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她,自顾自的说道: “旁边有一个梯子,你可以爬上屋顶,和孤一起欣赏这浩瀚星空。” 杨妃看了看屋顶的高度,又看了看李承道。 沉默片刻,最后还是缓缓走到架在房屋上的梯子旁。 小心翼翼的一点点往上爬。 按照她的性格,平日里是绝对没有胆子更不会往屋顶上爬去。 但是出于对李承道的惧怕,她不敢有丝毫的违逆。 待杨妃战战兢兢爬上屋顶之后,李承道才继续慢悠悠的说道: “婶婶,我找了许久,都没找到牛郎星和织女星在哪。 你给我指一下?” 杨妃楞了一下,没想到李承道居然说出这种要求。 她在空中扫了两眼,很快就找到了牛郎织女星。 用一根纤细白嫩的手指,指向高空,道: “看到那条银河吗,银河旁边最亮的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了。” 李承道顺着杨妃的手指方向看去,又仔细寻找和确认了一番。 最终如愿以偿的找到了牛郎星和织女星。 “你说王母为何要这么狠心,硬生生的把牛郎和织女拆散,让他们一年才能在鹊桥相见一次。” 杨妃不知如何作答。 牛郎是一个凡间的放牛郎,织女是天上的仙女。 二者之间,当然不能在一起。 王母能够让他们每年能够相见一次,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但她从李承道的语气当中,听出了李承道对王母此举的不满。 索性便沉默着不吱声。 李承道好像也没打算听杨妃如何作答,继续道: “宇宙如此浩瀚,人类渺小的如同一只蝼蚁。 大家争来争去,到最后不还得化成一堆黄土。” 杨妃忍不住侧过脸去看了看李承道。 身边这个不过束发之年的少年,竟然有这种顿悟? 摇了摇头,她强压着心中的忐忑不安,问道: “不知殿下这么晚找我前来,所谓何事。” 李承道坐起身来,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靠在屋顶。 “你的母后萧皇后,如今正在突厥,被你姑姑前隋义成公主收留。 孤要你写一份书信,送到突厥,交到你母后手中。” 听到萧皇后三字,杨妃整个人如遭雷击,怔怔的望着天空,脸颊上默默的留下了两行清泪。 .. 第三十一章 储君衮冕 自古以来,最苦莫过于亡国之苦。 杨妃乃隋朝公主,杨广次女,身份无比高贵。 国破家亡之后,她一介女流之辈,什么都做不了。 甚至为了苟活,只能嫁给李世民。 堂堂帝女,嫁给取代隋朝的李唐皇室就算了。 偏偏连正妻身份都没有,只能做小。 这其中种种心酸和委屈,是外人绝对无法理解的。 “我今生,还能再见母后一面吗?” 原本因为害怕李承道为惶恐忐忑的杨妃,已经是泪流满面。 李承道说道:“他日孤若是攻下突厥王庭,或许能带你母后回来,与你见上一面。” 历史上的萧皇后,自从杨广死后,大隋灭亡之后,一路颠簸流离,过的十分凄惨。 杨广身亡之后,她先后跟了宇文化及、窦建德。 后来又跟随义成公主,去了东突厥。 成为突厥可汗的胯下之物。 再后来,李靖灭了东突厥之后,又入了李世民的后宫。 前半生命运可谓是富贵之际,后半生却接连侍奉四个杨广之外的男人。 一想到这里,李承道就忍不住在心中对李世民吐槽。 先不说萧皇后是杨妃的母亲,光是她从突厥重返长安之时,已是花甲之年。 即便再怎么包养的好,一把年纪摆在那里。 李世民居然也下的了手。 杨妃一双凤眸直直的看着李承道,再也没有之前的惶恐害怕,面色坚毅道: “若是能见到母后,不要说一封信,就算是十封、一百封,我也愿意。” 李承道笑了笑,“如此,便下去写信吧。” 说完,李承道单手搂着杨妃的细腰,在她发出尖叫声之前,一个跳跃,轻轻从屋顶上跳了下来。 一刻钟之后,杨妃按照李承道的要求,写好了一封送去突厥的书信。 在被太子近卫重新送回关押她和长孙无垢、李承乾以及李丽质四人的院落之后。 长孙无垢询问她和李承道谈了什么,杨妃只字未提。 …… 次日。 李承道吃过早饭之后,便赶往了驻扎在城外的军营。 招募士卒之事,他一点都不懂。 全程交给郑氏来处理。 他只需要把冯立或者薛万彻,丢一个过去协助征招就行。 以郑氏在荥阳的地位,再加上他皇太孙的名分。 想来招募士卒会比较顺利。 七千白袍军驻扎的地方,原为开封守军用来训练的校场。 只是自从李承道来了之后,开封的守将很狗腿的将校场腾出来,交给白袍军使用。 尘土飞扬,马蹄轰隆。 李承道与四百亲卫,浩浩荡荡的抵达白袍军军营。 这四百亲卫,皆是当初跟随他从东宫一路杀出来的太子近卫。 原先满编制是两千人,如今只剩下四百余人。 现在这些人,全都担任李承道的亲兵。 将来上了战场,便是跟在李承道身边,随他冲锋,为他挡刀挡箭的心腹。 “殿下!” 中军大营中,李承道端坐帅位之上。 岳飞、薛万彻、冯立这三个他麾下仅有的大将,恭敬行礼。 “都坐下吧。”李承道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李世民假借皇爷爷之名,下达一封圣旨,要孤前往幽州,抵御突厥。” 当李承道解释完,他不得不前去幽州的原因之后。 岳飞、薛万彻、冯立三将,全都勃然大怒,气的暴跳如雷。 “李世民这逆贼,实在是欺人太甚!” “殿下,我们就去一去这突厥。直接把王君廊摁死,夺取幽州大权。” “没错,区区一个王君廊也想压住我们,简直是痴心妄想!” 看着三个义愤填膺、杀气腾腾吵着要弄死王君廊,夺取幽州大权的大将。 李承道心中也豪气万千。 纵然这是李世民的阳谋又如何? 纵然幽州是龙潭虎穴又如何? 他李承道既然能从东宫杀出来,还会被王君廊这条幽州的地头蛇给压住不成? “前往幽州之前,孤要招募一万士卒。 此时孤的母族郑氏,已经答应倾力相助。 薛将军,你去与孤舅舅负责招募士卒之事。 冯将军,你留下协助岳将军训练白袍军。” 三人闻言,齐齐离开席位,躬身大喊: “诺!” 四人在中军营帐当中又聊了一段时间,一名太子近卫走了进来。 “启禀殿下,有一名长安来的天使,带着圣旨在营外等候。” 李承道呵呵一笑,道:“刚谈到逆贼李世民的假诏,天使就抵达。让他进来吧。” 很快,一个太监手捧一封圣旨,走进了营帐。 进了营帐,一看到李承道,这名太监立马恭敬行礼。 “臣李胜祥,参见太孙殿下。” 李承道大脑飞速运转,很快就在以往的记忆力搜索到了此人的信息。 李胜祥,官至内侍省少监,官阶很大,从四品! 是一名跟随李渊多年的太监。 看着眼前这个十分恭敬的太监,李承道淡淡的说道:“公公起身吧。” 李胜祥起身之后,拿出圣旨,没敢让李承道对着圣旨行礼,直接开始宣读: “门下:大唐初立,突厥多番袭扰边关。幽州乃北方重镇,万不可失。 今命太孙携麾下将士赶赴幽州,抵御突厥之患……” 一长串的旨意宣读完毕,内侍省少监又笑呵呵的说道: “殿下,除了这封圣旨之外。臣还带来了储君衮冕,以及陛下的口谕。” .. 第三十二章 为孤更衣 “吾孙承道,且放开手脚去争,爷爷支持你。” 李渊的口谕很短,只有短短一句话。 这句话,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作用。 以李渊现在的处境,根本就帮不到李承道。 他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已经被李世民给软禁起来,根本没有了皇帝的权力。 就连这道口谕,都是趁着李世民假借他名义去荥阳传旨,需要一名内侍省太监,他才有机会让李胜祥带给李承道。 不过李承道心中,对李渊的印象却更加好了。 不说册封他为皇太孙这种极度触怒李世民的行为,能让太监带来一道口谕,已经完全能表明他的态度了。 念完口谕之后,内侍省少监李胜祥一挥手。 身后两名小太监,立马搬了一个大箱子进来。 李胜祥脸上带着卑躬屈膝的笑容,道:“殿下,这里面是陛下特意吩咐下去,让人紧急赶制出来的太孙衮冕。” 箱子打开之后,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头冠。 根据李渊在武德七年,也就是千年颁布的新律令,也就是后世著名的武德令。 其中就包括服装的律令。 律令规定,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 内容虽然基本能承袭隋朝旧制,但也有所革新。 皇太子六种服装,分别是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 李承道是皇太孙,规格和皇太子一致。 两名太监,利落的将箱子里的衣服头冠等全都拿出来,让李承道看的更加清楚仔细。 衮服,乃储君随从祭祀、拜谒宗庙、令月吉日加冠、娶妃的服饰。属于非常正式的服装,不是庄重的大场合不会穿。 身穿衮服,需要戴冕,冕上有白珠垂九旒, 公服,乃储君缝五日常朝,元旦、冬至接受朝贺的服装。 公服的制度,也被岛国、棒子国等汉文化圈国家普遍采用。 穿公服时,要戴远游冠。 最后是弁服。 弁服是仅次于衮冕的一众服饰。 是天子上朝、接受诸侯朝见时穿的服饰。 弁与冠,上到天子,下到士子都可以穿戴。 当然了,天子的弁服、储君的弁服,与普通士子的弁服,那是截然不同。 “殿下,不妨穿上看看?” 薛万彻兴冲冲在一旁兴冲冲的提议。 冯立和岳飞闻言,也都激动的说道: “殿下穿上储君服饰,必定极具威严。” 在手下三位大将的拾掇之下,再加上李承道自己也想试试这个时代只有储君才能穿的衣服。 他朗声道:“为孤更衣。” 内侍省少监,从四品太监李胜祥,立马满脸堆笑的走上来,亲自为李承道换上了一袭赤黄的弁服。 从唐朝开始,规定了黄色是皇室专用颜色,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穿。 这种衣服,若是让李承道自己穿,那没有半个小时,他根本捉摸不透该怎么穿戴。 即便有李胜祥帮忙穿戴,也十分的复杂。 足足一刻钟之后,才好不容易穿戴完毕。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穿上储君的服饰之后,李承道整个人的气质顿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头戴远游冠,穿着一袭明黄的储君服饰。上面有十二章纹饰,如:日、月、龙等等。 不过龙的爪子为四爪,并非天子穿的五爪龙袍。 腰上有飘带,飘带边长六尺四寸,宽二寸四,颜色如同绶带。 上面有金带钩,挂着双瑜玉佩。 “太孙殿下果然好风采。” 穿戴完毕之后,内侍省少监李胜祥啧啧称赞。 李承道现在这幅卖相极佳。 任何人看了,都知道是一位贵不可言的贵公子。 “像,太像了。”薛万彻看着李承道,怔怔的说道:“太像太子殿下了。” 冯立更是直接大声道:“我等必效死命,随殿下杀回长安,诛灭逆贼李世民,肃清朝堂!” 李承道衮冕加身,看着眼前三位大将,只感觉一阵意气风发。 “公公,问你个事情。”李承道坐于营帐帅位之上,对李胜祥说道。 李胜祥赶紧低头道:“殿下尽管问,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承道说道:“这圣旨上写着要孤赶赴幽州,抵御突厥,可也没说要让孤立刻启程。 孤琢磨着,得招募一些人马,才能在幽州与突厥进行厮杀。 所以孤招兵买马之后,再将粮草全都准备好了之后,再前往幽州,应该不算抗旨吧?” “这……”李胜祥没想到李承道竟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他迟疑片刻之后,说道: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殿下要率军前往幽州,自然是要准备好粮草之后,大军才能开拔。” 他是个非常精明的老狐狸,否则也不会做到内侍省少监,成为从四品的大太监,更不会成为李渊的心腹。 李承道一开口,他就知道李承道心中所想。 无非是拖延前去幽州的时间。 于是顺着李承道的话说下去。 李承道深深的看了眼李胜祥,道:“有公公这番话,孤就放心了。” 李胜祥笑呵呵的道:“圣旨、口谕以及储君服饰都已经带到,臣这便回长安复旨了。” .. 第三十三章 东宫旧臣王珪 征兵之事,在荥阳郑氏的大力协助下,已经进入到了正轨。 短短数日时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因为开出的饷银较高,再加上又是打着李承道太孙的名义募兵。 所以荥阳甚至周边州郡的青壮年,都跑来开封应招。 这一天,李承道去募兵处转了一圈之后,便回到了军营。 “殿下,末将有一事向你禀报。”进入营帐的正是冯立。 “冯将军坐下说话。”待冯立坐下之后,李承道笑问道:“冯将军有何事?” 冯立顿了顿,组织了一下措词,道: “殿下,是这样的。末将私下里联系上了王珪,将他带来了荥阳,协助殿下处理后方。 现在王珪已经到了开封,恳请殿下见他一见。” 说完之后,冯立十分紧张的看着李承道。 心中很是忐忑,生怕李承道会拒绝。 李承道闻言,眼睛瞬间瞪大,心中一阵狂喜。 王珪是谁?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将王珪派遣到李建成身边,担任参军,作为太子舍人。 可以说,深受李渊和李建成两人的器重。 在太子府的地位,还要在冯立、魏征之上。 这些年来,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 王珪曾出谋划策,收罗群臣到李建成麾下,与李世民对抗。 然而,去年李建成麾下的臣属杨文干造反,最后被李世民讨平。 王珪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李渊认为他作为太子舍人,作为东宫参军,没有规劝太子,导致兄弟失和。 最后将其流放。 后世有人谈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常常感慨,若是王珪当时在长安的话,可能就不是李世民发动兵变,而是李建成主动出击了。 后来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宽宏大量,心胸宽广,特意将王珪召回长安。 王珪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成功从一个流放之人做到了宰相。 被誉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 如今冯立将这样一个能人请来了荥阳,李承道怎能不喜? “见,王大人如此有才学之人,怎能不见? 冯将军,速速将王大人请来。” 冯立见李承道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如此激动,心中一块石头顿时落了下来。 无比兴奋的说道:“诺!” 说完,便匆忙跑出营帐。 没多久,便带了一位青衫儒士进来。 这青衫儒士,已经年过半百,将近花甲。 但身上自有一股读书人的气质。 往那一站,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见到李承道之后,他作揖到底,“草民王珪,参见太孙殿下。” 李承道连忙起身,亲自将王珪扶起身来。 “王大人快快请起。” 见李承道如此客气,王珪心中无比欣慰。 入席坐下之后,感慨道: “一年未见,殿下竟然成长了这么多。 冯将军与老夫说了殿下从东宫杀出长安的事迹。 老夫听后,只感觉胆战心惊,同时亦对殿下的勇武和果决狠辣感到由衷的钦佩。” 两人互相寒暄之后,李承道正襟危色道: “王大人,孤现在身边急缺人手。 希望王大人能够重回东宫,担任太孙舍人。 协助孤管理后方。” 李承道如此礼贤下士,再加上王珪本来就与东宫有感情。 虽然他被流放出去,但那也是受到了李渊的迁怒。 太子李建成对他还是极为信赖和器重。 只可惜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之间的斗争,让李渊暴怒。 一怒之下,将怒火全都发泄到王珪身上,从而将他流放出去。 现在李承道成了东宫之主,为皇太孙。 他自然希望能够重回东宫。 当下赶紧起身,道:“感谢太孙殿下的信任,王珪敢不效死命乎?” 两人君臣对望,皆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的粗人冯立,也笑的十分开心。 再次回归东宫,从曾经的太子舍人,成为如今太孙舍人的王珪问道:“不知殿下下一步有何打算?” 李承道说道:“前往幽州!” “什么?” 王珪一下子完全愣住了,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殿下要去幽州?!” 王珪完全不知道李世民假借李渊之名下达的圣旨,于是急急劝道:“殿下,幽州绝非善地,不能去啊! 且不说幽州地处边关,时常遭受突厥蛮夷掳掠之祸。 就说那幽州守将王君廊,乃早年跟随秦王南征北战的悍将,是秦王的嫡系心腹。 相反荥阳郑氏乃殿下母族,有郑氏相助,殿下能迅速在荥阳扎根壮大。 殿下万万不可放弃荥阳,而前往幽州啊。” 王珪生怕李承道年龄小,不知道荥阳和幽州的天差地别,苦口婆心的劝说。 李承道对于王珪这种反应,
相关推荐: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快穿]那些女配们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绝对占有(H)
取向狙击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总统(H)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