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更惨,这次她把武媚娘吓得不轻,以后的日子是甭想轻松了。 不过任由李柔这么皮下去也不是个事儿。 所以怎么才能让李柔安分下来,着实让他烦恼。 在御书房和几位中枢众臣闲聊之际,他便提起了此事。 听到李承道的抱怨后,贾诩不禁笑道:“陛下,长公主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不妨为她挑选一位驸马吧。 有了婚约在身,想必会收心许多。” 贾诩开口提议后,其余几名大臣们也纷纷附议。 在古代来说,女子十六岁成婚是正常的,皇家女子更是如此。 而李承道只是稍微思索,便摇头拒绝了这个提议。 “清宁的婚事朕不会染指,让她以后自己去决定吧。” 李承道平淡地说道。 他再怎么说也是穿越者,没有那么多腐朽的观念,对于子女的婚事任由他们自己决定就好。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太早了。 听到李承道的话,众臣便识趣地不再提此事了。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左右,李承道见时间差不多了,便退了小朝会。 然后他前往长安宫准备和郑观音一起用膳,准备请安。 不过在路上时,他却从高怀口中听说了郑观音近来的状况。 “太后娘娘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食欲不振,御厨什么菜食都做了,但都不合太后胃口。” 高怀朝李承道禀报道。 李承道闻言剑眉微挑,问道:“太医看了没有,不是什么病症吧?” “回禀陛下,并不是什么病症,只是单纯的厌食而已。” 高怀回答。 李承道心中放心了些许,然后才前往长安宫。 ......... 李承道来到长安宫的时候,郑观音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午膳等着他了。 郑观音虽然没什么食欲,但是母亲是疼孩子的,她不想吃饭总不能也不让李承道饿着。 李承道入座之后,郑观音一边为他夹菜一边和他闲聊。 “陛下还在因为柔儿、玉儿他们的事情生气?” 郑观音给李承道盛了一碗汤,然后笑问道。 听到郑观音的话后,李承道没好气地说道:“他们三个简直是无法无天,母后您应当多管教管教他们,不能太溺爱了。” 说实话,最疼三个皇子公主的,还是郑观音这个太后。 毕竟祖孙隔代亲。 “小孩子玩闹而已,算不了什么的,陛下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郑观音微微一笑后说道。 李承道也不以为意,不过他见郑观音碗里的鸡汤仍旧一口未饮,菜也没怎么动,不禁问道:“听闻母后这几日食欲不振,可是身体不适?” 对于郑观音的身体他还是很关心的,亲自问问才放心。 郑观音摇头说道:“身体倒是很好,只是这些日子以来越发觉得菜食都索然无味,难以下咽。 厨子也换了几批了,但总是没什么食欲。” 听完郑观音的话,李承道心中大概是了解了。 简单来说就是厌食症。 在这个时代,得厌食症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古代的美食又没有后世的多,而且也没有诸多配料。 “若是能造些后世的配料出来放在菜里,菜食的滋味想必会增色许多吧?” 李承道心中想到。 不过他也没看过什么食物配料的制作方法,这倒是个问题。 冥思苦想许久之后,李承道方才想起一种可以制作出来的配料。 那就是味精! “不行,想在海带里提取足量的味精,需要极其庞大的数量,过于奢侈浪费了。” 李承道心中暗暗想到,另外一种配料又在他心头浮现。 那便是鸡精。 鸡精的主要成分有鸟苷酸,这是可以比肩味精的提鲜物质,而鸟苷酸大量存在于香菇中,制作不难。 想到便要去做,李承道吃的也差不多了,当即对郑观音道:“母后,朕还有事,就先告退了。” 说罢,便起身离开了长安宫。 ......... 从长安宫离开后,李承道便去御膳房,让人实验了一番。 鸡的制作方法不难,通过熬制香菇和鸡肉就能制作。 李承道亲临御膳房,指挥御厨们取了一只老母鸡,杀掉,放在小土灶里炖。 接着,把浸泡的香菇简单清洗,捞起来沥干,投入到土灶的另一口锅里。 御厨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陛下要这么做,但也只能按照吩咐照做。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途中添加了几次水,香菇和老母鸡渐渐煮烂,一股奇特的鲜味在小厨房里弥漫。 “差不多了,捞出来。” 李承道嗅了嗅味道后,让人把香菇捞出来,锅里留下浓稠的汁液。 煮烂的香菇搁在过滤纱布上,用力绞拧,拧出浓稠的汁液。 几次之后,纱布里的香菇干巴巴的,一副身体被掏空的模样。 之后的流程是,将浓稠的老母鸡汤汁和香菇汁混合在一起、用捣药罐捣烂鸡肉和鸡骨,混入汁液内,均匀搅拌。 然而就是等待汁液自然干涸成块状物,再把块状物磨成磨粉。 简陋版鸡精,就这样形成了!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大唐的炼金术士 简易版的鸡精制作完成后,李承道让厨子试了一下。 厨子小心翼翼地朝一锅鱼汤里放了些许鸡精后,又用汤勺搅拌了两下。 熬了一会儿后,他才盛了一碗汤,然后小心尝了一口。 “好鲜的汤!” 大厨眼睛顿时一亮,他当御厨多年,从未饮过如此可口的鱼汤! “朕来尝一下。” 李承道提议道。 御厨连忙又拿了一只碗,然后为李承道盛了一碗,恭敬奉上。 李承道接过后,轻轻啜饮了一口,想看看自己这新研制的鸡精成效如何。 饮了第一口汤后,他只觉得这鱼汤果然比普通鱼汤要鲜美可口了许多,让人食欲大动。 但是和他印象中的鸡精味道想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果然还是要冶造局来进行研制么?” 李承道放下手里的玉碗,自言自语道。 他既然决定要研制鸡精,那么一定要研制出来正版的。 这样简易制作的鸡精终究比真正的鸡精差了不少。 “可是陛下,这已经很好了啊……” 御厨有些不太理解,在他看来李承道制作出的这种调料十分不得了,但是李承道却还觉得不够。 “收拾一下吧。” 李承道随口吩咐了一句,然后离开了御膳房。 ...... 从御膳房离开后,李承道又让人将冶造局的几名研究员们给请了过来。 如今的冶造局,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部门和体系。 分别是理论部、械造部、以及炼金部。 顾名思义,理论部就是研究各种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和技术理论的研究。 而械造部就是实干制造的动手派。 炼金部是后来成立的,大概就类似于炼金学,也就是化学的研究。 这一部门开创后发展很快,因为它是有很深的基础的。 炼金学就是最早的化学,自古以来就有对炼金术的研究,并且成果还不小。 李承道召集了几名炼金研究员之后,将自己制造鸡精的想法和方法告诉了他们,让他们进行改进。 听完李承道的话后,几名炼金研究员都是面面相觑。 炼金术还能这么玩?! 虽然感到惊愕,但李承道说的制作方法却并没有超出他们的专业范畴。 反正炼丹也是差不多的道理,都是提纯精炼罢了。 “两月之内,可有把握做出来?” 李承道好奇问道。 为首的一名炼金研究员一身白衣,蓬头垢面,眼圈深重,但一双眸子却十分有神。 听到李承道的话后,他毫不犹豫地说道:“回陛下,一月的时间便足以!” 言语之中,满是自信之意。 “很好!若是研究出来了朕重重有赏!” 李承道很满意地说道。 他研制鸡精可不仅仅是因为口腹之欲,鸡精若是贩卖的话,又是一大笔收入。 又嘱咐了几句后,李承道便令他们退下了。 而就在几名炼金研究员离开不久,吏部尚书李纲便前来觐见了。 “臣,参见陛下。” 见到李承道后,李纲当即下拜行礼道。 李承道微微一笑,说道:“爱卿平身吧。” 此时小朝会时间已过,李纲前来觐见,定然是有事的。 “谢陛下。” 李纲谢完礼后,方才站了起来,然后对李承道拱手道:“陛下,大唐皇家学院的论道日还有一月便到了,陛下打算如何处理?” 听闻此言,李承道剑眉微微一皱。 自从大唐皇家学院创办后,教育制度便一直进行革新和变化。 但有一点问题是无法忽视的,那便是学院里的哪门学问为尊。 到现在为止,皇家学院里的学生学习各家的皆有,但是还未确定哪一家为尊。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诸子百家谁都不服气谁,着实难以论断。 若是原来还好说,自古都是儒家为尊。 但是当今政治开明,各类流派皆纷纷兴起,儒家便有些不够看了。 因此就在六年之前,由法家学派提出了论道的方法。 所谓论道,便是各个学派在一起坐而论道,谁能说服气谁,那么那一家学派便为尊。 这也就是百家争鸣。 论道分三次,两年举办一次,谁能率先获得两次胜利,算是胜出,成为大唐皇家学院的主流学派。 今年,便是第三次论道的年份了。 “论道啊......” 李承道自言自语道,心中在思索着。 这么论道论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可取之处,但是要是单单以一家作为主流,会大大限制思想的发展。 一番沉思后,李承道忽然想到一个方法,嘴角不禁微微翘起。 他直接对李纲说道:“将朕的命令传出去,就说今年的论道,朕就要从诸子百家中选择出一家学术作为大唐皇家学院的主流学科。” 听到李承道的话后,李纲顿时瞪大了眼睛,震惊道:“今、今年就要真正选择出一家?可是论道......” “今年便是最后一次论道。” 李承道毫不犹豫地说道。 李纲闻言大急,说道:“陛下,今年才第三次举办论道,若是今年的胜负直接决定学院的主流学术,如何能让百家服气?” “这样的话务必会令众多学子、各家门生们骚动,请陛下三思啊! 李承道不在意地笑了笑,宽慰道:“朕自有打算,李卿按照吩咐照做便是。” “争辩了多年,今年是时候该结束了。” 见李承道想法坚定,李纲心中虽然焦急,但也只能叹了口气,无奈地应下了。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儒孔颖达 天子陛下决定将在今年诸子百家论道亲自决定出大唐皇家学院的主流学派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 从大唐皇家学院创办以后,大唐百姓民智渐开,文风、武风并举。 对与两年一度的诸子百家论道日,不只是天下士子,包括无数百姓都在关注。 每一次百家论道,都会吸引来无数目光。 可以说诸子百家论道就是一次大唐的文学盛事。 在大唐皇家学院主流学术思想这方面,也存在着颇多争议。 由于有着优良的思想发展土壤,诸子百家每个学派的发展都很不错,在民间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而李承道也从来不束缚思想发展。 因此消息传出,无数百姓、士子、名家大贤,都被这个消息所震动了。 最开始争斗的,是儒、法两家。 儒法两家,分别是前两次论道的获胜者,因此他们也被视为最有机会成为大唐皇家学院学术思想执牛耳者。 最最主要的是,成为学院的主流学派之后,就有资格编纂教材,成为进入大唐皇家学院学子们的统一教材,流传万世! 目前礼部放出的消息,礼部是打算自行编纂出教材,先用于学子们学习。 但是礼部编纂的教材出来后,顿时有许多文人大贤们都坐不住了。 本来他们还有些期待的。 但是礼部编纂的教材出来后...... 好嘛,根本就是狗屁! “简直误人子弟!” 不知有多少的老文人,在得知朝廷诏令、看见礼部的教材后,气得顿足捶胸。 然后因为这件事,礼部饱受抨击。 尤其是礼部尚书李纲还有尚书侍郎杜如晦。 他们两人是负责教材编纂的事宜的。 在短短两个月内,这两位老臣收到许许多多曾经的同窗、友人托人送来的书信。 有的在信中委婉地告诫他要谨慎选择著书,不要误人子弟。 有的则干脆在信中斥责、唾骂。 好在杜如晦本身就是一位性格较为强硬的人,在加上某位天子在背后的挑唆,使得这位老臣也豁出去了。 他带领礼部跟那些抨击他们的人隔空对骂,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你行你来,否则少特么逼逼! 还别说,双方在骂了一通后,还真有不少在朝或在野的大贤被炸了出来。 不只是儒家,包括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等等,诸子百家全部都掺合了进来。 甚至于,还有许多的在野大贤亲自入宫求见天子。 ........ 长安,皇宫。 “陛下,前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在宫门前求见陛下。” 在御书房内,大太监高怀躬身启禀道。 此时,李承道正闲着没事在书房内习字听闻此言微微吓了一跳,然后说道:“好家伙,这回连这条大鱼都炸出来了。” 孔颖达何许人也? 当朝少有的儒林名宿,真正的大儒! 此人是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可谓是圣人后裔。 他历经隋朝,在唐初担任过国子监祭酒。 不过在当初李承道即位之前,他便辞官归家,在家里研究学术。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他本应当是继续在朝为官的。 但是李承道改变历史后,他的人生轨迹也被改变了。 不过虽然辞官归家,但是他的学问学极深,如今被公认为儒学泰斗。 据说这位遗老今年已七十六岁,李承道本以为早已故去,不曾想居然还活着好好的。 而且还被李纲那一番隔空对骂给炸了出来。 “杜卿这下麻烦大了。” 李承道看了一眼御书房里脸色僵硬的杜如晦,没心没肺地笑道。 因为论官场辈分,孔颖达比杜如晦还要高一辈。 别看杜如晦也快六旬左右,但在那位遗老面前,依然只能是躬身行礼的小辈。 孔颖达要是顿着拐杖将杜如晦大骂一通,后者还真不好还嘴。 听闻此言,杜如晦如丧考妣,苦笑道:“陛下害我矣......” 李承道此番可以引发百家争斗,而背锅的就是礼部还有杜如晦了。 大太监高怀笑着说道:“事实上,孔先生已经拜访过李尚书的府上,最后还是尚书大人亲自将他送出府外的。 至于两位在府上是否出现争吵,那就不得而知了。” 原来李纲已经遭殃了。 李承道心中暗笑。 在心里笑了两声后,李承道点头对高怀说道:“你亲自去,把孔先生领到御书房来。 “是!” 大太监高怀躬身而退。 大概过了有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高怀去而复返。 不过在他身后,领着一位发须皆白、手拄拐杖的老者。 这老者身着儒袍,虽然普通,但十分干净整洁。 而这位老者,又被一名目测大概五十岁左右、鬓发也微微有些花白了老人搀扶着。 李承道瞅了两眼,判断那位年纪大的应该就是那位历史上著名的大儒孔颖达。 而年纪小点的老人,可能是他的儿子或者侄子,反正年纪也是不小。 “两位,这位即是我大唐的君主。” 可能是见这两个反应迟钝,大太监高怀咳嗽一声,善意提醒道。 听闻此言,就见那位年纪大的老者颤颤巍巍将拐杖递给搀扶他的儿子或者侄子。 然后他便想要叩地行礼:“衡水孔颖达,拜见武德圣皇......” 没等他说完,李承道就摆了摆手,示意大太监高怀将其搀扶住,免去了叩拜之礼。 他真不忍心一位论年纪足以做他祖父的老人向他叩拜。 “老人家不必多礼。” 李承道笑着挥挥手,示意在旁伺候的小太监搬来一把凳子,让孔颖达能坐下回话。 毕竟这位老人的年纪实在太大了。 .. 第三百八十七章 百家论道 “多谢陛下。” 孔颖达谢了恩,坐在凳子上喘了几口粗气,顺便悄然打量眼前这位大唐的君主。 他乃是高祖李渊年间的老,在李承道登基之前便已经告老。 虽然称不上三朝元老,但也算是亲眼目睹过隋明帝、唐高祖、武德圣皇帝这三代君主。 隋明帝不必多说,是隋朝的亡国之君。 本来那时的大隋乃是天下第一强国,结果被他弄得国力衰退,从此灭亡。 高祖李渊乃开国之君,但真正带领大唐走向繁荣和强盛的,却是李承道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 灭夷族,降四方,统天下,开万世之太平,立旷古之功勋! 现任的大唐天子李承道,那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 虽然传说脾气比历史上的始皇帝还要霸气,但所有人都必须承认,有这位君主坐镇大唐,唐人着实心安。 几句寒暄后,李承道这才得知孔颖达边的老人,正是他的长子孔志。 这位‘年轻人’将尚书令魏征的举荐信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大太监高怀。 由后者将其转呈到李承道手中。 李承道瞥了一眼呈递到他手中的推荐信,笑着说道:“孔先生日后要见朕,径直来皇宫就是,
相关推荐: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大胆色小子
突然暧昧到太后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醉情计(第二、三卷)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鉴昭行
痞子修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