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该例患者桂枝的最小剂量为30g,而且还加用了肉桂,所含桂皮醛对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都具有积极作用。 5.五苓散加味治疗小便频急案 刘某,女,20岁,圆脸偏胖,肌肤润泽,面白唇淡。2012年3月26日诊。 患者小便频急,每小时1次,小便不畅快,排尿后又有尿意,但无尿痛,无灼热感,如此反复达数月之久。患者易汗出,但不恶风,口不干,不渴,下肢不肿,白带正常,大便正常,纳眠均可,无四肢逆冷。舌淡红,不胖大,无齿印,双脉浮细而缓。 处以五苓散加味:茯苓18g,猪苓18g,白术18g,桂枝12g,泽泻30g,人参10g,黄芪30g。上药共为散,每服10g,每日3次。服药后微汗为宜。 4月24日反馈,患者买药后因月经至,故于4月4日开始服药,服药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停药后数天,小便明显好转,小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患者认为已无大碍,自行停药。 按:小便频急者,以尿路感染者多见。然患者除小便频急与不畅快外,几乎没有其他不适。如果尿痛、有灼热者,属热者居多,应清热利湿。如果出现下肢水肿、白带量多、大便稀溏等症状者,说明水湿内停明显,利湿即愈。仅从易汗出、脉浮细而缓,也不能明确肯定属水湿内停。但是无论如何,只要小便频急而不畅快者,总以利尿为法。若有肾阳虚或肾气虚见证者,治宜温肾利水。然患者年仅20岁,发育正常,无肾虚征象。故最后确定治以五苓散一试,加人参、黄芪,是为了益气利水。五苓散加人参有春泽汤之意。 《伤寒杂病论》中只有桂枝,没有肉桂,实际上,桂枝与肉桂的有效成分没有区别,都是桂皮醛,只不过二者在桂皮醛的含量上有差别,桂枝含有的挥发油较少,而肉桂含有的挥发油较多。所以,二者都具有发汗作用。基于此,二者可以混用,比如桂枝汤中可以用肉桂代替桂枝,麻黄汤中亦可以用肉桂以增强发汗作用。 对于桂枝的用量,可谓悬殊,10~60g不等,如果用于瘀血痛经等疾病,用量宜小,而对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用量宜大,有时还需要配伍肉桂。 3.细辛——甲基丁香酚的药理研究 3.细辛——甲基丁香酚的药理研究 细辛首载于《本经》,其曰:“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其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以根细长饱满、色灰黄、气味辛香浓郁者为佳。前两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等地;后一种主产于陕西等地。产于东北三省的“北细辛”,为道地药材。细辛因其形、味而得名,“根极细,其味极辛”。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它能够解表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主治:①风寒表证,配伍麻黄、附子,即麻黄细辛附子汤。②鼻炎属寒者,配伍麻黄、辛夷等;属热者,配伍石膏等。③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疼痛等。④肺寒咳嗽,配伍干姜、五味子等,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药理研究发现,细辛主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等。其中,甲基丁香酚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镇静、镇痛、麻醉等作用尤为明显;而且还能直接松弛气管平滑肌,故有镇咳作用。黄樟醚是其毒性成分,高温易被破坏。 1.止痛作用 《本经》记载细辛主“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本品含甲基丁香酚,止痛力强,广泛用于多种疼痛的治疗,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腰痛、痛经等。细辛的挥发油、醇提物及水提物均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因甲基丁香酚是脂溶性成分,不溶于水。因其水提物也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说明止痛的成分与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甲基丁香酚具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从而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这是其止痛作用的一个方面。从细辛局部外用来分析,它能够止痛,说明它不仅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而且还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
相关推荐: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火影之最强白眼
南城(H)
痛之花(H)
带着儿子嫁豪门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我以神明为食
我有亿万天赋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