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有较强的止痛作用。 1.扩张头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治疗顽固性头痛 《本经》记载吴茱萸能“止痛”,但用于哪个部位的疼痛,《本经》却没有提。《伤寒论》第378条之吴茱萸汤主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才明确吴茱萸的作用部位。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吴茱萸治“厥阴痰涎头痛”,与《伤寒论》的主治一致。 临床所见,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时,往往伴有恶心、呕吐或吐涎沫,这就是《伤寒论》所提到的“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这种头痛大多属于顽固性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这种头痛不是一般药物所能缓解或治疗的,必须重用吴茱萸一升(相当于50g)以达镇痛之功。那么,吴茱萸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呢? 药理研究发现,吴茱萸所含的吴茱萸碱等生物碱,具有强烈的止痛作用,而且能够扩张头部的血管,缓解偏头痛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痉挛。 更有意思的是,临床上屡见报道,用吴茱萸汤治疗高血压病有效,说明吴茱萸汤具有降血压作用。那么,吴茱萸汤适用于何种类型的高血压?从吴茱萸的药性来讲,所治的高血压病当属于寒证,患者面色青白,手足寒冷,脉细弦,或伴有脘腹冷痛,或有慢性腹泻等,其舌苔必定为白滑,所治高血压当为缺血性的,因吴茱萸能够扩张血管;而充血性的高血压病表现为面红目赤,性格急躁易怒,苔黄,脉弦滑有力者,这是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等方剂的适应证,一定不能使用吴茱萸汤。 结合药理研究,吴茱萸汤能够治疗寒性的高血压病。 寒性收引,能够引起脑血管痉挛,从而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反射性引起血压升高。吴茱萸性温,而且所含生物碱能够扩张头部的血管,保证头部及大脑的血液供应,故能够降低血压。所以,在应用吴茱萸汤治疗高血压病时,一定要注意辨证。 2.兴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提高雌激素水平 吴茱萸是温经汤重要组成之一,用量达三两之多,其方后注云“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少腹寒”,即少腹部寒冷,平时不纳凉,或月经期少腹部冷痛明显,或平时就有慢性腹泻,这是“少腹寒”的表现;二是“久不受胎”,说明患者不孕已经多年。多年不孕,加上古代妇女没有家庭与社会地位,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水平自不必说,吃不饱,穿不暖,这样的妇女早早变成了黄脸婆。其人面黄肌瘦,黄褐斑满脸,唇口干燥,皮肤粗糙,头发枯槁,手指毛刺很多,月经量少甚至已无,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为雌激素水平低下。 而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称温经汤为天然的雌激素,这样的妇女在服用了温经汤之后,身体悄悄发生了变化:面色渐渐红润,口唇圆润而饱满,皮肤变得细腻而富有弹性,头发乌黑亮泽,说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在逐渐升高。 因温经汤中无特殊药物能够对卵巢产生刺激,所以笔者大胆推测只有吴茱萸能够兴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改善少腹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进一步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月经的产生。 当然,因吴茱萸能够改善少腹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能够止痛,所以,临床上可用温经汤治疗月经剧痛。 3.促进周身血液循环 《伤寒论》第352条是“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寒即寒冷、手足关节发冷的意思,也具有疼痛的性质。“久寒”说明病程较久,这是其表面含义。蕴藏的含义是这种寒冷、这种手足关节发冷,不是桂枝、细辛等药物所能解决的,如果能解决问题的话,直接用当归四逆汤。而经过反复治疗后,发现桂枝、细辛等一般辛温止痛药不能解决,这就是“内有久寒”,所以,才想到加用吴茱萸以治疗“久寒”,方中吴茱萸必须重用,原方用二升,相当于1
相关推荐:
火影之最强白眼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小寡妇的第二春
深海gl (ABO)
成瘾[先婚后爱]
我在末世养男宠
碧荷衍生文
萌物(高干)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