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心一样。 眼看着郑向东疯疯癫癫地跑远了。 姜家人都沉默了,“娘?他?” 姜母恨声道,“不管他,他死了都跟我们家没关系。” 要不是他,他们家舒兰何至于嫁那么多远。 她这辈子,都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舒兰一面。 蒋秀珍她们面面相觑,“可是——” 未尽之语,姜母明白。 那是怕真出事,到时候又会沾在他们家舒兰头上。 什么红颜祸水,什么狐狸精啊! 这和他们家舒兰有什么关系? 难道,他们家舒兰长得漂亮,就该受这些非议吗?戴这些帽子吗? “把人都喊回来吧?另外,把老三叫回来,让他去追郑向东,只要没死就行,放外面,不管他。” 一个小时后。 姜家老三没追到郑向东,倒是从邮局,搬回来了一堆的东西。 就差把他整个人都给挂满了。 这会,家里正在开家庭会议,他一回来,顿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老三,不是让你找郑向东吗?你拿他东西做什么?” 姜母有些生气。 他们都说好了,家里绝对不会收下郑向东任何东西。 姜家老三冤枉死了,“娘,这可不是郑向东给的,这是小妹寄的,我去找郑向东,刚好碰到之前邮局的人,人家让我去取货。” 屋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蒋秀珍之前只顾着和家里人说,舒兰怀孕的消息,倒是舒兰寄东西的事情,忘记得干干净净的。 她猛地一拍脑门,“瞧我这记性,这确实是舒兰寄的,之前舒兰电话有说,但是我给漏了。” 这—— 大家面面相觑。 姜母一边埋怨,一边打开,“舒兰也真是的,都说了海岛那边偏僻,买东西不好买,还往家里寄东西做什么?” 包裹一打开,就是扑面而来的海货味。 带着一股咸味。 先是打开了一包干虾,他们不认识,但是却知道这虾都是好东西,一个足足有成人巴掌大,着实是让人吃惊。 光虾就分了三种,大的中的小的。 还有一袋子海带,晒干了,上面沾着厚厚的一层白色的盐。 还有一兜紫菜? 一袋子瑶柱,这些他们都不认识,但是姜舒兰却极其贴心,在每一个袋子上都标注了名字和吃法。 甚至,还有一大袋子芒果干?反正他们没见过,上面是这样写着的。 最后一袋子则是布料,是那种灯芯绒,靛蓝色的,上好的花色,整整一匹。 这—— 屋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孩子们开始咽口水,这些看起来就好好吃啊! “舒兰,怎么寄这么多东西?”不知道是谁先开口说了一句。 这些吃食,怕是都不便宜吧? 甚至,都是南方的货,他们在北方,见都没见过的那种。 姜母摸摸这个,摸摸那个,心里面说不出的滋味,“舒兰,虽然出嫁了,但是还惦记着大家呢?” 家里何尝不是呢? 老大媳妇给舒兰攒了不少好东西,老二媳妇攒了一袋子的好黄芪,人家收药人上门收,给了高价,她都没舍得卖。 老三媳妇给舒兰做了好几套衣服了,她自己都没舍得用的料子,但是却舍得给舒兰了。 至于,大哥二哥三哥也没闲着,老大去了水里基建,做工半个月没要钱。 要了十斤细粮,就是五常米,他们这边也很少吃到的。 老二上山下了套子,攒了几只兔子,做的腊味,还没舍得吃,也是给舒兰留着的。 老三天天在外面溜达,偷偷换了一下票,也是给舒兰攒着的。 “往后,你们念着你妹妹的好,你妹妹也同样也念着你们的好,舒兰不是个白眼狼,你们对她的好,她也一直都记着在。” 姜母一瞅准机会,就给家里人洗脑。 姜家人其他人自然知道的。 姜母摸了摸那灯芯绒料子,是好料子,他们这边卖得极贵。 摸来摸去,到最后,终于拍板,“给孩子们做新衣服,从大孙子开始,往下做三个,在小的——” 姜母在几个小孙子脸上停留片刻,“到时候就穿,你们哥哥剔下来的。” 乡下就是这样,衣服宁可往大了做去,这样小的能捡大的剩下的穿,也不能往小了做去。 因为,大地不能捡小的穿。 姜母这话一落,几个小的有些失望。 “可是,姑姑写得有,让我们每个人做一件。” 老三家的老幺,拿着一张纸条,悄悄地递过去。 这—— 姜母不识字,递给老三看,老三一看,“还真是。” “娘,要不就按照舒兰说的,一人做一件,我们家老幺,还没穿过新衣服呢!” 这话说得怪可怜的。 姜母也犹豫了下,看着孙子那巴巴望着的小脸,“行吧,那就一人做一件,你们要记得你姑姑的好。” 姜家小孩子们顿时笑开了花。 姜母给他们一人掰了一块芒果干,便打发他们出去了。 她不知道的是,这一块芒果干,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童年,拿出去一块芒果干,他们就是大队里面最靓的崽。 孩子们一愣。 姜母便说起了正事,“舒兰怀孕了。” 这话一落,姜家人先是一喜,连带着姜父的烟袋锅也跟着掉了,都没反应。 “好事,这是天大的好事。” “就是,我想去看舒兰——”姜母有些迟疑,“不知道女婿那边,方便不方便?” 毕竟海岛是部队,她是外人,不知道能不能上去? 这话还未落,外面就传来一阵敲门声。 是于主任。 一进门,就直接道,“蒋同志刚走没多久,周团长就再次打电话过来了。” 这话一落,姜家人齐齐地看了过去。 于主任开门见山,“周团长托我,跟你们带话,想问问姜婶子,你愿不愿意去海岛照顾舒兰?如果愿意的话,周团长那边就直接打申请报告,在订票,来接您。” 这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递了个枕头。 姜母原先还在想着想去岛上照顾舒兰,这下,周中锋消息就传来了。 姜母一拍大腿,“真的?中锋真这样说?” “是啊,婶子,我还能瞒着你不成?周团长不确定您这边能不能来,他还是私底下打电话提前过来问的。” 这话一落,屋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周中锋这是真细致妥帖啊! 姜母立马答应下来,“去,怎么不去?” “我去跟我女婿回电话!” 姜母风风火火的,这下姜家人倒是着急了,“娘,您走了,家里可怎么办?” 姜母一直都是家里的主心骨,姜父就只负责给人家看病,姜母则是负责抓屋内的这一把。 “怎么办?凉拌?家里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儿,你们媳妇谁不会?到时候我把粮柜钥匙交给你们,老大媳妇,老二媳妇,老三媳妇,你们一人轮一天看管。” 这不存在偏心,反正的大家都是公平公正的来。 姜父突然道,“我也去。” 这话一落。 屋内又安静了下来。 “不是,爹,娘去了能照顾舒兰,爹,你去了干啥啊?” 爹哪里会照顾人啊? 姜父,“我有医术,我就不能照顾我闺女啊?保胎安胎都是我。” 怎么? 就婆娘想闺女,他当爹的就不想吗? 照样想,晚上婆娘想闺女想得睡不着的时候,他也是睡不着。 只是,婆娘说出来了,他没说出来而已。 闺女在的时候,他一天只换一次烟袋子,闺女不在的时候,他一天换三次。 旁边的姜四哥想说,他也想去。 被姜父一个冷眼瞪了过来,“你还是在家,铁蛋儿那边,我会帮你好好看着的。” “另外,老婆子再让人去换一些五常米和松子,我闺女爱吃,我去跟老伙计们换点鹿茸,蜂蜜林蛙油。” 这些都是他们东北的好东西了。 也是姜舒兰怀孕需要的东西。 至于,人参就不用还了,舒兰那边有一根人参王,再也没有比那更好的了。 想到这里,人参王太补了,平时也吃不了。 姜父索性吩咐,“算了,我再去山里面找两根新鲜的小人参,能炖汤直接补的那种。” 这—— 旁边的姜家人不满意了,“爹,我们也想去。” 爹娘都走了,去看舒兰了,留他们在家干啥? “去个屁,我和你娘自己的生活费都负担不起,你们去了,谁养你?想让中锋养你们,想的美,都给我在家好好挣钱,不然我和你娘怎么去得了海岛。” 这—— 简直就是□□,法西斯。 大家极为不满意,但是在姜家这个大家庭里面,姜父和姜母,代表着最高话语权。 旁边的于主任听了,忍不住咂舌,他算是再次明白了。 姜家宠女儿的地步了。 五常米,就是他这个公社主任,都不一定能天天吃得起,五常米产量少,供不应求。 这也是本地人认识熟人,才能托关系换一些。 人参就不更不用提了,人家当救命宝贝的东西,姜父给他闺女补身体。 还有鹿茸林蛙油,这些哪个不是好东西? 见他们都商量好了,于主任道,“那就这样说定了,我去给你们开远行证明,你们这边,如果去两个人的话,记得跟周团长提前打招呼,他那边上岛,也需要和部队打申请的。” 姜父点头和于主任道了谢。 姜母则是抓起一把芒果干,递给于主任,“领导,你尝尝,这是舒兰他们寄过来的。” 于主任早些年当兵的时候,吃过芒果干,这一晃都好多年了。 这会,看到芒果干不由得有些愣,他也没客气,直接接了过来,咬在嘴里还是那个味。 酸酸甜甜的。 带着回忆。 于主任忍不住感慨道,“叔婶,你们就放心吧,你们家舒兰嫁给周团长,绝对没错。” “你们算算,上次周团长来才多久啊?现在直接从副团长升到团长去了,就他这升职的速度,你们家舒兰嫁给他,不说说是官太太,但是起码这辈子衣食无忧,是没问题的。” 这话,当丈母娘的都爱听。 姜母高兴啊,一高兴,连带着虾也给于主任抓了一把。 这虾,于主任没要,“好了
相关推荐:
呐,老师(肉)
蛇行天下(H)
医武兵王混乡村
妇产科男朋友
罪大恶极_御书屋
妙拐圣僧
炼爱(np 骨科)
恶女嫁三夫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病娇黑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