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制在最小范围内。 最起码,李承道不可能像在荥阳一样招兵买马,安心且快速的发展。 其二,武德年间,李世民有好几年时间,都坐镇幽州,抵御突厥。 幽州完全就是他的地盘。 虽然他早已经回到长安,但幽州守将王君廊,便是他的嫡系心腹。 李承道去了幽州,区区七千骑兵,还不得被地头蛇王君廊压的死死的? 而且幽州地带,与突厥交战可是很常见。 到时候次次让李承道的人马先上,不但让他无暇发展自身势力,更是将他的大军全部消耗一空。 如此一箭双雕之计,难怪李世民听了之后兴奋不已。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一下就识破了他计谋背后的深意,含笑点头。 道:“此计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李承道没有拒绝的理由。 首先,陛下圣旨,任何人都不得抗旨不尊。 其次,太子和秦王殿下,也数次去边境御敌。 李承道作为太孙,也该如此。 他若是不去突厥,抗旨不尊再加上贪生怕死不敢前往边关这盆污水泼下来。 他在民间的声望,将会一落千丈。 殿下又可以假传陛下旨意,以抗旨畏死为由,名正言顺的削去他太孙名分。 没了太孙的名分,李承道便没有资格与殿下斗了。” 李世民拉着长孙无忌的双手,一脸真诚道: “辅机真乃吾之张良! 有辅机相助,何愁天下不入本王手中!” 长孙无忌这个计策,可以说是极其高明。 完全就是阳谋,让人不得不按照他的计划走。 要想从中破局,实在是难如登天。 李世民亲自给长孙无忌倒了一杯茶之后,继续说道:“辅机此计,完全将李承道吃的死死的。 不过荥阳郑氏那边,本王还有没有机会将其拉拢过来?” 面对五姓七望这种世家大族,即便李世民心比天高,也依旧不会与其交恶。 能交好,就尽量交好。 能拉拢,付出再大代价,也是值得。 长孙无忌点点头,“世家之间,最看重的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而今李承道被册封为皇太孙,荥阳郑氏自然会不余遗力帮助他夺取皇位。 但倘若殿下你势大到李承道再也没有半点竞争的希望,郑氏也不会一头撞破南墙。 等李承道真正失势的那一天,殿下还是能拉拢荥阳郑氏。”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这句话,放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错。 “当然,最主要的是殿下你并没有杀太子妃。”长孙无忌补充道,“倘若郑观音被杀,等于殿下在打荥阳郑氏的脸,将荥阳郑氏给彻底得罪死了。 为了这个颜面,即便李承道失势,荥阳郑氏依旧不会接受殿下的拉拢。” 李世民抚掌而笑,“原以为辅机让本王不要杀太子和齐王女眷,是心慈手软。 到了现在才知道,原来背后还有这一层谋划啊。 辅机啊辅机,有你相助,真是本王之幸。” 长孙无忌面带笑容,笑而不语。 “对了辅机。”李世民似乎猛地想起了什么好点子,说道:“若是本王将那郑观音纳入后宫,能否加深与荥阳郑氏的关系。” 长孙无忌闻言,脸色大变,连忙说道: “殿下绝对不可如此! 殿下将齐王妃纳入后宫,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郑观音可不是齐王妃能够比拟。 她除了是荥阳郑氏的嫡出长女之外,更是太子妃。 一旦陛下做出这样的行为,不但会遭遇天下骂名,更会在郑氏家族那便弄巧成拙。” 闻言,李世民猛然惊醒。 看着一脸严肃认真的长孙无忌,讪讪笑道: “辅机提醒的极对。”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长叹一声,满脸忧色道:“观音婢和承乾、丽质两个孩子,都在李承道手中,也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长孙无忌对长孙无垢,李承乾、李丽质三人的忧虑程度,要远在李世民之上。 他就这样一个亲妹妹,还指望着这个妹妹的儿子,将来登上皇位。 如此长孙家族必定昌盛永久。 而李世民则不一样,即便他心中喜欢着长孙无垢。 但对他而言,这也只是一个女人而已。 大不了之后再娶一个。 儿子女儿更简单了,只要他想,一百个都能生出来。 “李承道是个聪明人,对他来说,观音婢母子三人还有着利用的价值,绝对不会轻易杀了。 辅机你放心,只要找到机会,本王定会将她们救出来。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去以父皇的名义拟定圣旨,把李承道调去幽州,让他无法在荥阳发展起来。 至于圣旨内容,就麻烦辅机你来执笔了。” 长孙无忌起身拱手,道:“诺。” 二人谈及李承道手中的人质之时,丝毫没有提到隋朝帝女杨妃。 似乎压根就忘记了还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作为杨广的女儿,作为前隋的公主。 杨妃虽然出身高贵,但对李世民而言,没有半点可利用的价值。 既然是没有利用价值之人,自然就不会在乎她的生死了。 .. 第二十五章 太子妃郑观音 东宫乃太子居所,平日里大臣名士络绎不绝。 但是现在,偌大的东宫,一片冷清。 李世民发动兵变执掌皇城之后,将东宫血洗一空。 除了太子妃郑观音和她的几个女儿之外,其余人等,无论是世子还是宫女太监,全都被诛。 太子之位,如今悬而未决。 反倒是李承道拿到了太孙这个储君之位。 因而李世民暂时没有入主东宫,而是将这里作为囚禁太子妃的牢笼。 东宫一处凉亭中。 身着宫装,满身贵气的太子妃郑观音依靠栏杆,抱着怀中幼女,双眼无神的看着宫外。 她出身荥阳郑氏。 祖父郑谌,曾是北魏司徒府长史、谏议大夫、颖川太守、吴山郡公。 父亲郑继伯,曾是北齐豫州大中正、吴山郡公、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括州刺史,追赠潭州都督。 丈夫李建成,贵为大唐太子。自身值青春之年,贵盛无比,与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近在咫尺。 可以说无论是娘家还是夫家,都尊贵至极。 然而李世民骤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及其诸子。 一夜之间,郑观音遭逢巨变。 夫死子亡,几将灭门。 她从原本高高在上的太子妃,变成了而今的阶下囚。 “娘,二哥会来接我们吗。” 郑观音次女,四岁的李婉顺,抱着娘亲的脖子,奶声奶气的问道。 郑观音轻轻抚摸着女儿的脑袋,柔声道: “会的,承道一定会的。” 李建成身亡,几个儿子通通被杀。 现在李承道成了他没有变成行尸走肉,继续坚强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不过即便是她,也没有想到平日里不显山不漏水,只是在屋里读书的李承道。 竟然会有那么勇猛之举,不但杀出了玄武门,甚至还屠了天策府,逼迫李世民最终妥协,得意安然离开长安。 “太子妃娘娘,魏大人求见。” 忽然,一个李世民派来的宫女走到凉亭禀告。 虽然是监视郑观音,虽然郑观音如今的太子妃之名名不副实。 但这些监视宫女,言语当中还是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马虎。 毕竟再落魄的太子妃,也不是她一个小小的宫女能够得罪的起。 “请魏大人过来吧。” 郑观音的声音很轻柔也很悦耳。 不多久,一个中年男子来到凉亭前。 “魏征,见过太子妃娘娘。”见礼之后,魏征道:“娘娘,我已按照娘娘的吩咐,写了一封书信送达荥阳郑氏。 不够信上内容,皆被秦王截获。” 郑观音轻轻点头,“若非碍于规矩和颜面,李世民甚至不会让魏大人你这东宫幕属来见本宫。 书信内容被他所知,也无关紧要。” 魏征长叹一声,道:“是下官无能,当初若能说服殿下听臣谏言,哪里会有如今的下场。” 早在李世民策划玄武门兵变之前,魏征就看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不可调和。 多次劝李建成先发制人。 可李建成却未采纳他的建议。 看到郑观音的脸色黯然下来,魏征连忙道:“不过太孙殿下有勇有谋,离开长安之后,果然一路南下前往荥阳。 有了娘娘你的母族荥阳郑氏相助,太孙殿下迟早有一天会重返长安。” 听到这里,郑观音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 她挤出一个笑容,道:“如今逆贼势大,将来承道那便,还需要魏大人多多相助。” 魏征肃然拱手,“勿需娘娘提醒,魏征理当如此。” 两人于凉亭商谈良久,不远处一位宫女,将他们的对话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 李世民之所以让魏征甚至一些东宫幕僚与郑观音见面,除了他现在的身份不合适阻止之外,未尝没有监听东宫幕僚究竟有什么计划。 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监控之下。他能够见招拆招,从容应对。 …… 荥阳开封,郑氏府邸。 “让殿下带兵去幽州防备突厥之患?!” 郑元洲看完手里的圣旨后,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怒声道: “李世民欺人太甚! 父亲,这哪里是陛下旨意,这分明是李世民假传的圣旨! 他明显是不想让殿下留在荥阳,担心殿下在荥阳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势力!” 幽州偏远苦寒,而且幽州守将王君廊更是李世民嫡系一脉。 殿下手上只有七千兵马,去了幽州那不是任他李世民摆布吗? 无论如何,殿下绝对不能去幽州。” 郑家家主郑继伯叹了口气,幽幽的说道:“为父何尝不知道李世民背后的谋划。 无论这圣旨是陛下的意思,还是他李世民的意思。 但圣旨就是圣旨。 只要发布出去,就是陛下的旨意。 殿下若是不去幽州,那便是抗旨不尊。 李世民更加乐以见到这个结果。 他现在把持朝堂,直接以殿下抗旨的名义,削去殿下太孙的名分。 然后再向天下盛传殿下贪生怕死,不敢去边境抵御外敌。 这一下子,殿下不仅没了储君名分,更是连个人名誉都丑了。 将来还拿什么与他李世民争夺九五之位。 这条计策,的确是高明且阴险。 想来是那长孙晟之子长孙无忌的计策。” 郑元洲咬牙道:“殿下去幽州也不是,不去幽州更不是,那我们该怎么应对?” 郑继伯道:“这是阳谋,难以破局。先把殿下请来,我们听听看殿下的意思。” .. 第二十六章 招募一万步兵 开封城,向南三里之外,有座军营驻扎在此。 李承道正在军营当中,观看七千白袍军的日常训练。 岳飞作为宋朝名帅,治军能力不用多说,排兵布阵,也属于最顶尖的行列。 在他的安排之下,白袍军的训练全都进行的井井有条。 “殿下,这些士卒,当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末将训练指挥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有如此精兵相助,来日殿下定可重回长安。” 陪着李承道视察大军训练的岳飞,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对这些白袍军,无比满意。 虽然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一名帅,更是顶的上千军万马。 但光有将帅,手下的士兵全都拉胯,也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将其培养起来。 岳飞一接手,就是白袍军这样从战火中杀出来的精锐士卒。 阵型演练变幻,都十分轻松。 李承道笑道:“士卒精锐,将帅更是顶尖。对于能否重返长安,铲除逆贼李世民之事,孤从未有过怀疑。” 两人一边走,一边视察军营。 待回到中军营帐之时,岳飞说道: “殿下,这七千白袍军虽然精锐,称得上是无双铁骑。 但光有骑兵,还远远不够。 殿下手中,还必须得有大量的步兵。 自古以来,唯有多兵种全部强大,方能夺取天下。 殿下和李世民之间的争斗,将来必定会伴随着一场大战。 骑兵的强大之处,在于平原地带的决战。 几轮冲锋,往往可以以少胜多,战胜数量远多于自身的步兵军团。 可一旦涉及到攻城之战,骑兵就要哑火。 所以若是单纯的与突厥、吐谷浑、契丹之类的外族作战,骑兵就足以。 但和李世民争斗,必定会涉及到攻城略地。 没有和骑兵一样强大的步兵军团,根本无法攻城略地。” 李承道原本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认为只要麾下有足够多的铁骑,就能横扫一切。 现在经过岳飞的提醒,立马醒悟过来,认识到了步兵的重要性。 同时想到了后世的蒙古。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但依旧有强大的步兵。 蒙古标准作战的方式,往往是骑兵突袭和包围一座城市,将敌军的援兵歼灭在野外,最后步兵开始攻城。 李承道欣然接受岳飞的建议,说道:“鹏举,你所言甚是。 光有骑兵还远远不够,孤要重返长安,还需要征募大量步兵。 唯有多兵种作战,才能无往而不利。” 岳飞抱拳拱手,“殿下英明。” 却在这时,李承道脑海当中,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恭喜宿主触发任务选项!” “选项一:一月之内,招募五千步兵,奖励穆桂英。” “选项二:一月之内,招募一万步兵,奖励毒士贾诩。” “注意:此次任务奖励,需在完成任务之后才下发。若任务失败,则任务奖励取消。” 仔细听清楚了任务选项之后,李承道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选择。 以往的任务选项,只要他做出决定之后,就立马会获得奖励,不存在奖励取消。 而现在的任务,却是在他选择之后并完成,才下发奖励。 这由不得李承道不慎重选择。 “我现在麾下有岳飞这样的帅才,也有唐初三大名将之一的薛万彻,暂时并不缺将帅。 倒是谋士方面,严重缺人。 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没有人给我做个参考。 所以眼下最适合我的,并不是穆桂英,而是贾诩。 虽然不知道有郑氏的支持,能否顺利在一个月时间内招募一万士卒。 但为了贾诩这种顶级谋士,可以冒一冒风险。” 心中有了决定之后,李承道立马在脑海中与系统进行沟通。 “我选择二,一月之内,招募一万步兵。” “选择成功,倒计时正式开始,请宿主抓紧时间。” 接下来,李承道在军营当中,与岳飞足足聊了大半天关于如何招募士卒的问题。 直到郑氏派来的下人,说家主有急事与他商量,才离开军营返回郑府。 …… 郑府大堂。 而今郑府大堂,已经成为了李承道和他舅舅、外公、外祖父等人的专门议事之处。 为了保密,府上的家丁和丫鬟,没有经过允许,不准踏足半步。 一经发现有下人擅自进入大堂,立马拖下去杖毙,绝无手下留情和心慈手软一说。 对此李承道也是默认,并未觉得太过残忍。 明令禁止下人不准踏足大堂半步,却非要踏足,那不是心怀不轨是什么? 李承道刚入大堂,郑继伯立马递了一封书信过来,道: “殿下,你先看看这封书信。” 李承道一边接过书信,一边问道:“魏征又送信过来了?” 郑继伯道:“并非魏征的书信,而是李世民寄来的。” “李世民!”李承道闻言大惊,随后皱眉问道:“李世民给外祖父送信有何目的?” 就目前这个局面来说,荥阳郑氏明显是和李承道一个阵容的。 与李世民可谓是势同水火。 如此情况之下,李世民还送书信过来。 这就不得不让人猜想他背后的用意。 郑继伯道:“殿下你先看完书信内容,看完之后我们商议。” .. 第二十七章 破局之法 书信不长,李承道很快就看完。 看完后,脸上的神情有些变化。 将书信交给郑元洲,李承道说道: “母妃和几个妹妹没有被杀,这是喜事。 只是信中说的圣旨分明是逆贼李世民的假诏,皇爷爷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派孤去幽州。 那逆贼凭什么认为孤会乖乖奉旨行事?” 郑继伯随手将书信放在桌子上,道: “观音还活着,无非是李世民向我们郑氏示好,不想彻底将我们郑氏得罪死。 至于那封圣旨,却是一个极其高明的阳谋。 再过几天,宫里的传旨人员,就会带着圣旨抵达荥阳。 届时即便殿下知道圣旨是假的,但也不得不奉旨行事。” 李承道本就是个聪明人,只是没有郑继伯这种老狐狸老谋深算,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看破那道圣旨的背后用意。 现在经过郑继伯提点,稍作思考之后,瞬间明悟这个极其高明的阳谋。 他沉声道:“孤知晓这圣旨是假的,朝廷文武百官也知道这圣旨是假的,但天下百姓不知道。 并且这圣旨的确是从宫内传出来,上面还有玉玺印章。 唯一的差别就在于,圣旨上的旨意并非皇爷爷的旨意,而是逆贼李世民的旨意。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道代表着皇权的圣旨。 孤若是不去幽州,便是抗旨不尊。 并且还要被百姓诟病,经过李世民的宣传,甚至还要往孤身上烙下一个贪生怕死的烙印。 如此一来,孤在天下百姓心中的名誉,算是彻底毁掉了。 李世民可以又可以假借皇爷爷之名,名正言顺废除孤的太孙名分。 孤若奉旨前往幽州,将失去在荥阳发展壮大的大好机会。 可以说,无论孤如
相关推荐: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鉴昭行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镇痛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烈驹[重生]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数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