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有罪+原罪+赎罪+堕罪(作家攻X编辑受) > 第106章

第106章

来阁下友人也不是正经后裔,既然如此,为何是在下去改?” 兵部尚书凝重起表情。 看来是银子出场的时候了。成不成,就看银子够不够高,够不够硬了。 “唰——” 一块拳头大小的银子放在桌上。 高贺:“阁下这是何意!” 兵部尚书:“吾也知此事颇难,这银子便是赔偿,请君行个方便。” 高贺大声:“阁下这是把我高贺当什么人了!就算虞国王室非我祖先,可祭拜了那么多年,我心中也是真将他们当先祖看待,哪里是区区钱财便能更易的!实在有辱斯文!” “唰——” 兵部尚书放上去第二块银子,同样是拳头大小。 两坨银块在阳光下亮闪闪,散发着金钱的芬芳。 “还请见谅。但吾那友人非认此祖宗不可,只能请君割爱了。” 高贺大怒:“我辈读书人!岂是区区两块银子就能数典忘祖的!你是在侮辱我吗!” 兵部尚书瞳孔地震。 难道他其实小觑…… 许烟杪默默: 高贺正气凛然:“得加钱!!!” 作者有话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 加钱梗,出自绣春刀。 * 第118章 你好,尊敬的欧罗巴医师,能治一下我们太子吗? 不就是加钱吗! 加! 兵部尚书豪气十足地拍了十个拳头大小的银块上去。 背后是许烟杪的吐槽声: 我什么也没听到。 兵部尚书平静微笑问高贺:“这些可够?若是不够……” 兵部尚书面上含着笑容,八风不动。 ——小小心声,不能乱我道心! 高贺见好就收,将银块揽到自己怀里,口吻热烈:“完全够了!以后那就是阁下朋友一个人的祖宗!贺言出必行!” 然后他就注意到对面那好看的青年深深看了他一眼。 当即心头一跳,一点一点垂下眼,视线放在对方随意搭在案几边缘,细长的十根手指上。心声纷乱:怎么了?难道是他说得不够诚恳,这人还是不放心,打算除掉他? 而许烟杪…… 兵部尚书身体一个趔趄,猛地抵住案几边沿,这才没有当众出丑。 许烟杪碎碎念。 兵部尚书被他这么念着,也微妙对高贺升起一丝羡慕。 这可确实是祖宗遗泽了。 高贺更心慌了。 怎么另外一个也深深看他了?不会是要杀人灭口了吧? 当即作出一副志得意满,眼皮子浅的表情:“茶快凉了,二位不喝吗?” “不必了。我们还有其他事情。” 兵部尚书起身,许烟杪也跟着站起来,高贺松一口气,连忙站起:“我送送二位。” 理所当然地,兵部尚书拒绝了他。 再接着,二人回到车上,对视一眼,都带着对即将到来工作的苦恼,开始探讨考题怎么出。 这题不能出得太简单也不能出得太难,不能过于生僻,但也不能让考生过于眼熟。 兵部尚书马车上的书在两人手里翻来翻去,急促的翻页声如同拨开草丛寻找失物,哗哗声不停地响。 正翻找着,马车猛然一震,急停下来,许烟杪一掀车帘:“发生了什么!” 车夫正要说话,一阵鞭炮声噼里啪啦响起,直接埋了他的声音。好一会儿鞭炮声才停,这时车夫才能说话:“方才有几个小孩在车前放炮,惊了马!” 兵部尚书沉下脸:“巡城御史呢?” 车夫当然不知道为什么平时负责巡街的巡城御史居然会不在。 许烟杪瞧了一眼。 兵部尚书眉头一皱,直接追出去开骂:“小兔崽子,滚过来!” 轰的一声,其他小孩都跑了,只有那礼部尚书家的孙子怏怏走过来,小声:“黎爷爷……” 尚书家的小孩,相互间早就认识过了。 兵部尚书:“你刚才是怎么回事,怎么和人在路上就玩起来了?倘若害人翻了马车怎么办!如此顽劣不堪,走!随我见你阿公去!” 那孙子垂着脑袋,一声不吭。 许烟杪低声问:“礼部那位尚书,真的会管吗?” 兵部尚书也压着嗓音,信誓旦旦:“肯定会!叔孙兄最讨厌自家人仗势欺人了,从不惯着孩子。” 许烟杪点头,似乎是信了。 然后兵部尚书就听到他在心里嘀咕: 兵部尚书:“????” 叔孙兄,你这是怎么回事呢?以前你不这样的啊!这不打我脸吗! 而且一群欧罗巴人,就算是外国使臣,也不至于如此礼遇吧?! 而那孙子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鬼祟地走过来:“黎爷爷,这都是我阿公交代的……” 小孩一副彬彬有礼,恪守忠孝节义的样子,完全不知道有人直接将他的事揭了个底朝天。 兵部尚书也震惊看着这小孩。 ——才七岁啊!说谎都不脸红! 那就更该管管了! 兵部尚书一把拎起那小孩衣领,转头看向许烟杪:“许郎,我先把他送去叔孙兄家里,失陪了。” 当天下午,据说从部门忙完的礼部尚书怒气冲天进了自家后宅,不一会儿空气中就充溢了一阵阵竹笋炒肉的香味,小孩的哭喊声响破天际。 许烟杪就着系统里显示的这顿竹笋炒肉,吃了足足两碗羊肉面! 晚饭时间,坊里大多数官员已经吃饱喝足,躺在卧榻上直打饱嗝。 正消化着胃里那碗饭,耳边猛然惊天动地一声响—— 左军都督佥事正在自家院子里消食,冷不丁听到一声骂皇帝糊涂的话,脚下一颠,整个人直接扑了出去。 完全是靠武将强硬的身体素质,单脚蹦跳着身体前倾,在摔倒之前一把攀住家丁的肩胛。 许烟杪那边又没有动静了。 在他前后左右住着的官员差点急上了火。 什么糊涂!你说啊!!! 这不止是皇帝的事,还事关储君啊!!! 别说了一半又不说了!太子不能出事的! 翌日。 许烟杪进了朝房时,大为震惊。 住在他附近的大臣们:“……” 你说这怪谁? 许烟杪当然不知道这怨自己,到处瞅上一眼,就看到礼部尚书满脸愁容。 破费? 户部尚书捕捉到关键词,看了礼部尚书好几眼。 礼部尚书闹了个大红脸,尴尬地低低解释:“我孙子昨日在道上放炮,吓了不少人,得一个个去赔礼。” 户部尚书投去一个怜悯的眼神。 家里小孩不好教啊! 一群官员齐刷刷转头,正看到太子踏进朝房。好几个舍人簇拥在他后头。 太子一眼就看到那挤在了人群缝隙中的熟悉面孔,嘴角微抽。 又不是他想的,但最近东宫来了那个叫秦筝的女医负责照料他的身体,天天盯着他早睡早起,半点不肯放松。 如果是宫里的太医还会顾及他身份三分——而且,太医是男的,没办法留宿东宫。秦筝就不一样了,医箱一抱,跟在他后面,也不絮叨,就是静静看着他。太子妃知道秦筝是来养护太子身体的,不仅不阻止,反而乐见其成。 熬夜不能熬夜了,喝酒不能喝酒了。太子只能默默地早睡早起,起床后还被盯着打了一套五禽戏。吃饭的时候对方也在席中,从那天起,他的身体不能吃的东西就基本没出现过在餐桌上了。 效果挺立竿见影的,他好久没胃疼了,身体也松快了不少,以前会整夜整夜的咳嗽,现在四五天内总能睡上一两次囫囵觉了。 但…… 太子内心哀嚎:辣的不能吃,甜的不能吃,天天要啃姜暖胃,这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还好秦筝没办法跟着他上朝。 太子拿出路上买的馒头,三两口就着咸菜吃完,感受到嘴里的咸菜味,差点感动到落泪。 是的,不仅辣的甜的不能吃,过咸的也不行,什么咸菜、腌腊干货都得忌口!偏偏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他就好这口。 ——堂堂太子,想吃口咸菜都要偷偷摸摸,这像话吗! 太子捧着咸菜馒头,刷刷开干。听到这心声后,吃得更用力了。 眼里隐约泛起泪花。 堂堂太子,不仅吃咸菜要偷着来,还要被人看热闹!这像话吗! 许烟杪看了太子一眼,就躲进人群里,往角落钻。 ——这里舒服!方便吐槽! 太子漫不经心地吃着咸菜馒头。 能有什么不一样的?他们还能把他切割开,查看胃和肝哪里有问题吗? 太子不屑一顾。 怎么可能,他都多大—— 太子下意识夹紧了腿,不用有人给他通便灌肠,肚子那里已经好似要翻江倒海了。 为什么!!! 为什么会有一个地方治病是这样的啊! 太子心肝都在颤:“没事……没事……” 可能是给百姓治疗潦草了一点,给太子总不会…… 太子忍不住后退一步,远离可怕的小白泽。 太子一张脸,煞白煞白的,两条腿难得抖得厉害。 太子摸了一把自己完好无损的脑袋,咽了咽口水。 这……那些御医真的不是和那个国王有仇吗? 听着就好疼啊! 太子:“……” 太子:“……” 太子:“……” 他当即丢掉馒头咸菜,转身就往宫里跑。 爹—— 我错了QAQ 我这就好好治病!!! 作者有话说: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胃病禁甘、肺病禁苦 * 中药学是发展的科学,自秦汉时期就开始不断采用“西域”药品,丰富、发展中医本草学内容。所谓“西域”,狭义的讲指历史上的新疆,广义的就指古代中亚。我们将来自新疆,或经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我国的药,称之为西域药 ——《伏病肿瘤论》 * 此西北之药,治疾皆良。而西域医术号精,药产实繁。朝廷设官司之,广惠司是也 ——《至正集》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医生曾把禁食作为治疗发热的手段,后来这种几乎不吃不喝的治疗方式逐渐流行,结果是让尝试它的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古代人的一天》 * 公元前,生活在地中海附近的人们会把在特殊时间地点采集的黏土当作解毒药贩卖。这种黏土是否真有疗效不能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其中一定有相当多的细菌,甚至寄生虫。 ——《古代人的一天》 * 19世纪,以使用冷水为核心的疗养方式风行欧洲。那时的人们会将一件宽松的睡袍放入冷水浸泡,然后给病人穿上,任由他们在疗养院里闲逛甚至睡觉。 ——《古代人的一天》 * 大脑中血压升高引起了中风,根据当时那个年代的治疗习惯,要马上给中风的病人放血降血压,或者是用灼热的烙铁烫病人的脑袋从而减轻脑内的疾病。 ——《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与开明统治》 * 祖师爷盖伦推荐放血的量是每天500多毫升,大概就是一可乐瓶子的容量。没有什么病是放一瓶子血解决不了的,一瓶不行就两瓶。放血也不仅仅是放血,理发师还需要拿过来闻一闻,拿舌头尝一下,这也算诊断病情的一部分。有些理发师会在自己的窗台上放一碗血作为广告。所以你可以想象,那些理发的店铺应该是到处都有血污,到处都有苍蝇在飞。后来英国政府不许他们这么做了,放出的血液都被倒进了泰晤士河。 ——《戏很多的医学史》 * 当时的外科医生们往往比较激进,胆子比较大。中世纪的一位医生写道:“放血可以清醒头脑,增强记忆,清洁肠胃,消除大脑水肿,温暖骨髓,锐化听觉,止住泪水,增强决断力,发展感知力,促进消化,改善嗓音,驱散麻木,赶走焦虑,滋养血液,排出毒素,益寿延年……它能消除风湿,摆脱瘟疫,治愈疼痛,甚至能让尿液干净清澈。总之,请常试之,方知余言不谬也……” ——《戏很多的医学史》 * 当时的人都深信不疑,治病不就是发汗、呕吐、通便灌肠、放血吗? ————《戏很多的医学史》 * 1585年,54岁的查理二世轻度中风了,随即12名医生对国王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治疗。 首先,御医们割开了国王的血管,放了足有一个半品脱(约850毫升)的血液,紧接着给国王喂了催吐药,令国王呕吐不止。 医生一看,怎么病还不好啊,这还是□□不平衡啊。他们找来茴香、肉桂、豆蔻、紫罗兰、甜菜根,加上少许盐,熬了一大锅。这是给国王熬汤?不是,这是熬药,也不是给国王吃

相关推荐: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红豆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沉溺NPH   深宵(1V1 H)   顾氏女前传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猛兽博物馆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