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慰的是,此番双榜榜单终于有了极大的变化,一改往日被世家子弟占据了九成名额的局面,榜上出自寒门的考子占据了七成之多,而剩下的则是一些中小世家的考子,也都是凭借真材实料考上的。 此番上榜的考生共有三百余名,比上一次要多了四倍。 如此这般下去,能够通过会试而筛选出来的人才将大大增加,朝廷里也能少去众多尸位素餐之辈。 …… 甲乙双榜单的成绩出了之后,在长安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尤其是乙榜榜单,更是格外引人注目,在成绩还未公布时便引发了无数人的猜测。 因为此番乙卷是李承道所出的考卷,而且难度又如此之大,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但甲乙双榜成绩出了后,无数考子都震惊了。 “这、这乐徐和王学林是何人?居然分别占据了甲乙双榜的一二名?” “为何之前从来没有听过这二人的名字?” “此番陛下整顿科考,将世家大族把持的科考还给了天下士子,肯定有很多了不得的人才冒出来了。” “没错,此番榜单上有很多人不也是寒门子弟么?如今总算是出头了。” “这一切都要多亏了陛下英明,可惜此番我文运不济,未能在乙榜上有名,真是可惜了,若是我选择甲榜的话,取前十不难。” “阁下这是什么意思?你乙榜未能有名就能取甲榜前十?未免也太看不起我甲榜考子了!” “这位兄台此言差矣,乙榜难度明显要比甲榜高嘛!” “你这话真是岂有此理!” …… 就在放榜的龙门之前,考子们就甲乙两榜之事吵了起来。 这般争吵很快就扩大了,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因为乙榜考子认为甲榜的含金量没有乙榜高,不如乙榜。 而这种说法甲榜考子就不高兴了,同样是科考,凭什么说甲榜不如乙榜?甲榜考的乃是正宗政儒之学!乙榜不过是旁门小道耳! 考子们迅速分为两派,激烈争吵了起来。 乐徐与王学林两人刚好也来看榜,看到彼此居然占据了甲乙帮的一二名后,都是有些吃惊。 “看来愚兄要略胜一筹啊。” 王学林笑哈哈地说道,对于自己拿到乙榜第一很是得意。 而乐徐则是怔怔地看着榜单,眼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丝丝泪花,颤声道:“十年寒窗,我乐徐终究是没有辜负这一身所学!” 他的话被一旁的考子听去后,不由得惊道:“你就是甲榜头名、乙榜第二名的乐徐?!” 然后又有认得王学林的考子惊道:“王兄居然也在此,他可是乙榜头名!” 甲乙双榜的一二名皆出现在这里,顿时把还在争执的双方考子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甲榜头名才是真第一!乙榜不过小道耳!” “呸!乙卷乃是陛下所出,你岂敢说陛下出的题目是小道?王兄之学冠盖甲榜!” “是么?那还不是在甲榜夺了第二而已?反观我甲榜第一却能轻而易举摘下乙榜第二!” …… 双方士子又争执了起来,纷纷让乐徐和王学林两人各自为甲乙榜考子说话。 然而乐学与王学林彼此互视一笑,然后并肩离去。 这让众人都有些傻眼,甲乙两榜头名居然是互相认识的? …… 甲乙榜争执的风波只是小事,会试过后不久,便是无数士子们更加期待的殿试了。 双榜前二十名可入宫面圣,接受殿试。 能够直接见到当今圣上!这是多少寒门考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更别提殿试前三甲能拥有状元、榜眼、探花的殊荣! 御前夸街,光宗耀祖,这是何等的荣耀! 因此会试完毕后,双榜前二十名的考生都开始准备殿试事宜,入宫面圣。 …… 十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殿试的日子就这么来临了。 四十名士子分为两队,在太监的带领之下,穿过宫门,前往太极殿觐见。 今天殿试,他们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觐见圣上! 乐徐和王学林因为分别为双榜的头名,所以走在所有士子的最前面,然后在太监的带领下传过御道,步入太极殿。 走入太极殿后,乐徐和王学林只觉得发自内心的震撼。 太极殿极宽敞,地铺金砖,盘龙绕柱,文武百官侍立两侧,金瓜武士手持仪仗站在御下,气势不凡。 九层汉白玉台阶上,一身着明黄帝王衮冕,面貌年轻英武的青年端坐龙椅之上,威仪万千。 “这便是我大唐圣上!” 乐徐心中大震,不由自主地心生无比的敬畏之意。 王学林见过的世面到底要大一些,但是现在也是很紧张,他身为世家子,要比乐徐这种寒门子弟更明白殿上这位唐皇的权威有多么强大。 七家世家在不到半月的时间内被覆灭,简直可怕! 其余士子们个个也是脸色苍白,头上冒汗,他们大都是寒门士子,因此这种场面不紧张才怪。 “参见陛下——” 众多士子齐齐行礼。 在龙案后面,李承道也看出了台下这些士子们的紧张,不由得莞尔一笑,声音温和地说道:“都平身。” .. 第二百零一章 建立大唐皇家学院? 李承道的话仿佛带着一股奇异的力量,令众多士子们听到后都不由自主地舒缓了心中的紧张之意,叩谢之后方才起身。 看着殿内的众多士子,李承道淡笑着说道:“诸位都是我大唐未来的栋梁之才,千辛万苦于万万士子之中脱颖而出,来到这金銮殿上。 尤其是你们之中的寒门子弟,能够到此地步更是殊为不易,望诸位莫辜负了自己一身所学,以报效国家。” 这四十名士子里大半都是寒门士子,骤然听到李承道这番话,心中简直大为震动。 乐徐想到自己科考之难、十年寒窗之苦,更是心中一酸,当即下拜道:“陛下力排众难改革科考,为天下生民立命,草民叩谢陛下皇恩!” 他话音落下,众士子们也纷纷下跪叩拜,高呼道:“叩谢陛下皇恩!我等愿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样的一幕,令殿内不少官员都为之动容。 魏征拱手正色道:“陛下皇恩浩荡,为我大唐亿万百姓之福!” 文武百官接着齐呼道:“陛下圣明——” 虽然知道这是奉承之言,但是李承道还是有些受用的,毕竟马屁谁不爱听。 “开始殿试吧。” 李承道朝左右吩咐道。 贾诩点点头,然后令侍卫为殿内士子们搬来桌案以及送上文房四宝,并且将考卷发下。 殿试内容,就不是如会试甲乙卷里面那样的什么四书五经或者智力考题了,而是真正的政治策问,经国之学。 简单来说,就是让你自由发挥,以当前大唐国情为基础,写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建议等等。 这种筛选方式筛选出来的才是治国之才,要知道不论是三省还是六部,皆是一国中枢,一举一动关系到整个大唐,考验你的眼光以及谋略。 考试一共两个时辰的时间,众考生在文武百官以及李承道的注视下,开始了他们的考试。 这些压力或许会影响他们的考试状态和水平,但是未来将要出阁入相者连这点压力都顶不住,那还不如回家种地。 …… 两个时辰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李承道身边的秉笔太监喊停后,便有侍卫上前将考子们的试卷给收走,然后整理好送到李承道的龙案之上,由他亲自阅览。 殿试考卷,是由皇帝亲自阅览的,前五名也是由皇帝亲自评定。 现在所有士子们都非常紧张,但是却只能低着头不敢抬头去看李承道,因为那样是十分无礼的行为。 李承道拿起第第一份考卷看了起来,考卷的观看顺序也是按照会试排名来的,他看的一份是王学林的考卷。 “……地方百姓苦苛捐杂税久矣,当实行一条鞭法,肃清地方吏治,规范税收,以安民心……” 看到王学林的这份策论考卷,李承道眼里闪过一丝讶异之色。 王学林在答卷中所呈现的策论,是针对朝廷税赋一事提出的政策。 苛捐杂税,是历朝历代都难以避免的弊病,何为苛捐杂税?这实际上和朝廷关系不大,而是地方官员小吏巧立名目收各种杂税,最后到朝廷手上的税收还是那么多,但是地方各层官员却从中中饱私囊,受苦的最终还是百姓。 世家更是此中的行家,无税赋不肥,王学林身为世家子弟,自小耳濡目染深深了解个钟厉害。 王学林从李承道登基以及未登基前的种种事迹,判断的出李承道的性格是重视民生的那种明君,因此他选择了从地方苛捐杂税作为切入点,并且提出解决之法。 一条鞭法,就是规范每一名百姓每个季度该缴的税赋,杜绝一切苛捐杂税,如此来清吏治,减百姓赋税之苦,称得上是一条良策。 “善。” 李承道点点头,朱笔在王学林的考卷上画了个圈。 古人云可圈可点,在古代没有具体分数,而是用圈、点、竖来进行打分。 圈则是上乘,点是良好,尚可一观,而竖则是最下层了。 王学林的这篇策论让李承道很满意,不愧是被贾诩看中的人才,的确有可取之处。 放下王学林的考卷后,李承道紧接着拿起了下一份考卷,这份考卷是乐徐的。 “……陛下行科举改革,利于大唐千秋万世,然至此尚未圆满。 草民观殿下设立乙卷,分刑律、数算、工冶、兵法等数类,可见陛下欲将天下贤才一网打尽,不使贤才遗落于野。 臣斗胆谏言陛下当增加科目,并大肆推广,建立更加完善的科考制度,让天下贤才、奇才得以一展所长……” 看见这一份考卷,李承道的目光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不禁将目光投向了殿内的乐徐,眼里闪过一丝吃惊之色。 乐徐是从科举制度上写出的策论,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他写出的这些策论,正是李承道接下来的打算! 他对科举制度的改革还未结束,接下来增设科考项目,建立大唐皇家学院,也就是如同后世小学、中学、大学一般的学院制度! 这些事情他从未跟人提起过,乐徐所言虽然没有他所想的那般完善和准确,但是大致上的意思就是这样! 这般超前的思想,很难想象是一名古人能够拥有的。 “难怪辅机说他目光长远,胸有沟壑,确实是治国之才。” 李承道收回目光,毫不犹豫地给乐徐的卷子打了个圈,上等。 接着他又开始阅览其他考生的试卷,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 第二百零二章 长孙无垢:我是个寡妇 殿试整整持续了一日,结果不出李承道所料,众多士子之中,以乐徐与王学林两人的策论最为出色。 其他士子中虽然也有几名不错的,但是都比不上他们两人,因此最后李承道分别将他们两个给点为了状元与榜眼。 随后又是一堆仪式,奖赏之类的,持续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让李承道颇为疲惫。 到了晚膳的时候,郑苒又派人过来了。 “陛下,贵妃娘娘请您去宫内一起用膳,您看……” 华清宫的宫女朝李承道禀报道。 听到他的话,李承道嘴角不禁微微抽了抽,婉言拒绝道:“这……今天朕答应了要去昭仪,得去长孙昭仪宫内用膳,就不去华清宫了,改日吧。” 听到李承道的话,这名宫女只好退下了。 等到这名宫女离开后,秉笔太监好奇地问道:“陛下,您为何不去华清宫?” 他时时刻刻跟着李承道,自然明白李承道没有说过要去萧兰宫的话。 李承道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日日去华清宫用膳,再这样下去朕真的要长胖了。” 他每一次去华清宫,郑苒都会做一大桌子美食,然后晚上还会顺势让他留宿在华清宫。 而且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郑苒近些日子一来都特别主动,夜夜求索,好像是特别想要孩子。 虽然夜夜都是郑苒败下阵来,但是每次总是很晚,导致他都休息不好,第二日还要处理繁多的政务,着实劳神,所以他刚刚才婉拒了郑苒的邀请。 “去碧霞宫吧,朕不能总独宠贵妃,其他的妃子也不能冷落了。” 李承道想了想后,吩咐道。 他这段时间以来去华清宫的次数最多,呼延热娜的听雨宫次之,反倒是其它嫔妃的宫内没去过几次。 其它妃子虽说是政治需要的联姻,但总归是后宫妃子,当一视同仁才行,他可不想看见自己的后宫争风吃醋,鸡犬不宁。 …… 此时,碧霞宫内。 碧霞宫乃是修仪长孙云露的居所,这里风景独美,清晨和傍晚之际是观看天边朝霞、晚霞的最好地方,因此有碧霞宫之称。 “云露,你这碧霞宫的晚霞真是漂亮。” 碧霞宫里,长孙无垢在窗边托腮看着天边的晚霞,脸上满是如痴如醉之色。 晚霞绚烂如火,将天边映照得美丽非凡,这等景色真是美极了。 “那是姑姑你未曾见到这早晨的朝霞和朝阳,比晚霞与落日更加壮阔。” 长孙云露笑着说道,“在侄女看来,晚霞再美也带着沉沉暮气,不如朝霞那般生机勃勃。” 听到长孙云露的话,长孙无垢微微一怔,然后眼里闪过一丝寂寞之色,苦笑道:“是啊,晚霞再美,总带着沉沉暮气,我现在与这晚霞又有何异呢?” 她竟是有些触景生情。 “姑姑你这说的是哪里的话……” 长孙云露没想过到自己无心的一句话,居然挑动了长孙无垢伤心的情绪,于是连连开口安慰。 “姑姑你国色天香,如今方才二十七岁,哪里有沉沉暮气?咱们两个若是走在街上,别人定以为你我二人是姐妹呢。” 长孙无垢和长孙云露长的很像,不过比之长孙云露,长孙无垢看起来要更加成熟有风韵。 “你哪里学的这些俏皮话。” 长孙无垢闻言玉面一红,忍不住嗔怪地说道,但是柳眉倒是舒展了许多。 “我说的可是真话,有半点虚言那就让我吞针。” 长孙云露一脸认真地说道,然后忽然凑到长孙无垢耳边,悄悄问道:“姑姑,你可有心仪的儿郎?悄悄告诉侄女。” 女人都是八卦的,长孙云露自然也有些八卦,不过现在她却是八卦到长孙无垢的身上去了。 长孙无垢大为窘迫,瞪眼道:“你胡说什么呢,我一……一寡妇,当为死去的夫君守节,岂能有如此不知羞耻的想法?” 然而长孙云露却是不以为然,说道:“侄女可不这么认为,男子丧妻了可娶新妻,女人丧夫再嫁凭什么就要被骂做失节?这也太不公平了。” “平阳长公主曾说过,女子未必不如男,我看姑姑你如今尚且年轻貌美,寻一良夫再嫁了才是,也免得孤苦半生。” 若是别人这么说,长孙无垢早就翻脸了,不过她知晓自己这侄女向来言行无忌,且崇拜平阳公主李秀宁,常有惊人之语,所以不以为意。 “你这话若是被别人听去了啊,定要落个无德的骂名!” 长孙无垢伸出纤纤玉指在长孙云露白皙的额头上用力戳了一下,然后无奈地说道。 “姑姑又不是别人。” 长孙云露扑到长孙无垢的怀里撒娇道,两女相互打闹,这一幕极为赏心悦目。 “对了,陛下此番整治科举,一口气灭杀了七个世家,此事姑姑你可听闻了?” 长孙云露想到此事,忽然开口问道。 长孙无垢点头道:“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我自然是有所听闻,我长孙家族还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气……七个世家啊,就这么没了。” 七个世家中,有四个顶尖门阀,三个五姓七望之一,皆被彻底抹杀。 这般手段,让长孙无垢心中感到无比畏惧,想起来都是脸色苍白。 “陛下乃是明君,整顿科举是必然要做之事,若不以雷霆之势灭杀七大世家,恐怕大唐王朝都有倾覆之威!” “还好此番我长孙家族是站在陛下这一边的。” 长孙云露正色道,她被长孙无忌都赞为聪颖无双,目光自然非长孙无垢可比。 听到她的话,长孙无垢只是默然。 .. 第二百零三章 错把长孙无垢认成自家妃子! 提到那被覆灭的七大世家,气氛就不禁有些僵硬。 因为长孙家族当时若没有投靠李承道,恐怕也是落得和这几个家族一样的下场。 “罢了,提这个做什么。” 长孙无垢转移了话题,然后笑问着朝长孙云露问道:“已经入宫数月了,你在宫内的生活如何?云露你这般聪颖,很受陛下喜爱吧。” 长孙云露叹了口气,说道:“陛下独宠郑贵妃和呼延修仪,其他的妃子宫内甚少去过,我这里他也只来过三次而已。” “不过也都还好,反正我向来喜欢清静,这碧霞宫倒是很适合我读书。” 话是这么说,但长孙云露的语气里难免有一丝落寞之意,毕竟她也是为人妇的女人了,怎么会不想夫君多在意自己一些呢? 长孙无垢闻言有些担忧地说道:“你这么不放在心上可不行啊,皇帝后宫不比其他地方,你得争,否则容易受人欺负。” “郑贵妃是陛下的表妹,以后大有希望成为皇后,而萧淑妃背后有兰陵萧氏,听说她也颇得太后喜爱。” “杨贤妃背后有弘农杨氏,此番五姓七望去其三,弘农杨氏必定会崛起的。” “你
相关推荐:
盛爱小萝莉
差生(H)
捉鬼大师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鉴昭行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凄子开发日志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