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题:日月得天能久照。 你得思考这句话它出自哪个经典,并且知道这一句话的上下文及意思,然后以此作赋。 或者这么出题的: 题:以“其性好仁得于自然”为韵,不依次用。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 出《孟子》,曰:“尧舜,性之也。五霸,假之也。”注:“云性之者,其性好仁,自然也。” 这么出倒是会告诉你题目出处在哪,但是与此同时,它限韵。 陆安提前了解过这方面,她思索片刻,还是打算闯一闯这诗赋科。 也不知这次考题是什么。 陆安垂眼一看。 题:《射中正鹄赋》,以“诸侯立戒,众士知训”为韵。 陆安“唔”了一声。 这不是白居易参加宣州试的试题吗?这个世界的白居易参加宣州试时,出题的人换了一个试题,也就是说,他没写过《射中正鹄赋》。 而宋还用着唐时的韵书。也就不用担心韵脚错误。 好。 秒了。 陆安伏案而书,把这首歌颂儒家礼乐仁义思想的名赋板板正正地先写一遍到草稿上,然后才抄录入卷子里。 随后,又去看诗题。 湘灵鼓瑟诗。 以题中平声字为韵,限五言六韵成。 出《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这让陆安想起来一首诗。 这首诗是公认的试帖诗范本,而末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第79章 陆安写完了一诗一赋。 今日除了考诗赋外, 还有论一首。论就是散体文,这个于陆安而言需要稍花一些功夫,但她也还是将之答出来了, 答得十分轻巧。 但今日考题,注定大放光彩的还是那一诗一赋。 考生日出而入考场,日落而出考场,他们的答卷经过抄录后送往后堂, 夹杂在第一场考卷之中, 随机分发给考试官。 考试官先批阅哪一份试卷都行,反正在最终榜单排出来前批阅结束就可以了。 竹山知县范樵改第一场的经义卷子已经改累了,于是抽出今天的卷子,去看看诗赋来换换脑子。 “嗯……这一首诗不错, 过了。” “这一首……怎么不多检查检查,本来可以过的, 可惜了, 犯了庙讳。” “这一首……唔……有点难办……” 范樵拿着这张卷子到了房州通判身边:“上司, 可否瞧一瞧此卷?此卷考生似乎压错韵了, 这一字是隔韵,而非邻韵,但我瞧着其韵律也十分之和谐, 不知是否能批一个’通’字。” “我看看。”房州通判接过卷子, 目光扫过卷上之赋, 轻声念了一遍后,点头:“既然其韵律和谐, 文章意思也明确, 便不强求押官韵。” 范樵微一拱手,谢过房州通判点拨后, 将卷子拿回自己的位置上,执起朱砂批个“通”字。 随后再看下一张卷子,脸色顿变:“这——” 旁边的房陵县令正好改完自己手头的一部分卷子,心情极佳,看到范樵脸色不对便笑问:“怎么了,范兄遇上什么难事了?总不至于有人提反诗吧?” 他一边说,一边走到范樵身边,探头一看,然后倒吸一口凉气:“这诗——” “这诗怎么了?”房州知州踱步过来一瞄,倒吸一口凉气:“这诗——” 房州通判颇觉奇怪:“怎么了,都这副反应?” 他开玩笑道:“总不至于应试诗出了千古名句吧?” 一片诡异地沉默。 房州通判立刻感觉好像有火烧到了自己的屁股,整个人都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看向竹山知县手中的卷子,飞速扫视。 前面的句子都感觉尚可,不错的诗句,只是还没到惊艳的程度。房州通判越看越觉得奇怪,又隐隐觉得这才符合他印象里出彩的应试诗程度。 ——从古至今,应试诗受限于格律与声韵,命题与时长,出彩者寥寥无几。便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面对自己在考场上写的诗,都是“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 换句话说,被自己的作品丑到了。 房州通判当然也有这样的经历,他到现在都不肯再看第二回自己在考场上写的诗赋,甚至怀疑部分文臣极力推动科举取消诗赋的政策,是为了把自己的黑历史毁尸灭迹。 然后,房州通判看到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诗——” 他也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是科举考试里能出现的诗句吗?如此韵味无穷,如此情意悠悠。 曲终了,人去了,像是悲凉意境,一转眼却又看到江上青峰。 可称绝唱! “此诗当为此次诗考第一!” “是极!” “不会再有诗能比它更好了。” 甚至于,不止这一次科举不会有诗比它更好了。 这种刹那永恒的意境营造! 这种以终为始的艺术描绘! 这种有声之休止与无声之余韵的碰撞! 恰如青峰倒影江水,在虚实相生间永恒荡漾。 下一次科举,下下次科举,都不会有考生能写
相关推荐: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攻略对象全是疯批
炼爱(np 骨科)
大风水地师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皇嫂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剑来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