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飨桑 > 第242章

第242章

困之难。’ ‘臣以为, 百姓之利益便是君王之利益,百姓不吃亏便是君王不吃亏。’ ‘正如庄稼无法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百姓如庄稼,君王若想收割百姓的财物, 便需先为土地施肥, 再为庄稼浇水,如此方能获得丰硕粮食。’ ‘臣欲问君,是百姓手里有十枚铜板,我们取走九枚赚得多, 还是百姓手里有一百枚铜板,我们取走九十枚赚得多?而前者, 百姓定会不满, 而后造反生事, 后者他们却会感恩戴德。’ 柴稷瞧着信纸上的话, 若有所思。 他家贤臣的话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过往皇帝,那些昏君、暴君压榨百姓的手段实在太粗糙, 太下等了, 百姓只有十枚铜板的前提下, 你就是挖地三尺,也只能拿走十枚, 拿不走十一枚。 但是如果让百姓能赚到二十枚?三十枚?四十枚呢? 到时候, 哪怕只取走一半的铜板,也比原来的多。 再往后看—— ‘而且, 士绅豪强手里的铜板更多,与其抢百姓手里那十枚铜板,不如去抢士绅豪强手里那千枚万枚。’ 柴稷顿了一下,竟是忍不住发出惊天笑声。 “爱卿……爱卿你啊……” 果然心里还是在乎百姓的,拐弯抹角不让他对百姓动手呢。 笑着笑着,柴稷又顿了一下,笑容渐渐消失。 他把那名内侍叫进来,声音中带着焦虑和严肃:“你之前说,看到九思他拿的第一本书是唐太宗的《帝范》?” 内侍微垂着头:“是。” 柴稷:“……嗯。你下去吧,不得传召,不许扰朕。” 内侍连忙退去,殿中只余官家一人。 “《帝范》……” 屋外春雷炸响,屋内光线稍暗。 年轻的官家面上神情被阴影覆盖。 “唐太宗……” 天子缓缓抬起头,咬牙切齿:“他李世民有什么好!” 他的骊龙之珠心里的圣君,该不会是李世民吧? 哼! 柴稷越想越觉得像,撇了撇嘴,扭过头去。 …… 今天,负责修《新唐书》的官员收到了官家的秘条:《新唐书》能给李世民泼脏水吗? 官员:“……啊?” 很快,第二份秘条又递了过来,上面还是官家的字迹:上一份秘条当朕没说过。 官员:“?” 发生了什么? * 来自皇城的信件快马加鞭出了城,来到了福建崇安县。 号忘秋道人的孙己便居于此处。 孙己于先帝在时,便一力推行新法,想要解决这大薪积年的弊端,可惜先帝摇摆不定,孙己本以为自己遇到了秦孝公,却没想到是楚怀王,新法有的被废,有的还被效忠的帝王拿去敛财,本该是为国为民的政法,全成了百姓颈端勒紧的绳套。 孙己心如死灰,主动辞官,回到家乡一心教书育人,且劝说当地官员兴修水利,挖建水渠。 所以,虽然天下士人、天下百姓都在骂孙忘秋,唯有福建一带百姓对他极其推崇,这恩情,他们能念上几十数百年不止。 …… 信使匆匆敲开了忘秋斋的门,孙己接过信件时,还有些怔然。 这位新上位的官家怎会给他寄信? 回去拆信看完所有内容后,立刻把自己长子叫了过来:“大郎,你可记得陆鸣泉?” 长子孙永昊想了一会儿,说:“金溪陆氏的现任家主,曾经的宰执相公,中书侍郎,旧党中坚力量,父亲的州学同窗。因被第五乾静揭露其私习天文,妄言日蚀,官家大怒,下诏夺官流放,携家配隶房州禁锢。如今应当还在房州配所之中,父亲怎想到问起他来了?” “原来他已被官家下狱了。”孙己这些年特意不去关注政坛,还真不知道这事。何况福建确实太偏远了,许多消息都没有传过来:“今日官家寄了信与我,谈及陆鸣泉一孙辈。” “孙辈?”孙永昊又思索了一下,判断道:“莫非是他家小二郎?太学上舍年年私试他第一,如今莫非是得官家开恩,特意放出来科举了?” 孙己摇头:“不是他家小二郎,是他家小九郎。” “九郎?”孙永昊愣了一下,回忆一番后,实在想不起来这是谁了。 ——原来的陆九郎虽然薄有才名,也就只在年轻一辈稍微有些名声,风头是远远不如陆二郎的。 孙己点头:“是啊。陆安陆九郎,字九思,年十八,未到及冠之年,由房州通判提前取字。” 孙永昊一下子把握了重点:“他做了什么?” “他在汉江雅集上一战成名,吸引了官家的注意。”孙己将信件递过去:“这是陆九思的思想,你可看一看。” 孙永昊看完信件里的思想——包括了汉江雅集和各处讲学,震撼在心中完全无法化解:“这些思想遥遥领先于世人,还言之有物,都是他想的?他才十八!” 孙己倒不算意外:“世间总有天才,是寻常人无法想象的。” “确是如此。”孙永昊对信纸上所写的那位陆九思十分之佩服。 天才啊…… 但他瞧着那些冷酷至极

相关推荐: 逆战苍穹   爸爸,我要嫁给你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有只按摩师   蛇行天下(H)   恶女嫁三夫   女儿红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