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春日暄妍/袅袅春腰 > 第62章

第62章

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心慌、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缺乏、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 栀子豉汤是一个小方,临床常与他方配合使用。半夏厚朴汤加栀子、黄芩、连翘、枳壳而成黄煌教授的除烦汤,临床上用于治疗内热所致的自汗、盗汗等,常有良效。 2.治疗食管炎 栀子对食管炎具有特殊的针对性,栀子煎液在进入胃的过程中,必然经过食管,对食管炎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栀子所含多种苷类,能够消除食管局部的炎症,对于食管炎之食管黏膜充血、水肿、表面糜烂及浅小溃疡之炎症明显者,疗效尤为卓著。《伤寒论》第77条明确指出,栀子豉汤主治“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胸中窒”,即胸部后侧憋闷感、窒息感,食物下咽过程中不适感、阻塞感,这就是食管炎之表现。 并非所有的食管疾病都可以用栀子,比如食管癌患者,如有手术指征,最好选择手术治疗。 3.治疗痤疮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痤疮的发生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脓疱型痤疮,即表现为脓头,感染症状明显,此类痤疮最宜应用栀子,在《本经》中即记载栀子主“面赤酒疮齄鼻,白癞赤癞疮疡”,大都属于皮肤类疾患。因为栀子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对多种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或杀灭作用,能够对抗炎症的发生。临床凡见于有脓头的痤疮,均可使用栀子,栀子宜与黄连、黄芩等同用,如黄连解毒汤;也可与当归、熟地黄、黄连等同用,如温清饮。 但无论如何,痤疮属于难治性疾病,只有坚持服药,树立信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消炎利胆 《伤寒论》之茵陈蒿汤主治“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栀子柏皮汤主治“伤寒,身黄,发热者”。以上两方都用了栀子,而且栀子柏皮汤以栀子作为主药,可见栀子能够消炎利胆退黄。药理研究发现,栀子提取物可使胆汁分泌量增加而有利胆作用。笔者推测,其利胆作用不仅是通过促进胆汁分泌这一条途径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其消炎作用。 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三药组成,其中,茵陈能够清热利湿退黄,栀子是治疗湿热黄疸和湿热淋证的常用药物,大黄不仅能够通腑泄热,而且能够利胆退黄。三药合用,能够清热利湿退黄,治疗湿热黄疸。药理研究发现,以上三药均具有较强的促进胆汁分泌作用。现临床上多用茵栀黄口服液或注射液治疗急性与慢性肝炎。 1.除烦汤加桑叶治疗盗汗案 李某,男,52岁,面红脸圆,形胖体壮,身高170cm,体重80kg。2013年3月23日来诊。 外观看上去身体非常结实,但平素易出虚汗,干体力活、吃饭时均易出汗,明显比他人多汗,曾自服六味地黄丸,有效,但不持久,虽然就诊时天气不热,但新增盗汗,几乎每晚必作,因其脉数而有力,故测其血压,210/120mmHg,但患者否认高血压病史和家族史,其纳眠均佳,嗜酒多饮,不吸烟,自觉咽部发热,有痰,口不干不苦,但略有腻感,大便易稀,苔润不厚。处以除烦汤加味:姜半夏30g,厚朴30g,茯苓60g,紫苏梗30g,干姜20g,连翘100g,黄芩20g,栀子30g,枳壳20g,红枣20g。6剂,煎服,每日1剂。同时予以桑叶10g,打粉,分2次冲服,连服6天。 6月22日以求药酒方进行调理身体而来诊,得知上药效果非常理想,药服6剂,盗汗即除,痰亦净,上次来诊虽然血压很高,但始终未服降压药,今日血压135/85mmHg。 按:现行教材一般

相关推荐: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玩笑(H)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岁岁忘忧(完结)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我以神明为食   游戏王之冉冉   成瘾[先婚后爱]   仙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