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飨桑 > 第225章

第225章

竟也出神入化,这‘三字经’,无句不经,无句不典,又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实在难得可贵。” 房州知州自然是跟着夸几句,既为了附和上官,也是为了替陆安美言。 但很快,房州知州发现自己还是闭嘴比较好,自己绞尽脑汁夸出来的句子,不如人家三言两语—— “这《三字经》……依我看,能排《百家姓》与《千字文》之前。” “真是怪不得《千字文》只能称为‘文’,而它能称为‘经’,二者相比,真是萤火与皓月。” “如此浅显易懂的文字,天底下开蒙的儿童,能多个三五成。” “我还以为陆九思对于劝学,只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等大俗之句,不曾想,原来他还能作出‘三字经’这般,大雅且易读不艰的经典,令吾汗颜。” 黄远柔看到最后一句“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时,轻轻“咦”了一声:“到这里就结束了么?后面没有了?” 房州知州道:“是。九思留言说,这已是完整版。” ——毕竟再往后就是“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了,剧透不说,还不符合这个世界的国情。 黄远柔不知这一点,他只是以一个文学家的直觉,总感觉隐隐有不对劲:“怪哉,怪哉,我总觉得这经未曾写完。” 但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好似停在这里也很合理。 难道是他太不想结束,所以才觉得没有写完? 心里再多的疑惑黄远柔也只能归结为是自己多想了,面上却是笑意不减,看了一眼房州知州,道:“与你聊了许久,我还不知你是何出身。” 房州知州微微欠身,压下心中喜意,道:“下官是灵曜四年明经出身。” 黄远柔用手拍了拍这《三字经》,淡淡道:“非进士科,学问还是差了些。你可愿去翰林院进修一番?” 房州知州立刻高声道:“学无止境,下官自然愿意!” 黄远柔很满意。 房州知州也很满意。 只有赵伯陵不太满意,她思来想去,决定等陆九思到汴京时,亲自请求对方赐她一份字帖才行,不然她这辈子都要睡不好觉了! 第二日,黄远柔在朝会上将《三字经》呈上,从君到臣对此都表明了极大的赞誉,紧接着,便根据那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引发了是否要师孟的争论。 这些,都暂时和陆安没什么关系了。此刻,她正在前往夔州的路上,在她身边的,除了她的学生们外,竟然还有一队军官。 这队军官并非是襄州知州派遣来的——他还没有这种跨州派军的地位。这队军官是路过襄州,意外与陆安相遇后,因着一些不好对外言说的想法,主动提出护送其上路的。 事情还要回到腊月二十八那天。 赤子真人为了感谢陆安,决定匿名为房州修桥。 正好,房州那边的桥梁因着之前的水灾,被冲毁了不少。 修一座桥梁要五十万钱,道家讲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便一口气捐了三座桥梁的钱,也就是一百五十万钱。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得分别给那三座桥命名为“陆安桥”,“九思桥”,以及“氢氧桥”——目前除了知情的几人,没人知道阴阳二气叫氢气和氧气。 陆安对此:“……” 算了,她还是继续锻炼她的身体吧。 想成为大儒,只有嘴皮子利索可不行,必要的时候,她得能够动手打人。 第110章 陆安在练剑。 她住着旅店的天字号大客房, 这是一座院落,四进出的大院子,修整得很整齐, 地砖墙瓦没有破旧开裂以及缺失的地方,只是院中没有栽树,所以比其他天字号客房便宜一些。 陆安却恰恰看中了它没有栽树这一点,树木会遮挡视野, 容易藏人, 出门在外还是安全第一。 何况她的性别需要隐藏,所住之地越少藏人的地方越好。 陆安挥起剑,剑光凌然,剑芒闪烁, 她的脸上还是一如既往堆着温和的笑,谁也不知她心中所想—— 如果真的被人发现了性别, 今日所练之剑, 就能派上用场了。 “夫佳兵者, 不祥之器。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 院落中, 有学生摇头晃脑地念《老子》, 又在后面加入自己的理解:“夫剑者,非独兵戈之属也。其锋凛凛, 其文昭昭, 气节之所寄焉。古之君子悬剑于侧,非欲逞凶暴, 乃以砥志明德,若龙泉鸣于匣而清音自远。故曰:剑之为器,形而下者斩荆棘,形而上者斩妄念,是以君子佩之而不轻用,贵其神而不溺其锋。” 君子可佩剑,陆安便敢练剑而不怕被打成武人。 ‘刺为刺贯,以剑尖为锋,屈臂挥摆,瞬发疾收,剑势如龙探渊,直贯所及之处,疾若飞星破空。’ 陆安心中默念,一剑刺出又迅速收回,劲风飒飒。 她

相关推荐: 先婚后爱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凡人之紫霄洞天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蛇行天下(H)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妙拐圣僧   医武兵王混乡村   大风水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