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我靠开马甲拯救世界 > 第108章

第108章

这像话吗! 老皇帝下意识:“好!!!” 声如洪钟。 还美滋滋地想:我儿当年混迹市井的看家本事还没丢,上得朝堂,下得街市。好,不愧是朕的儿子! 然后就看到那些年纪大的大儒们转过头来,幽幽地看着他。 老皇帝:“……” 他虽然人挺混不吝,但确实尊师重道,也教儿子尊师重道。当下拿过奏表假装是在看奏折,还用手推了推眼皮,浑然天成的一副看奏表看得眼累的模样。 作者有话说: 关于倒卖军饷、倒卖武器这个,参考自,事实证明,只要胆子大,哪怕头顶上老大是汉武帝,都敢搞这事() * 贺子敬声代父为太仆,骄奢不奉法,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 ——《资治通鉴》 * 第109章 城管大队来啦! 许烟杪条件反射转头,视线从太子身上转到皇帝身上,便见到对方在低头浏览奏表。 估计是看到比较满意的内容了,所以才叫一声“好”。 许烟杪对这个也不好奇,他更好奇的是太子今天要干什么,似乎挺斗志昂然的样子。 然后听了一会儿,发现是他月前就扒出来的倒卖军饷事件。熟得不能再熟了。而且,这件事无论是抓人判刑还是安抚将士,都和吏部无关。 许烟杪垂下眼睫,表面看着十分凝重,十分能唬人。 实际上…… 老皇帝:“……” 老皇帝:“……” 你不要太过分了! 以前从九品偷偷懒也就算了,都从五品了,怎么还好意思打盹! 才十九岁,懒懒散散像什么样子! 老皇帝冷笑一声。 早安? 我都还在干活呢,你想早安?做梦! * “倒卖军饷、火器罪无可恕,一应涉事人等,该杀的杀,该判刑的判刑。” 老皇帝先定下基调,随后朝堂中与这些工作相关的官员便开始上奏该怎么怎么处理,拿出流程来,皇帝只需要负责审核及批准就行。 但是这和吏部,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许烟杪放心地打盹。 老皇帝冷不丁开口:“这些罪官空出的位置,由吏部安排人上任。” 捕捉到关键词,许烟杪一个惊醒。回忆一下刚才皇帝说了什么话后: 老皇帝:“?” 胡说!哪里没有吏部的……等等,好像真没有了? “……” 老皇帝憋了又憋,突然一个开口:“将士们非行军时是一日二餐,每十日或赏一斤猪肉,一斤黄酒,如今朕欲将之改为一日三餐,猪肉与黄酒为五日一赏。” 群臣讶异。 兵部那边迅速反应过来:“陛下英明!” 然后就是武将们,举双手双脚赞同。 户部那边虽然没有反对,但委婉地提了一下:“陛下,军费从何而来?” 老皇帝:“倭国那边发现了金山银山。” 那没问题了。户部尚书闭上了嘴。 ——这些待遇,夏朝的产出完全提供得起,只是朝廷没钱而已。 老皇帝:“嗯,这事就交给吏部去办吧。” 户部:??? 兵部:??? 吏部干这个,我们干什么? 许烟杪垂死病中惊坐起。 老皇帝不紧不慢地补充:“你们选人,你们办事,再出现倒卖军需一事,你们就自己摘了那顶乌纱帽吧。” “陛下息怒!” 吏部尚书连忙拜倒,吏部其他官员也纷纷下拜。许烟杪跟在其中,听着金台上老皇帝不含怒气的声音:“想让朕息怒,先把事情办好。” 老皇帝没好气地瞪了许烟杪那个方向一眼。 你知道就好!知道就少气朕! 老皇帝没作声,任由许烟杪的心声说完这个后,又漫无边际地去说其他事情,没有任何引导。 底下大臣便懂了——这是要他们拿出一些具体章程来,但又不能太过天马行空。要是提出每位士兵军饷加一百两银子的建议,士气肯定空前绝后的高,但是国库估计就要支撑不住了。 太子略作思索,冷静地走出:“陛下,臣收集证据那些时日,一直在想如何安抚军心,今有砖瓦,粗略抛出,以求美玉。” 群臣侧目。 难得,太子今天居然掺和政事了。 也是,这件事本就是他引出来的,都干了丁了,也不怕再说一说卯。 在皇帝微微颔首的回应下,太子继续:“臣以为,军饷稍稍增多一些便可,更多的是使士兵平日里过得舒心。” ——毕竟士兵要么难以出军营有钱没地方花,要么把钱都寄回家里了,自己的日子反而没过好。 老皇帝:“如何才叫舒心?” “夏有豆汤,冬有火炭,四季有衣。” 太子侃侃而谈:“黑豆最解暑热,若是夏日中每日能有一碗黑豆汤,想来定能缓解士兵操练时的疲劳。” “冬日寒冷,若能有炭火在侧,再烤个饼,便极为开心了。” “朝廷以往只发春衣与冬衣,若是改成四季有衣,岂非皇恩浩荡?” 大儒老师们目色欣慰。 能将心比心,就是个好上位者。如果他爹能别教他——比如和流氓耍赖这样丢人的事,就更好了。 老皇帝笑了一声,面上骄傲之色飞显:“此便是我夏家太子。” 群臣纷纷应和。 太子本人对自己地位的稳固微微忧心了一下,转念一想:没事,太子做一两件事很正常,而且这又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唯一需要忧心的是士兵的支持,但他们一般感激的也是皇帝,和他这个太子无关。 金台之上,老皇帝给锦衣卫指挥使使了个眼色。 锦衣卫指挥使微微拱一下手。 明白!在军营里宣扬,你们三伏天有黑豆汤喝,寒冬腊月有炭火烧,一年四季有新衣服穿,都是太子的功劳! * 已经得到最满意的东西了,皇帝便只是淡声问:“可还有卿家建言?” 接下来,不少大臣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约莫七八十条,但最后通过的,只有两条。 第一条是给军中设立军医。 行军打仗的时候军中自然有随行军医,但打仗结束了,那些军医就会撤离。平时士兵想治病,要么自己掏钱找大夫,要么忍着捱着等皇帝施恩,派太医院的太医去军中治病,或者由总兵向朝廷申请拨来太医。 现在的话,军中平时也能有大夫免费治疗,一定数目之内的药材还可以去各州府朝廷设立的药局里免费领取。 第二条,就是给有成年男丁战死的家庭,免三年田赋。若是三年后家中依然没有成年男丁,便继续减免,直免至十年。 看着好像负担过重,但实际上,哪怕没有金山银山,朝廷都完全拿得出这笔钱。 毕竟免的只是田赋,剩下的口赋(儿童人头税)、算赋(成年人头税)、更赋(代役税)、訾算(总财产税)是不会免除的。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杂税,比如:每一户人家需得定期向官府缴纳茧丝;百姓开采铜铁此类矿产,按照收获比例进行征税;百姓想砍伐山林竹木,要交木税;打鱼也得收渔税;就算是去抓只鸟,都要征收羽赋……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就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记载他贤名时用的理由都是“免田赋”,百姓头上还有其他赋税是半点不提,好似不存在。 但这样子,在一众或是加重税、或是减些许田赋的皇帝之中,也的的确确是位明君了。 老皇帝习惯性地把今天自己在朝堂上做的事情和窦皇后一阵吐槽。 “我都不知道这些人怎么能说出口的,说是将每五日的犒赏从酒肉换成钱财,对于将士来说,日日辛劳操练,有一口热酒喝、一块肥肉吃,就是盼头。换成白花花的银子,看着是好事了,他们又留不住。而且说不得到他们手里时,本来是十两的,能有二两就不错了。” “还有!我就没听说过修整器械鞍辔需要士兵自己出钱的,还让他们自备平日演练时的火药铅子!这是前朝派来的细作吧。” “还有……” 一桩桩一件件,连窦皇后都愕然无语。 怪不得七八十条看法只能挑出来两条,像是让士兵自己掏钱买弹药练枪这种事情,它看着能用吗?! “不过,还好有许烟杪那臭小子稍微分了一下忧。” 窦皇后适时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老皇帝喜笑颜开:“他当时在心里想了什么城管监督抚恤,什么由退伍军人担任,我琢磨着可行。利益相关,让卸甲人进衙门,平时巡街的时候路过死事之家,聊上一聊就知道他们有没有拿到抚恤,到时候谁敢向抚恤伸手,他们就敢剁了对方的手。” ——毕竟,就算不论战场上的情谊,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抚恤问题。你不计较别人的抚恤能不能守住,等到你自己的抚恤下发时,也没人在乎钱财有没有到达你家人手里。 窦皇后都有些意外:“许侍中年方十九,洞悉人心之深邃,剖析事物之精准,此份才情,实属世间罕见。” 老皇帝哼哼唧唧:“混小子洞悉什么人心,他见过太多东西,便信手拈来了。” 皇后微愣,看向天统大帝。 帝王半是叹息,半是感慨:“白泽见多识广,于他而言恐怕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才会听到卸甲人,便想到可以用其来管理城中治安。” “——那见识,乞丐皇帝比不得,皓首大儒比不得,有时候朕也很想知道,他眼里到底望见过何等天地,在大夏时,才会什么都没放在心上。” 作者有话说: 十年免税这个,汉文帝还给全国免过农业税,免了十一年。 (当然,其他税没有免。尤其是人头税这个西汉税收大头) 以下()这段只是作者个人猜想,不保真: (农业税收取消的情况下,百姓粮食变多了,变多了之后就有能力多生孩子,然后人头税的总数也就变多了。 所以汉文帝敢直接免农业税) * 军队待遇,参考: 阵亡军士每名给存恤银十两,于族管。将官衙门立一忠义石碑,备录死者姓名,其妻守子幼者,给以全粮优养,有妻无子者,月给谷五斗,冬给布一疋,净绵三斤,再嫁者免给。 ——《吕公实政录·卷八》 * 黑豆最解暑热,自立伏日起伏尽曰止。一个月内每十人给与一斗,火头领去,为军壮煎汤之用。 ——《吕公实政录·卷八》 * 军中十日一犒师,万军一犒,费银三百两,宽然有余。 黄酒煮熟,每人一斤,猪肉煮熟,每人一斤。择于宽大所在,分二十处,一班五十,点名排列给散。即令酒家、屠户、厨行伺候二日,各有赏赉。 十犒费银三千两,三军之士,何等欢欣鼓舞。今之赏犒皆银,每次常以万计,然不足以激劝众心,徒多无益耳。古者击牛釃酒数飨军士,知此义哉。今乃以牛羊土芥使人而以死驱之,悲夫。 ——《吕公实政录·卷八》 * * 天圣七年,法寺裁定诸军衣装,骑兵春冬衣各七事,步兵春衣七事、冬衣六事,敢质卖者重置之法。 ——《宋史

相关推荐: 致重峦(高干)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云翻雨覆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鉴昭行   蔡姬传   捉鬼大师   屌丝的四次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