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飨桑 > 第157章

第157章

中侯着,官家可要宣见?” 柴稷面带不悦之色:“往后不论是我见九郎,还是九郎来见我,不论我在做什么,都要第一时间禀告与我。” 小太监深吸一口气,把震惊之色压下去,连忙道:“是。” 柴稷也没让小太监将陆安请到圣前,而是自己去前厅,与陆安说了温州之事:“漕粮已运至温州,灾情已有缓解,但仍有十余万灾民无数安身,只怕会酿成大祸。” 陆安想了想,说:“臣记得往年可将灾民招入厢军……莫非朝廷今年无饷可发?” 这已经是大薪常见操作了。有灾民就招他们进军队,来缓解灾情压力。 ——就这样,大薪不冗兵谁冗。 柴稷咳嗽一声:“今岁灾情频发,是困难了一些。” 陆安想了想,又说:“或许可以尝试将灾民分给其他州府。” 柴稷:“不成,涌入太多百姓,反而会使其他州府也出乱子。” 陆安却道:“若是那个州府需要大量壮丁呢?” 柴稷一愣,问:“什么州府需要大量壮丁?” 他这个皇帝怎么不知道这事? 陆安回忆着自己之前记录的矿脉图,道:“臣以往病弱,常年待在家中,只能看一些杂书。” 柴稷点头。 他记得。他还记得那本《本草纲目》就是陆安从各处医书中收录的方子整合而成。 “臣隐约记得,在莱州地方志上,发现其中有金矿。” ——莱州在现代那可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市。 “臣还记得徐州地方志中,记载了石炭矿、铁矿。尤其是石炭,臣记得其在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能寻到。” ——最先发现和开采徐州煤矿的,是时知徐州的苏轼,他就是翻了地方志知道徐州有煤矿,四处勘察,在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发现了一个大型煤矿。 “臣还记得延安府有石油可以开采。” ——那是明朝笔记小说里记载的,但是现在也可以去寻找一下。这些矿产资源形成都得百万年计,明朝有的,宋朝也肯定有。 柴稷听到金矿时,呼吸已然加速。 听到石炭矿铁矿时,眼中已见红丝。 再听到石油,直接打了一个激灵,激动万分:“朕这就下令!立刻让这三处知州去勘察矿脉!” 灾民有地方安置了。 国库也有新的矿产收入了。 柴稷欣喜若狂:“九思!你可真是朕的福星!” 第73章 “这陆九思是哪来的灾星?!” 哪怕当着负责宣读手诏的中书舍人的面, 徐州知州也要骂。 “三言两语让官家往徐州分五万灾民?那是五万张吃饭的嘴!不是五万头猪!” 徐州知州甚至打定主意:他要抗诏! ——大薪官员有这个底气。皇帝绕过司法程序,私底下下达的诏令,官员完全可以选择拒不执行。 除了抗诏外, 徐州知州还准备转头就上书,把这事告知御史,请御史弹劾那陆安陆九思。 这人简直是在胡闹!视家国于儿戏! 然后,中书舍人就说了:“崔知州当真不要那五万灾民?” 徐州知州:“还请舍人禀告官家, 请官家见谅, 臣惭愧,实在要不起……” 中书舍人遗憾叹气:“也行,虽说你这儿快入冬了,本想着有五万灾民挖石炭, 能使徐州百姓不受冬寒。但既然你要不起,那你就和延安府那边换一换, 他们用五万灾民挖石油, 你拿三万挖石炭, 应当也够用了。” “……舍人稍等。” 徐州知州顿了顿, 他立刻就听懂了,官家给他五万灾民不是让他养的,是官家在徐州发现了石炭, 才分给他的。 这是一桩活生生的政绩! “话又说回来了……” 在中书舍人调侃的目光下, 徐州知州大义凛然地说:“我徐州比延安府粮食更多, 土地更广,我这边都要不起, 延安府怎么要得起?还是我这边辛苦一下, 养一养灾民吧,既为君分忧, 也为同僚担事。” 中书舍人笑道:“既然如此,请接诏吧,崔知州。” 徐州知州崔洛焘神色一正,躬身:“臣接诏。” 待拿到官家手诏,将之收起后,徐州知州才长长舒出一口气,放下心来:“舍人,敢问这石炭在何处?” 中书舍人:“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 徐州知州记住了这个地方,再次一拱手:“谢官家厚爱。” 中书舍人告诉他:“陆九郎禀告官家徐州有石炭,不过九郎是翻地方志翻到的,他并不是特别确定石炭具体位置,此事还得你自行勘测。” 徐州知州很上道,立刻感慨:“九郎真是少年英才,博览群书。我身为徐州知州却未曾去翻阅地方志,实在汗颜。” 中书舍人满意地点头,记下这番话,准备回去说与官家听——官家就爱旁人对他的骊龙之珠大夸特夸。 没有人怀疑陆家为什么会有徐州的地方志。像这种大家族的藏书,大多数是家族子弟四处为官,随手就往里面塞一本,塞一本,再塞一本,很多时候本家人都未必能知道里面有什

相关推荐: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爸爸,我要嫁给你   剑来   先婚后爱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生化之我是丧尸   有只按摩师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