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 唯有伊拉拉这个美洲土著格格不入,倍感寂寞。 他有些困惑地看着这些大夏人:怎么突然就抱着那些地里挖出来的东西又哭又笑了? 玉米是太阳神,抱着祂又哭又笑他能理解,但其他两个东西,怎么也引得他们那么大反应? * 伊拉拉会被邀请来大夏,自然是秦关和谢洛水商量过后,决定请个土人来教导他们怎么种植土豆、玉米、红薯。 除了种植,还有如何储存,如何选种,这些如果靠他们自己摸索,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才能推广。 虽然他们语言不通,但可以一个做,一个跟着学啊! 比如,巴拉圭人就掌握了一种土豆冻干技术:把土豆洗干净再冷冻,化冻后挤干水分,在室外晒干。这样就能长期储存土豆了。 ——这个方法,他们至少用了两百年。 还有土豆病害——他们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形容这事,他们只知道曾经有一个部落,只种一种土豆,那个部落后来就饿死了, 美洲的土地上有数百个品种的土豆,在巴拉圭人热心的引导下,谢洛水等人成功挑选了十来种土豆带回华夏。都是个头大的。 “谢洛水!”老皇帝一手拿着红薯,一手招呼她上前。 谢洛水约莫猜到了什么,心脏猛地一跳,硬是愣了十几个呼吸都没回过神来。 老皇帝对此很有耐心。 他依旧带着微笑看谢洛水,直到谢洛水回神,小跑到他面前。 老皇帝打趣:“朕瞧你若不是在朕面前,都想跑着跑着翻个跟头了吧?” 谢洛水大大方方,笑着说:“回陛下,洛水确实极为兴奋。” 老皇帝也笑了:“确该兴奋。” “封侯受赏。朕不食言。” 谢洛水的手指扣紧手心,发声都有些艰涩:“臣,谢陛下厚恩!” “哈哈哈!先别急着谢,你还不知自己该封什么侯呢!” 天统大帝朗声大笑起来。脸色突而一肃:“谢洛水上前听封!” 谢洛水脸色突然平静下来。 仿佛已经做过千百遍那样,沉稳地上前,跪下。 大帝垂眼看她:“有功乃得封侯。今谢氏洛水远赴海外,历时二载,得回神种。大功!封洛县县侯,食邑五百户。” 仿佛有着什么声音冲击着她的耳膜与心脏,每一声心跳都像是要撞出喉咙。 有那么一瞬间,谢洛水脸上的表情和脑海中的思想都化作空白。 她似乎听不到其他声音了,只能抓住一句“封洛县县侯”。 此刻她感觉自己仿佛风中的草芥,轻飘飘,晃悠悠,不争气得好似随时可以晕过去。 洛县是她从小到大住的地方,皇帝将她封在这里,就是为了让她能够衣锦还乡。 这还不够。 她再次听到陛下的声音。 “设渡海将军一职,阶从七品。特官封汝渡海将军。” 谢洛水没有吭一声,只是低下头去,重重给皇帝磕了个响头。 作者有话说: 最初的牛痘苗多采用牛□□旁的天然痘浆和已种牛痘的婴儿所发的痘痴,但受地域、气候、时间及供体的影响,既不能及时接种,又因痘苗质量不一使疗效下降。中国医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发现“粤东地势卑湿,不无疯疾(注:指麻风、梅毒等传染病 ),若误取其浆,传之无疾小儿,为害不浅。” ——《种痘术及其中外交流》 * 民国时期的数据更能反映清代的单产。民国时期,玉米、番薯新品种并未大面积推广,品种改良也是以稻麦为主,玉米、番薯仍沿用以往的农家种,在外部生产环境没有显著改变的前提下,民国的统计数字完全可见清代的一般水平。如吴宝华的统计简单运算后,可知玉米亩产为850市斤、番薯亩产为1000市斤;吴传钧的为玉米209市斤、番薯1125市斤;冯和法的为玉米151市斤、番薯993市斤;均能代表清代玉米、番薯一般亩产水平 ——《商贸演进视角下的货币金融变迁》 * 据1935年对甘肃32县马铃薯的统计,种植528592亩,产量2985059担,平均亩产量572.2斤 ——《农村经济史研究:以近代黄河上游区域为中心》 * 印第安人还发明了一种土豆冻干技术:将土豆清洗、冷冻,化冻后用脚踩踏挤出水分,再在室外晒干。这种风干脱水的土豆能够长期储存,不再受季节的限制,可以应对天灾人祸,也有助于王国大兴土木 ——《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 * 土豆在美洲原产地有几百个品种,爱尔兰偏偏种植了一种名为“垄坡”(Lumper)的单一品种。疫情暴发时,根本找不到其他能够抗病的替代品种。在没有农药的年代里,病害第二年注定会在田间重新开始。8545年爱尔兰岛的土豆减产1/3,第二年和第三年疫情持续暴发,愈演愈烈,土豆几近绝收。 ——《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 * 从前农民都喜欢从北方引种土豆,因为北方气温低,种薯感染病毒程度较轻,引种成功率更高。 ——《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 第145章 告老还乡后,我写点回忆录记载同僚的糗事,不过分吧? 我想封侯! 我会封侯! 我将封侯! 我封侯了! 谢洛水穿着她那身侯服,踏着靴子,在堂屋里走得乱响。 她爹高兴地在屋檐下,大着嗓门和邻居嚷嚷:“是嘞!我闺女!封侯了!她还见了皇上!和皇上在一个地方吃饭!皇上给洛水赐了一个大宅子,我们明天就搬过去喽!那宅子我看过,哎呦,豁亮!” 她娘急急忙忙地从外面过来:“洛水她爹!快来看看,咱家母猪下的猪崽,屙白屎了!” “哎呀!”谢爹直接跳起来,就要跟谢娘出去,邻居笑他们:“女儿都要当侯爷了,怎么还管那两头猪?” 谢娘愣了下,困惑地说:“为什么不管?我家母猪好不容易养那么大的,它可能生猪仔了,之前半个时辰生了五六只!都是钱呢!” “嗐!有皇帝给你们洛水发钱!” “嗐,谁不知道呢。这不是闲不下来吗?洛水说了,家里的猪圈、菜地都搬到侯府后面院子里,我和娃她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规矩那是对外人的。” 谢娘笑得眯缝起双眼,看得邻居们一通羡慕。 谁能想到,养女娃娃还能当侯爷的爹妈啊!这女娃娃还是他们捡的,这是多么大的运气哦! 就在这时,有人上门:“请问谢侯可在?” 那些邻居顿时热心地:“在呢在呢!” “洛水丫头,快出来!” “嘿!还叫什么洛水丫头,应该叫侯爷!该改改名儿了!谢侯爷!有人找!” 谢洛水连忙出来,那人看到她,就笑眯眯递上请柬:“七日后是我家老爷八十大寿,请侯爷赏光。” 又拿出一个礼盒:“恭喜侯爷封侯。” 谢洛水看了一眼请柬落款,一个“窦”字,先接过礼盒道谢,又表示自己那天晚上一定会到,那送请柬之人才离去。 徒留谢洛水苦恼:丞相八十大寿,她送什么好呢? * 许烟杪也在苦恼:“高襄,你知不知道你舅舅喜欢什么?” 襄阳公主迟疑地说:“我也不清楚,但听我娘说,舅舅他平时经常练字,我送他最近京城很多人买的墨,应该没问题吧?” “应该……” 襄阳公主话音一转:“但是我也不知道这个墨舅舅府里有没有。回头我打听打听——我刚才又想到了一个!你说我请人将舅舅全家画下来怎么样,对于八十岁的老人家而言,应该很喜欢看到全家和乐融融?” 许烟杪:“三天画一幅画,够吗?” 襄阳公主:“……” 襄阳公主开始琢磨抢她哥的画像的可能性。 襄阳公主耳朵立刻竖了起来。 她小表哥,不就是那个脑袋不太灵光,用后庭夹金银珠宝送出去讨好花魁的蠢货吗,他又干了什么? 门外,路过吏部,打算来看一眼许烟杪的窦丞相下意识就想找趁手的棍子回去打儿子。 但还是努力冷静下来。 想点好的,他儿子可能没那个脑子想特别气人的礼物! 噗—— 忍住,不能笑! 襄阳公主死命掐着手掌,又突地信心大增起来。 那她根本不用担心什么礼物问题了,送的东西再离谱,能离谱得过轮椅吗! 一声轻响,两人扭头,就看到窦丞相推门进来。 外甥女立刻向舅舅投去怜悯目光。 窦丞相回以笑容。 只是这个笑容的感觉……襄阳公主琢磨了一下,看来那天上门不仅要带舅舅的八十寿礼,还要给小表哥带一下跌打损伤药。 许烟杪热情招呼:“丞相怎来吏部了?” “才向陛下告老还乡,离开前,来看一下你如今如何了。” 窦丞相说得很自然,却让许烟杪和襄阳公主简直大吃一惊:“告老还乡?” 襄阳公主急了:“舅舅!是不是有人说你什么了!” 比如八十了还赖在丞相位置不走什么的。 “你身体还康健,耳不聋眼不花,怎么就要告老还乡了!” 窦青笑道:“但我确实精力不济了。而且,年纪也大了,想多陪陪家里人,的确该从这个位置退下去了。” 而且有个话他没说。 只要他窦青一天坐在丞相位置上,家中后辈就一天不能担任高官——再是后族,皇帝也不会允许一家人垄断朝中大官的位置。 倒不如识趣一点,从丞相这个位置上退下去,他那个妹夫会好好荣恩窦家人。 看了一眼小白泽,倒是有些可惜。 ——以后再也听不到那么有趣的八卦了。 窦丞相微笑着对许烟杪眨眨眼睛:“我快离开朝廷了,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果有人能送我一本书,里面有些离奇故事就好了。” 许郎当场爆哭: 窦丞相微微一笑。 襄阳公主望眼欲穿:舅舅!我呢我—— 窦丞相笑容僵硬住了。 别啊!不用那么用心的! 你随便给我说一下村里县里的热闹就行了!用不着直接上人祖宗! 窦丞相咳嗽一声,好像只是关心许烟杪作出的提醒:“书中有些许趣闻便可,不必过多费心,你……” 窦丞相:“真的……” 按察佥事身边爆发出短暂的惊呼,按察佥事本人一拳砸桌子上,咬牙切齿:“个老逼登……” 其实很多官员退休后都会写回忆录,里面记载了不少趣事,很多史料就是从里面翻出来的。 但是你别让人知道还好,被人知道了,就怪不得他们报复回去了。 等着!他也写!你窦丞相也没那么“清白”! 窦丞相想到自己回忆录里记载的东西,哆嗦了一下:“咳,许烟杪,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连带着把桌上那碟子瓜子一起顺走。 许烟杪:“啊,好,我送送……” “不用,你公务也繁忙,
相关推荐:
鉴昭行
凄子开发日志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大胆色小子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