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经题的题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陆安感觉挺好破题的,甚至比解试还容易。毕竟解试由各州自己出题,什么千奇百怪的题都有。但是省试由礼部统一出题,不出怪题是最基本的要求。 陆安首先在草稿上写下这一句的释义:该停止的时候停止,该行动的时候行动,在合适的时候做出合适的选择,这样就能保持道路的光明。 再列出核心论点。 陆安不假思索便填下:顺势而为。 想了想,再加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 又想了想,扩出一句:当止则止,适可而止。 有这三个方面,就可以下笔了。 陆安静思片刻,为其破题: 夫圣人所以深衷远照,动不失机,观天料人,应时而作。故《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这是唐朝张果注解黄帝阴符经的内容,但在这个世界,并不存在这份注解。 陆安把它挪了过来,用在这道经义题上,十分合适。 然后是承题,也就是进一步说明中心思想。通常二三句为佳。 陆安压根用不着多想,便干脆利落地往下接: 盖当行则行,当止则止,顺势而为,适可而止。 中心思想道出来后,陆安写起来就更顺了: 且先圣之训也,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非有不可测之藏也,乃知舍即是得,思危思退思变,盖明底线,懂进退,知得失耳。 当行则行,勿计利害。当止则止,勿计成败。围而不忧,业日光大。以斯处世,庶几有豸。 或以为识时务者为俊杰…… …… 陆安在低头写。外帘官们在四处巡视,锐利的目光扫过面前的人群,绝不给他们一丝一毫作弊的机会,还顺便瞥两眼别人的卷子。 ‘嗯……这个措辞乏味,估计只能评第五等。’ ‘这个破题破得很不错啊,可惜立意还是差了一筹,风头估计要被邻座的压了。’ ‘哎呦!这个!’ 外帘官站在应劭之面前看了好几眼,看得眉开眼笑,然后又慢悠悠地离开。 又看到一个人与方才那人长相相似,便行到对方身前看对方的卷子,看完之后默默无言地走了一阵,才强压住脑海中刚产生的那许许多多新问题、新思路。 ‘可惜了,这人限于篇幅,许多地方都只能浅写,恨不能与此人把酒论道。若经义可以不限字数就好了。’ 他走了一圈,又慢悠悠停在了殷阁面前,一停就是许久,站姿有些不对,一边脚站得完全麻木了。 另一个外帘官走过来,按住他的肩膀,将人往旁边推。顺便用眼神示意:这可不是解试! 解试时,外帘官怎么看都行,就算是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看也行,但省试更正规,绝不能这么做。 先前那个外帘官也想到了这一点,正要投去感激的目光,目光却猛然一顿,落在了陆安的卷子上,然后看到了那句“夫圣人所以深衷远照,动不失机,观天料人,应时而作。故《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一道激动而强劲的颤栗从心脏底部摇曳而出,都顾不得这个行为会让人诟病了——他微微探身,难以自持。 另外那个外帘官四下瞧了瞧,恨不能一下把身旁人扛走那般,又想着自己当同僚再仗义也就只仗义到这儿了,不如舍了他去罢! 一念起,那外帘官索性也打算看一眼陆安的卷子,看看到底这人写了什么东西,那么勾人。 他站的位置,先看到的是陆安的草稿,在草稿上,陆安已经开始破第二题,一道只有一个字的题目:楼。 说实话,这道题之难,就是这位外帘官看到题目也心里吃了一惊。略琢磨了一下就能确定,如果当年自己省试的时候碰到这道题,还是收拾收拾,三年后再来吧。 随即,他瞧见了陆安时这么破题的: 因地之不足,取天之有余。 “啊!” 绝大多数考生都因着这一声惊呼,下意识抬起了头,看向考官这边,脸上犹带讶异之色。 而后,他们就看到考官面前的桌子上,垂首书写的那位考生也抬起了头,满脸的茫然困惑,似乎还没搞明白情况。 陆安,陆九思。 ——又是你?! 第151章 一时失态发出声音的外帘官立刻闭了嘴, 又赶紧把自己同僚扯走,但那张脸已然红了个彻底。 考场上必须保持安静,没有人窃窃私语, 可同时,那毛笔扫在纸张上的沙沙声,也好像被一齐铲了个干净。 有考生紧闭双眼,感觉有火球灼烧着冲撞着自己的心房, 只能靠着案几不让自己瘫倒, 可脑子里所有的解题思路,都一次又一次淹没在了新生的思绪里:陆安到底写了什么,才能让外帘官控制不住自己发出惊呼?我想的破题路子到底比不比得过陆安?考官刚才有站在我桌前,或是我附近吗?完全想不起来…… 越想越难受, 越想心态越失衡,暂时无法动笔, 只能伏在案上, 就那
相关推荐: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爸爸,我要嫁给你
剑来
先婚后爱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生化之我是丧尸
有只按摩师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