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用棍儿就够了。” 这年头四处治安都不好,所以她背上也挂着防身的金属棍,必要时一套秦家棍抡出去,威力杠杠的。 罗恩和希娃拄着登山杖跟在一旁,如今他的体力也比以前好很多,满脸自信道:“我也带了枪。” 希娃臭他:“可惜射十发,有八发都会脱靶。” 罗恩面红耳赤,说些“那是我练的少”、“多喂点子弹技术就能提升”之类的话,听得大家伙都笑起来。 一行人说笑间,走走停停,总算在天黑前到了山顶修道院,秦追就跑去逗这里的圣伯纳犬。 这些大狗狗很友善,尤其秦追这一世自带动物亲和力,很轻松就和它们交上了朋友,玩到吃晚餐时还恋恋不舍。 秦简把他从狗窝里拖出来:“你这孩子,小时候都没发现你这么喜欢狗,那时候也没见你喊着养一只。” 秦追:因为小时候忙着养其他孩子,以及被你们养,所以对狗的渴望不是很猛烈,这不是长大了嘛。 修道院一直有款待登山者的服务,交点钱就可以在这里住宿和吃饭,晚餐算不上丰盛,只有黑面包和煎蛋,秦追并不嫌弃,吃完以后收拾碗碟去洗了。 院子里的老修士已经很老了,居然还记得秦追和知惠的样貌,在秦追洗碗时,老修士问他:“你身边那个小提琴拉得很好的朋友呢?” 秦追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然后意识到他说的是菲尼克:“菲尼克斯在北美,修士,您问他是有什么事吗?” 老修士呵呵笑道:“只是好奇,他上次在这里拉小提琴的时候,我听出他是给自己喜欢的人拉琴,现在他和爱人过得还好吗?” 秦追随即一怔,耳根浮现热意,他捏了捏耳垂:“嗯,他追到自己的爱人了。” 深夜,知惠和秦简、希娃住在一起,秦追和罗恩一间。 六人组的小弟弟如今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导演,正在准备他的第二部电影,有秦追盯着,他倒是不敢熬夜,却也坚持在睡前再次修改自己的剧本。 秦追只叮嘱他看东西时头抬起来一点:“就算成年了,也要担心近视风险哦。” 罗恩应了一声,没有抬头:“寅寅,我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你来帮我看看。” 秦追接过他的剧本,凝神细看。 这个剧本的原型无疑是埃米尔的小说,他在参加欧战后,被战争中的许多事情打动,因而在战后开始写一本名为《谁能不死》的小说,用男主角从叛逆青年走向成熟的文学工作者做主线,再搭配两条亲情线、两条爱情线,讲述那些他在战火中见证的亲情与爱情。 小说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对应了标题——“谁这一生能够避免死亡?不能,不能,唯有爱能永存,愿我们这些战争的幸存者能从痛苦走向幸福。” 经过数次修改,这本小说最近即将出版,而罗恩提前买下了电影改编的版权,现在正在改变的就是《谁能不死》的爱情线之一。 这条线的女主是个如《悲惨世界》中芳汀一样的人物,她被苦难的时代压迫着,不得已将孩子送去孤儿院,之后又经历了丧偶,卖身,去棺材铺打零工,一直生活在黑暗中。 而男主是个面包师,他在幼时与凯撒琳分开,直到欧战到来,他上了战场,而女主为了寻找儿子上了前线做护士,女主经历千难万险救下了儿子,又在医院中碰到了男主。 秦追微微笑起来:“原型是凯撒琳和马丁吧。” 罗恩将灯调亮:“是啊,我和埃米尔都想在故事中给他们一个好结局。” 秦追轻声说道:“罗尼,如果将来我的故事没能得到一个好结局,你就以我为原型,写一个幸福结局的剧本吧。” 罗恩动作一顿,看向他的哥哥。 秦追,六人组无人质疑的大哥,他是他们之中最成熟的那个人,甚至可以说他是六人组性格底色的一部分,如同纽扣般将其他五个性格各异的兄弟姐妹连起来。 以导演的目光来看,秦追的一生还不算长,却已经精彩至极,不论是幼时的家破人亡、拜师强大的武师学艺,还是后来以心脏外科手术惊艳申城,还有以戏红遍长江以南,都足以让人们称他是个“精彩人物”。 再后来的横跨西伯利亚、欧洲,奔赴瑞士拯救自己的弟弟,以及这一路上跨越的艰难险阻,更是一段电影也不能完全呈现的故事,是独属于六人组用勇气描绘的无人知晓的史诗。 罗恩看着哥哥在在灯下的侧影,他是如此美丽,神情温柔而宁静,透着股认命。 “罗尼,我爱上了菲尼克斯,我已经决定不顾后果与他相爱,说不定未来的某天,我和菲尼克斯同性恋的身份曝光,会让我们从此被人类社会排斥,我现在获得的荣誉和应该能很顺遂的人生,也会波折横生。” 罗恩心中惊讶,但很快平静下来:“你还是爱上他了。” 秦追承认道:“嗯,我第一次投入到爱情之中,现在只要想起菲尼克斯的名字,我都觉得心里是甜蜜的,我爱上他了。” 罗恩上前握住他的手:“我会支持你们的,无论以后发生什么,我都爱你们,我会为你们的爱情保密和保驾护航,每天都祈祷你们能走到幸福的结局,寅寅,你别怕,你是天使,命运会眷顾你,你的爱情一定会有好结局的。” 秦追看向他,笑了一下,抱了抱这个弟弟:“谢谢你,罗尼,知道我谈的是一段被祝福的感情,我就安心多了。” 罗恩抱着哥哥,心里想起格里沙。 格里沙也喜欢寅寅,可是早在他选择回国的那一天,罗恩就知道格里沙在追求爱情和祖国之间选择了祖国。 是格里沙自己做好了选择,放弃守在寅寅身边,也放弃对寅寅告白的机会,但他会一直爱着寅寅的,因为他是那么固执,罗恩有些为自己的小熊哥哥感到难过。 阿尔卑斯山之行还算有用,下山的时候,知惠脸上那几颗因为焦虑憋出来的痘痘就只剩痘印了,秦追回去以后给她抹点药膏,过阵子就能消了。 秦简安排着下山后的行程:“我有个学生说他住的那条街上有一家很好的法式餐厅,孩子们,今天简妈妈请你去吃法餐。” 知惠高高兴兴行了个法式军礼:“干妈万岁!” 然而到了山脚,众人遇到了一个老人,他一身黑色西装,戴着高礼帽,站在马车旁边,真是个风度翩翩的老绅士,一直探着头看他们。 秦追惊讶地迎上去:“校长?您怎么在这里?”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校长一把拽住秦追:“泰格,你这几天跑哪去了?oh我的上帝啊,瑞典给你和知惠拍了电报!电报局联系不上你,一路找到了我的办公室!闵可夫斯基又去住院了,天呐!” 也不知这老头哪来的力气,鸡爪子一样枯瘦的手拽得秦追都有点疼,他语无伦次,秦追费了点劲儿,总算听明白了他的话。 诺贝尔委员会那群老头子之前也在纠结,到底要不要给秦追这个黄皮肤的年轻人颁奖,就这么纠结了几年,他们发现需要纠结的对象又多了个黄皮肤的年轻姑娘。 可是他们是在太年轻了,按照科学界的传统,一个科学家最有希望做出成绩的年纪是20岁到40岁,这个阶段的人类精力充沛、思维敏捷,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越来越强,也就是说,这对兄妹还在上升期,鬼晓得他们以后还能搞出什么玩意来。 纠结到最后,推了这帮老头的反而是知惠的奥运金牌,一个女孩获得奥运金牌不算什么,但如果她是科研界的人,这个跨界就很有话题度了。 老头们一拍桌子,不纠结了,一口气全颁了吧,这样以后搞科研的同行们在别人说“你们都头脑发达四肢简单”时,就可以拿天才少女洪知惠去堵那些人的嘴了。 就这样,胰岛素项目组的三人,提供思路的知惠、提供实验室的闵可夫斯基、帮忙一起做实验的秦追,齐齐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闵可夫斯基这么多年都在陪跑,一听到这个好消息就咯喽一声晕了过去,所以校长说他又住院去了。 秦追听到以后还没来得及回校长的话,就听到身后传来妈妈和希娃、罗尼的惊呼。 “知惠,知惠,你醒醒啊!快,掐她的人中!” 作者有话说: 第249章 摇人(一更)[VIP] 以往诺奖在10月公布诺奖名单时, 所有人都会盯着秦追,看他今年是否还会继续陪跑,令秦追不胜其烦。 本来心态还挺好的, 让人这么一盯着, 都要变得不好了。 谁知道等奖项真的砸到头上的时候,好嘛, 日子更热闹了! 从10月到12月,秦追感觉自己四周就没安静过,记者的采访汹涌而来,让他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秦追挑挑拣拣,在系主任和校长的推荐下接受了其中几家报刊的采访。 采访开始前,他和菲尼克斯通感, 在对方的建议下换上西装,打了领带,确保自己看起来形象得体。 平时病人来找他拍合照时, 他的形象糟心点也就算了,但这次拍的照有极大概率是要传回国内的, 说不定以后还要上个教科书啊什么的,那么作为一个中国籍的诺奖得主, 他希望自己看起来能得体一些。 菲尼克斯看着镜中的秦追, 毫不吝啬赞美:“亲爱的, 你看起来俊美极了, 就像白瓷做的加百列。” 秦追笑了下:“你再夸我, 我就脸红给你看。” 砰砰砰。 室外传来知惠的喊声:“欧巴, 采访要开始了,你快点啊!” 秦追调节了一下袖扣:“那我现在就去让记者们评价一下菲尼克斯.梅森罗德的衣品如何了。” 菲尼克斯道:“去吧。”他隔空吻了吻秦追。 接着秦追阻止了斯奈德院长给他的挂号费涨价。 要挂他的号本来就不容易, 再涨价真的没有必要,秦追并不缺钱,因此就不琢磨怎么使劲从病人手上抠钱了。 除了这些事情,秦追还收到了欧洲许多名校的讲座邀请。 知惠收到的讲座邀请比他更多,因为她的话题度太高了,她是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的女主角之一,有一块射击奥运金牌一块自由泳奥运银牌,还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得主之一,有几所邀请她的法国大学在电报中明示“您演讲时尽管穿裤子,罚金我们帮你缴纳”。 秦追、洪知惠兄妹对此类邀请的回应是“今年没空,明年吧。” 这不是推脱,对着一群名牌大学生指点完人生后还有钱拿、顺带还能被这些大学颁布个名誉校友的头衔的公费旅游谁不喜欢?但他们手头是有课题的。 哈伯正在教秦追压箱底的真东西,想想祖国的饥饿现状,秦追无比希望自己能吃透化肥产业链的上下游,多吸收点知识。 知惠的外科技术随着年龄增长已经步入成熟阶段,她在斯奈德医院有一堆手术要做,而且她还要去照顾闵可夫斯基。 老头年纪不小了,血压更是他年龄的两倍,这回好不容易被人从昏迷中救醒,却嘴歪眼斜,当真是乐极生悲,还是秦追开方、知惠针灸,折腾了一个月才让他的嘴巴正回来,再严重点,他就要瘫了。 最重要的是,秦追要留在苏黎世等玻尔兹曼、米列娃、伦道夫的新版电子显微镜。 11月,电子显微镜小组出新成果。 伦道夫抹了把汗,对秦追说:“我们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放大10000倍了,那些细菌在我们的显微镜下纤毫毕现,我敢肯定,它会为人类打开全新的大门。” 秦追在他的指导下进行试用:“确实不错。” 米列娃骄傲道:“我们干得不错,对吧?” 岂知是不错,病毒的大小一般在30纳米到80纳米之间,看到病毒至少要10000倍的显微镜,现在这个倍数已经可以勉勉强强发现病毒的存在了。 医学会因为这个发现步入新的领域。 但要细致地对病毒进行观测的话,就需要5万到15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了。 秦追道:“我要买一台这样的电子显微镜摆在我的实验室,不过它的倍数应该还能提高吧?我需要更高倍数的。” 电子显微镜课题组:…… 秦追也意识到自己的言论太过“甲方”,不好意思地咳了一声:“呃,往好处想,至少你们的成果已经足够发论文了,它也是一个诺奖级的成果呢,说不定将来我们可以一起去领奖。” 他是通过胰岛素获奖了,但是他的百浪多息和青霉素还在陪跑的路上呢!诺奖委员会的老头们总不能把这两个奖给赖掉吧? 玻尔兹曼对获奖一事十分悲观:“我已经76岁了,大概率熬不到得奖的那一天,米列娃,伦道夫,只能看你们的了。” 米列娃和伦道夫纷纷出言安慰。 “路德维希,你看起来很精神,至少还能再和委员会的老头们拼10年寿命。” “是啊,而且委员会里也有搞科学研究的,我不信他们能忍住不用我们的电子显微镜。” 米列娃是真想拿奖,这样她在和前夫爱因斯坦对上时,也能昂首挺胸、更理直气壮地和他激情互喷,而且别人看到她时就不会总说“这是爱因斯坦的前妻”,也有人能指着爱因斯坦说“那是米列娃的前夫”! 他们两个已经成了怨侣,即使分开也要互相膈应一生,那她总要让对面的王八蛋比她多膈应一点才不算亏! 已经拿奖的秦追默默为三个今年还要陪跑的科研界同行们检查了身体,还给他们开了药膳方子,助力他们熬死委员会的老头。 然后秦追就开始摇人了。 诺奖获奖者去领奖时是可以带亲属的,这点理所当然,毕竟哪个科学家不是爹生妈养的?谁做实验时还没个重要的导师或助手的,在这种荣耀的时刻,带上亲朋一起去乐一乐不好吗? 而且在西班牙作家卡米洛·何塞·塞拉带着他的68位亲朋一起去参加诺奖晚宴前,领奖者可以携带的亲朋是没有人数限制的,嗯,在卡米洛之后,就限制为14人了。 但这个不要紧,因为卡米洛·何塞·塞拉今年才4岁,离他领奖还有69年。 秦简是肯定要带的,这会儿秦追是一点也不想顾忌秦筑了,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能阻止他带自己的亲妈去领诺贝尔奖。 侯盛元、卫盛炎、芍姐、德姬都已经上了去瑞典的船,梅花香全程陪同,他们五个都会用知惠的亲朋身份一起进晚宴,这是知惠拍电报确认过的,也算她对德姬的填房给了个“勉强承认”的态度。 再怎么说,在知惠差点被国内的权贵强行用轿子抬去成亲时,梅花香也不顾危险提着枪过来保护过她,姑且算他是条有情有义的汉子。 这个小爸,知惠咬着牙认了! 秦追这边除了秦简,还要带他的赞助商兼职男友菲尼克斯、罗恩和希娃、露娜。 本来秦追还想召唤他的
相关推荐: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交易情爱(H)
小寡妇的第二春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带着儿子嫁豪门
岁岁忘忧(完结)
游戏王之冉冉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玩笑(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