这二甲可得中啊,毕竟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所谓“同进士出身”,意思就是“不是进士,但按照进士身份对待”。 所以虽然这“同进士出身”也勉强算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只是名次靠后而已,但是这身份着实令人尴尬。 同进士,就好比“如夫人”。 这“如夫人”,就是达官显贵们安慰妾室小老婆的话语。 字面上就是说,你在我这里“如”同“夫人”一样,不会受到任何歧视。 而实际上不过是点明你只是像夫人罢了,根本就不是夫人,要做夫人,你才“万里长征”只迈出第一步! 同进士,如夫人,人尽皆知。 这就导致,同进士出身很是尴尬。 稍稍自尊自爱之徒,都会将“同进士出身”当作一种不能一洗了之的难言之隐,不愿提及。 而且虽然同进士出身的新科进士,毕竟技不如人名次落后,大多都会外放为地方官或者去六百百司做个刀笔小吏,慢慢向上熬资历。 一甲三人则是立即授职进入翰林院,正式步入了中央朝堂为官,有着天下读书人尽皆羡慕的锦绣前程。 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谨身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但三甲同进士,想要点翰林,基本上不可能。 毕竟会试殿试的名次摆在这里,已经彰显出了考生自身才华,要是他们真有实才,也不会落得个同进士出身了。 一众新科进士此刻都有些提心吊胆,静静地聆听着二甲唱榜。 于谦同样也不例外,他也不想落得个同进士、如夫人出身。 一个个名字唱出,听到自己名字的新科进士都是狂喜,而没有念到名字之人,则是愈发焦躁。 毕竟这二甲进士录取人数不多,按照以往惯例,一甲三人,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也就是两百六十六人! 这么一算下来,此次二甲进士的名额,只有一百三十一人! 而转眼之间,二甲进士唱榜,就已经来到了一百二十几名。 于谦整个人都不好了,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这尼玛的,要是不在二甲,那铁定就是三甲吊车尾了啊! 不会吧,不会这么恶心人吧? “永乐十二年,甲午科殿试,二甲第一百三十名,胡元丰!” 哦豁,完犊子了。 老子真要吊车尾了! 于谦整个人都傻了,顿时难受了起来。 自己这仕途之路,还真是坎坷啊! 乡试吊车尾,会试吊车尾,殿试还他娘的吊车尾…… “永乐十二年,甲午科殿试,二甲第一百三十一名……于谦!” 于谦:“???” 啊这…… 第一百三十一名? 二甲进士最后一名? 这算不算是吊车尾? 你大爷的啊! 哪个狗贼? 第303章 老臣的善意!发了酸的于廷益!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传胪大殿结束,朱高煦与大胖胖直接离开了。 此次殿试金榜,也落到了学部尚书解缙手中。 文武百官都围拢了过来,饶有兴致地观看着这金榜。 毕竟此次科举大考,全权由学部与礼部这些汉王党负责。 金忠夏元吉等巨头很是想要知道,汉王朱高煦挑选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人才。 状元陈循与榜眼陈鼎,二人所作策论皆是围绕士绅兼并田地这个主题,如今直接霸占了殿试前二。 不难看出,汉王朱高煦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了。 商税,与田地,将会是朝廷接下来的主攻方向! 至于探花王翱,选的征伐倭国,文韬武略都很不错,虽然治政经验还很稚嫩,但在这一批新科进士里面,无疑是佼佼者了。 而二甲第一名小传胪李贞,敢于选择商税改制这个难题,并且提出了一些不错的见解,光是这份胆量与见识,让他名列前茅,也是应有的道理。 从此次殿试的四大思想主张,不难看出狗贼汉王爷的谋划。 田地与商税,只怕会成为他汉王朱高煦接下来的目标! 想着,金忠蹇义夏元吉都叹了口气。 因为宗藩改制的事情,他们都知道汉王朱高煦的勃勃雄心。 要说汉王此举,自然有着极大的隐患。 但是,一旦他做成了,那大明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盛世!

相关推荐: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交流_御书屋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红豆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旺夫   淫魔神(陨落神)   过激行为(H)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