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金匮要略》之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相当于气滞胸闷之冠心病。 而桂枝传统的主治为“气上冲”,但气上冲究竟是什么?可能是患者腹主动脉不自主地跳动,也可能是患者感觉心慌。不管是何种情况,都可能与心脏功能相关。以上三方均含桂枝,所含桂皮醛改善了心脏的微循环,从而减轻了患者的自觉症状。桂枝在以上三方中所起的作用与其说是温通经脉,不如说是活血更为直接。 (3)改善肺部血液循环 《伤寒论》之小青龙汤主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之咳喘,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方中的桂枝起解表散寒之效,但试想一下,假如没有外感风寒,还用不用桂枝?答案是肯定的。寒饮证的咳喘患者既然没有外感风寒,还要用桂枝,那么桂枝在方中的作用就不是解表散寒,而是《本经》中记载其能“主上气,咳逆”,即主治咳喘,但其主治咳喘的机理是什么?笔者大胆推测,桂枝改善了肺部的血液循环,促进了血氧交换,从而减轻了肺部的症状,即胸闷,这与其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如出一辙。 现行《中医内科学》教材没有把瘀血致喘列为一型,实际上,瘀血致喘在临床上很常见。此类患者大多无痰或少痰,而喘憋症状突出,由于血氧交换存在障碍,所以患者口唇往往异常青紫,瘀血症状非常明显。而中医工作者们往往拘泥于教科书思维,习惯于从痰论治,而很少想到从瘀论治。经方大家胡希恕、黄煌等已经很好地给我们上了一课,他们擅长使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瘀血致喘,效如桴鼓。其中桂枝的作用如同方中桃仁的作用,都能够改善肺泡的微循环,促进血氧交换。 (4)颈椎病 《伤寒论》之葛根汤主治“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二方都用了葛根,强调了葛根对治疗项背强痛的重要性。药理研究证实,葛根能够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较好缓解高血压病人的“项紧”症状,对项背强痛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 葛根对于项背强痛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那为什么不单用葛根,反而配伍了桂枝、芍药等? 芍药不仅能够缓解诸多肌肉痉挛,对项背强痛也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所不同的是,葛根改善了颈部的血液循环,而芍药则解除了肌肉紧张的状态。 那么桂枝在方中起何种作用呢? 项背强痛,可以说是项背部的关节不适。早在《本经》即记载了桂枝能够“利关节”,即能够通利项背部的关节。桂皮醛能够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提供更多的氧与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局部代谢废物如乳酸的清除,从而使颈椎病患者的项背强痛得以解除。 (5)胃脘痛 《本经》载桂枝能够“补中益气”。《金匮要略》之小建中汤主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其中,腹痛是使用小建中汤的要点,其腹痛的特点是胃脘部隐痛,时作时止,按压或得温则舒,证属虚寒性腹痛。方中芍药固然能够缓急止痛,但是桂枝的作用也很重要。桂枝之所以能够“补中益气”,一方面在于其温性,即桂皮醛的温和刺激作用,能够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产生温热感,患者服药后感到胃部温暖而舒适;另一方面,桂皮醛能够刺激胃肠道黏膜,使血液循环加速,胃肠道可以获得更多的血氧供应,也能够产生温热感。可以说,桂枝是胃肠道的动力药。那么《本经》谓其“补中益气”也就不难理解了。 (6)痛经 《金匮要略》载:“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文中温经汤主治明确,即“瘀血在少腹不去”,当治以活血,温经汤方中除当归、川芎、牡丹皮能够活血外,桂枝也能够活血祛瘀。 《金匮要略》之桂枝茯苓丸主治“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癥,为有形结块,相当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之类的病症,总以血瘀为患,当治以活血为要。
相关推荐: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南安太妃传
深海gl (ABO)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痛之花(H)
成瘾[先婚后爱]
爸与(H)
小寡妇的第二春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