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内的满朝文武,包括李世民在内,全都满脸惊愕。 尤其是李世民,看向李渊的眼神当中,都快要喷火了。 李渊直直的盯着李世民,两人目光对视。 “今立长孙安陆郡王李承道为皇太孙!” 声音落下,满朝哗然。 在场之人,多为李渊心腹,还有一部分与李建成交好。 只有极少部分大臣,是李世民的党羽。 但无论是那一派系的臣子,都认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储君之位板上钉钉要落在李世民头上。 可谁曾想,李渊并没有立太子,而是立李承道为太孙! 华夏以礼治国,礼制、祖制无论是谁都不敢违背。 皇帝,为一国之君。 而皇太子、皇太孙、皇太弟、皇太叔都为储君。 除却君和储君之外,其余之人地位再高,都是臣子。 按照继承制度,皇太子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皇太孙是第二顺位继承人,后面才轮到皇太弟和皇太叔。 当然,华夏历朝历代,鲜有册封皇太叔和皇太弟。 李建成死了,李承道作为太子嫡子,作为皇长孙,的的确确有资格继承储君之位,被立为皇太孙。 李渊这番册封,谁都没有办法反驳。 即便李世民心中怒火滔天,也万万没有想到李渊竟然会来这一手。 这完全大乱了他的计划。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强行稳住躁乱的心情。 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 朝堂当中,大都是李渊和李建成的心腹大臣。 尽管他们听到李渊宣布册立李承道为皇太孙的时候,都大惊失色。 但同时心中也感到一阵畅快。 虽然李世民弑兄之事被压着,朝廷对于玄武门兵变一事业含糊其辞。 可这些大臣们都是老狐狸,谁不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 只是太子已死,现在李世民势大。 并且还掌控了皇城,因此谁也没有那个胆子去挑破其中的龌龊。 这是皇室夺嫡之争的丑闻,谁要是去深究,那是真的找死。 原本以为只能咬牙看着李渊被逼无奈,立李世民为太子。 现在出现了这样的专机,顿时个个嘴角带笑。 尤其是李建成的一些党羽,更是欣喜若狂。 “陛下英明!安陆郡王当为皇太孙。” “安陆郡王虽然年幼,尚未及冠,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于礼于制,安陆郡王都该立为太孙。” 在众多靠向李建成的大臣们的声援之下,李渊豁然起身,神色肃然,道: “礼部尚书唐俭,速速拟定旨意,昭告天下!” 人人都以为他没有选择,只能咬着牙,心中无比憋屈的立李世民为太子。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除了李世民之外,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资格。 可现在李承道杀出玄武门,攻入天策府等一系列的事情,足以表明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低估了的皇孙。 在有李承道这个选择之下,李渊毫不犹豫选择了他,而不是令他充满怒意和恨意的李世民。 这个他最看好的儿子,实在是伤透了他的心。 礼部尚书唐俭脸色煞白,看了一眼同样脸色发白的李世民,心中满是苦楚道: “臣,领旨!” .. 第十八章 你还嫩了点 唐俭原本与李世民交好,由他的口来提及储君之位不得空缺。 结果李渊直接下达旨意,册立李承道为皇太孙。 这一举动和行为,直接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有了储君的名分,承道无论做什么,都要轻松许多了。” 李渊默默想着,目光从殿内一片哗然的众臣身上掠过,最终落在了满脸难以置信之意的李世民的脸上,微微一笑。 跟你老子斗,还是嫩了点。 李世民回过神来后,一张俊逸的脸满脸铁青。 他拼命压制心中的暴怒,强忍着想当场拔剑伤人的冲动。 李渊居然册立李承道为皇太孙! 这完全出乎李世民的意料,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旨意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达,除非李世民丧心病狂杀了这满朝的文武。 否则这李承道为皇太孙这件事就根本无法压下去,也无法隐瞒。 他辛苦谋划的一切,似乎已成定局。 “朕有些乏了,若无其他事,便退朝吧。” 李渊一挥帝王衮冕,傲然走出了大殿。 留下一群大臣们原地面面相觑,最后看着脸色阴沉无比且一言不发的李世民。 一个个也噤若寒蝉,纷纷鱼贯而出,离开大殿。 只留下面如止水,脸色铁青的李世民站在原地呆呆的望着那张龙椅。 …… 天策府内。 “为什么,父皇为什么要这么做。大哥都死了,还不愿意册封我为储君!” 书房里,李世民将房内所有能摔的东西全部给摔了。 连书架都倒在地上,整个书房无比狼藉。 原本自在必得的太子之位,竟然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李世民完全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 府中新换的一批下人,全都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在这时候出现在李世民面前,甚至都不敢呆在书房附近。 生怕一个不小心被遭遇无妄之灾。 不过唯有一人敢于接近暴怒的李世民,那便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在书房一角静静看着李世民发泄,等他发泄过后才叹息一声,“殿下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 “息怒?辅机你让我如何息怒!” 李世民神色狰狞,“我恨不得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问一句为什么!”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语,传出去的话恐怕会让无数人哗然。 也只有在长孙无忌面前,李世民才敢这般没有顾忌。 先是李建成,现在又是李承道。 在争夺储君的关头,接连输给了这对父子,让李世民异常愤怒。 长孙无忌拱手道:“陛下这一手属实是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原本所有人都以为太子之位板上钉钉落要在殿下身上,就这样被破解了。 如今圣旨以下,满朝文武对这道圣旨,很少有不满意的。 目前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我们得从其他角度来寻找破局的方法。” 即便李世民以雷霆之势控制了皇宫,进而从李渊手中拿到兵权,掌控长安。 但现在朝堂之上的文武大臣们,要么是跟随李渊起义的老臣,要么是倾向太子的大臣,很少有倒向李世民的臣子。 所以册立李承道为太子的旨意,畅通无阻的从朝堂上传到地方。 对此李世民毫无办法。 事已至此,即便他拿刀架在李渊脖子上来威胁他,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李世民看着满目狼藉的书房,呆呆的说道:“本王杀了太子和齐王,伤透了陛下的心。” 长孙无忌正色道:“殿下,从决定起事开始,太子和齐王就必须要死。 现在不是纠结是否让陛下伤心,而应该想着该如何进一步扩大玄武门兵变的战果。” 李世民使劲摇了摇头,道:“是本王陷入死胡同了。辅机,现在这种局面,该如何是好?” 长孙无忌道:“虽然陛下册立安陆郡王为皇太孙,眼下的局面对殿下而言,表面上的确十分不利。 但实际情况却是长安和皇宫,尽在殿下的掌控当中。 李承道即便是皇太孙,也只是一个不能出现在朝堂上的储君。 除了占据储君名分之外,事实上他什么都得不到。 整个朝廷,还是殿下说了算。 殿下可以假借陛下的名义,施行皇帝之权利。 但时机成熟之前,绝不能迫不及待登上大宝。 更不能伤害陛下半分。 否则殿下恶名再起,很容易给太孙钻了空子。” “本王明白。”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脸色逐渐恢复如常。 他接下来所要做的事情,便是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李渊天子的名义发布。 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异曲同工之妙。 “辅机,明日起便彻底软禁父皇,不让他上朝吗?”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道: “殿下所言没错,必须将陛下彻底软禁起来。 殿下秩序现在只需对外宣称陛下大病,需要静心修养,无法处理政务。 皇太孙不在长安,便有殿下你代替陛下处理政务,行监国之权。 等殿下大权独揽,完全掌控了大局之后。便可以寻找一个合适时机,假拟诏书,寻个理由废了李承道的储君之位。” 听完长孙无忌的计划,李世民略一思量后,脸上露出笑容。 “善。” .. 第十九章 岳飞岳武穆 皇城里面发生的所有事情,李承道都不知晓。 即便是李渊已经昭告天下宣布立李承道为皇太孙,但是按照如今这信息传递速度,真正传遍整个大唐还得一段时间。 而李承道在逃出长安城后,就在七千白袍军的护送下,一路前往荥阳。 好在白袍军带着的有行军干粮,沿途还有城镇能够补给,否则能不能撑到荥阳都是一个问题。 不过大军在半路上的时候,有一人挡住了大军的前行。 “郡王殿下,前面有一人拦路,武力十分高强,说要求见殿下您。” 冯立策马来到了李承道身旁,朝他禀报道。 “哦?此人是谁。” 李承道抬头问道。 “此人姓岳名飞,说是专门来投靠殿下您的。” 冯立回答道。 李承道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心中大为激动。 岳飞,是岳飞! 他一直很好奇系统会以什么方式把岳飞奖励给他,没想到是和白袍军一样的送货上门。并非金光一闪,突然在自己面前出现。 “带本王去见他!” 李承道当即就说道。 冯立不敢怠慢,连忙上前引路。 来到大军前面后,李承道就看见薛万彻领着几十名士卒将一名手持长枪、身材高大、样貌坚毅的布衣男子给围在了中间。 这个男子,正是岳飞! “都散开,郡王殿下来了!” 冯立上前去开路道,士卒们纷纷让开了道路。 见到李承道,岳飞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色,当即下跪道:“草民岳飞,参见郡王殿下!” 李承道将目光放在了岳飞身上,然后问道:“你既然识得本王,那为何要阻拦本王大军前行?” 阻拦大军行进可不是小事,虽然李承道明白岳飞的身份,但是当着这么多将士的面,总要做些表面功夫。 “请郡王殿下恕罪,草民一家早年曾受太子殿下恩惠,此次听闻秦王叛乱,太子身亡,心中有满腔愤怒却无处发泄。” “而殿下您身为太子如今唯一血脉,为报太子恩情,草民特地来寻殿下。” “草民此身还有些许本领,若殿下不嫌弃,草民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岳飞慷慨激昂地说道。 这一番话令周围不少将士都为之动容,一个个面露钦佩之色。 为了报恩而千里迢迢赶来,称得上是一条了不起的汉子。 李承道听完岳飞的话后先是一愣,随后便明白了这是系统改变了岳飞的记忆和身份,从而合理地安排到他的身边为他效力。 否则一个宋人来到唐朝,很难融入进去。 想到这里,李承道心中暗暗给给系统比了个大拇指,然后翻身下马,亲自将岳飞给扶了起来,然后神色真诚地说道: “本王现在不过是丧家之犬,阁下却愿意追随,足见一片赤诚之心!” “本王现在欲前往荥阳寻求母族帮助,阁下若是愿意,那就随本王一起前去吧。” “草民愿往!”岳飞立刻抱拳,没有丝毫犹豫。 李承道面露笑容,抓着岳飞的手返回军中。 这样的一幕落在众将士眼里,也令他们感到十分振奋。 所谓得道者多助,李承道当下如此落魄,还有人愿意千里追随,他日必定能重返长安。 而李承道岳飞攀手笑谈,平易近人的样子,更是令人心生折服。 …… 大军一路前行,终于在五天之后,李承道率领大军抵达了荥阳郡开封城。 开封,乃大唐最富庶的几个城池之一。 而开封甚至整个荥阳的土霸主便是李承道的母族,也就是身为五姓七望之一的顶级世家门阀——荥阳郑氏! 李承道离开长安后,所能寻找的唯一助力便是荥阳郑氏。 开封城外,黄沙漫天。 守城士兵们看着兵临城下的七千余气势恢宏的大军,一个个惊得脸色苍白。 开封位于大唐腹地,四通八达,自古以来便富庶而少灾乱,兵祸基本上是波及不到这里的。 所以城里的兵力不过只有千余人而已,而且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散兵。 相比之下,李承道带来的白袍军个个都是血海里爬出来的精锐,而且训练极为有素,令行禁止,光是一眼看去就让人心中顿生敬畏之意。 “尔等是何方兵马?” 城墙上,值守将领忍着畏惧之意,大声喊道。 不管什么时候,没有任何通报就率大军兵临城下,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守城军完全可以发起反击。 只是白袍军人数太多太惊人,开封守军不敢妄动。 听到这名将领极为无礼的话,本来就跋涉多日且身心俱疲的众将士顿时发生了些许骚动。 冯立刚想大骂,李承道便伸手制止了他,然后策马出阵,朗声说道: “本王乃安陆郡王李承道,城上守军,速开城门!” 说罢李承道将腰间印信用力掷出,不偏不倚地落在到了城墙上的值守将领身上。 “安陆郡王!” 将领看清楚印信上的纹路和字样后,顿时大吃一惊。 他不敢得罪这位皇亲贵胄,但放这么多人马入城,可不是他一个小小值守将领可以决定的,于是他马上命人带着印信去刺史府请示。 同时口中恭敬大喊:“郡王殿下请稍等片刻。” 而李承道也很有耐心,令大军原地驻扎,静静等待着。 …… 开封刺史府内。 “安陆郡王!” 开封刺史王修文听到手下的汇报后,惊得手里的杯子都摔在了地上。 他一把从手下手里夺过印信,仔仔细细看了几眼后,便直接快步朝着外面走去,同时语气焦急地说道: “立刻传令城内各级官员,准备出城迎接郡王殿下!” .. 第二十章 荥阳郑氏 得知李承道居然来了开封,王修文可以说是极为震惊。 李承道是什么人? 是太子嫡子! 是将来要登上皇位的人! 如此出身,即便如今只是一个郡王。 但尊贵,连秦王都无法比拟。 王修文作为一个小小的地方官,这辈子见到最大的官就是荥阳郡守。 如今李承道亲临开封,他怎能不忐忑。 不过,这对他而言,同样是一个机会。 若是能够巴结上李承道,那等待他的基本上就是平步青云。 因此在得到消息之后,王修文马上就召集城内各部官员,火速忙准备仪仗,大开城门去迎接这位天皇贵胄。 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忘记派人去郑氏府邸,将李承道到来的消息传了过去。 谁不知道郑氏是皇室姻亲,当今太子妃便是郑氏长房一脉嫡女。 而李承道是太子妃的儿子,与郑氏关系匪浅。 …… 开封城,城门处。 原本紧闭的城门已然大开,王修文亲自领着开封大小官员,摆出浩大的仗势出城迎接。 与他们一起出城的,还有荥阳郑氏嫡系子弟。 当迎接李承道的人马,看见城外肃立的白袍军之后,一个个心中都大为震惊。 城外的白袍军,堂堂军阵不动如山,散发着一股如同山岳般的沉重威压。 开封的守军与之相比,简直就好像是村边拿着锄头的田舍郎,差距实在是一个天一个地。 尚未见到李承道,开封城大小官员,便已经被白袍军震慑住。 所有人都提起一百二十个精神,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王修文走到城门外,作揖到底,恭敬道: “下官王修文,携城内官员,恭迎郡王殿下!” 王修文身后的众多官员,也纷纷躬身行礼。 大军之中,一名甲胄被染红,手持丈八方天画戟的俊逸少年,缓缓策马而出。 看到这少年的刹那,所有人瞬间明白了他的身份。 人群当中,一名中年男子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行礼后,抬头看着李承道,脸上布洋溢着笑容。 “郡王殿下。” 李承道的目光落在这中年男子身上,眼中顿生惊喜之色,舅舅!” 这个中年男子,正是如今荥阳郑氏家主郑继伯的嫡长子——郑元洲。 在李承道这具身体的记忆中,和这名舅舅的关系非常熟亲密。 基本上这个舅舅每年都会去长安探望妹妹郑观音和他们这些外甥,每次来都会带不少宫内没有的小玩意。 “刚接到你来开封的消息,你外太公高兴坏了,立马让我过来接你。” 郑元洲脸上始终带笑,外表看上去是一个十分儒雅的中年书生。 他亲昵的拍了拍李承道的肩膀,感慨道:“这才半年未见,殿下又长高了不少,长壮了都快有舅舅高了。不过,你身上这身血迹,还有身后的大队骑兵,是怎么回事?” 中年男子的眼神当中,透露着担忧。 李承道的笑容顿时收敛了,然后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郑元洲顿时心领神会,道:“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先回族里再说。” 作为太子嫡子的外甥,竟然披甲带血,俨然经历过一场恶战的模样。 而且身后还带着一群杀气腾腾的骑兵。 如此种种,郑元洲立马意识到了不对劲。 李承道点点头,目光放在一旁的王修文身上,道:“王大人,我麾下这些将士一路跋涉,都颇为劳累,烦请你安顿好他们。” 一直插不上话的王
相关推荐: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数风流人物
屌丝的四次艳遇
取向狙击
云翻雨覆
小白杨
天下男修皆炉鼎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