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飨桑 > 第214章

第214章

今日只是闲时小宴,诸位不必约束。” 客位众人便又拱了拱手。 紧接着便有数人端着托盘奉上菜肴。这种宴会大多是分餐制,摆在各案几上的菜种类和数量都相同。菜肴摆上了,随后便是歌舞声乐,跳舞的舞者们跳得十分好看,长得也十分年轻貌美,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瞧得在场好几个人都捋着胡须,眯着眼睛,专心赏舞,沉醉其中。 陆安也在赏舞,这舞蹈确实很好看。 赏舞的同时,众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氛围逐渐轻松了起来。 便在这时,就有士绅笑道:“我大薪本就贤者颇多,但最年轻者,还当属九郎!那君民共贵一说,实在振聋发聩,我等日日研读此说,万分拜服。” 陆安对此只是微笑以对。 ……这话说的,她口中的民可不包括士绅。 不过,无所谓,初期起步时没必要把一些东西说得那么明白,引来群体打压就不好了。 又有人问:“鸣泉先生在配所时,平日里都在做些什么呢?” 陆安便说了:“家祖不喜被特殊的对待,对待配所每日下发的任务都认认真真完成。” ……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子,没有得到特殊对待完全是因为第五旉盯着,房州通判又不想给便宜祖父优待。 但第五旉早几个月前就和官家一同回京了,而房州通判那边,又因为对方终究是陆九郎的祖父,也有意无意放宽了要求。 这怎么行呢!她陆安身为君子,最见不得自家亲戚沾光谋私了——还是给老登上上强度吧。 周边人一听这话,自然是对陆山岳大夸特夸,说他有风骨,有傲气,不讲特权,陆安对这些夸奖一一笑纳。 至于后续这些夸奖传到房州,官吏们惊觉自己所谓的优待反而是好心办坏事,为了成全鸣泉先生的风骨,正常给他下发任务……那就与陆九郎无关了。 她只是一个兢兢业业替祖父扬名的孝顺孙儿罢了。 “除此之外,家祖还会在闲暇时看书练字,从不懈怠。” 听到了吗!!! 他的政敌听到了吗!!! 老登配所还有闲心看书练字,证明人还不够累! 顺带找补一句:“不过更多时候,家祖于体魄方面过于劳累,便只是在思索事情。” 豪强乡绅们便又开始了大肆赞扬。 他们眼里:帮孝义九郎抬抬祖父名声,既能讨好陆九郎又能讨好陆山岳,一举两得。 陆安眼里……嗯,也算是一举两得吧。 一时和乐融融,可以称得上一场愉快的宴会了。 襄州知州也没闲着,又是忙着夸奖陆山岳,又是忙着把话头往陆安的学识方面引,他是真的下了苦功夫,说起陆安的学识理念来头头是道,一个看的懂这些东西的人的夸奖,可比那些无脑夸奖有质量多了。陆安立刻就猜到对方肯定是有所求,但既然对方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只要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她都愿意先听听看。 果然不出陆安所料,宴席慢慢落到尾声,只剩残羹冷炙,其余客人也被送走的时候,襄州知州开始提了:“九郎一路行来,可曾注意到襄州佛风浓厚?” 陆安点点头:“早听闻襄阳崇佛之盛名,自东晋时便有高僧道安于襄阳弘法十五年,立五层佛塔,使襄阳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一晃三四百年,到了唐时,更是佛寺林立,乃佛法重地。至我朝,此地已有近十座古刹。” 陆安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看向襄州知州:“州尊信佛?” 州尊飞快回答:“不。我信道。” 陆安微微挑起了眉。 第104章 “正如九郎君所言, 襄阳自晋朝以来就是佛门圣地,佛教在此地已是根深蒂固,无法拔除。” “我道门弟子一直尝试着消除佛教影响, 却屡屡败于秃……咳,败于佛门,半月前,仅有的几家道观更是被打压得香火零落, 道士多有还俗之举。” 说到这里时, 襄州知州也是又羞愧又窘迫。 理论上来说,他身为一地知州,掌当地行政,想要扶持一个教派应当是轻而易举。但襄阳真的不一样, 这里完全可以说是佛门大本营,当地百姓都是从小听着佛音长大的, 就像房州那边的巫祝一样, 他纵然是知州也不敢轻易去动百姓的信仰。 “襄阳五所道观, 三所被改成佛寺, 余下两家一百二十四名道士,还死了十二个,伤了六个, 残了四个, 道统之争向来如此残酷。只是可怜了那些人命, 还有残了的那四位道长,恐怕下半辈子都要不良于行了。” “实不相瞒, 某的确不是什么良善之人, 得知道门被逼到如此地步,再见到那几位道长痛苦不堪的模样, 便有心为他们报仇,却又不知该如何行事。” “所以,某便四处打听,四处询问,一圈下来,才从五斗米教那边得知了九郎君的本事。他们人人都在夸赞九郎君,都在可惜九郎君不是道门中人,所有人都在告诉某,若想赢过佛门,非得来请教九郎

相关推荐: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九品道士   他来过我的世界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进击的后浪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罪大恶极_御书屋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医武兵王混乡村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