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1)治疗头痛 细辛早在《本经》中主治“头痛脑动”,细辛治疗头痛,不能外用,只能内服,内服细辛煎液后,所含的挥发性成分进入大脑,发挥中枢性镇痛作用,也就是甲基丁香酚的作用。所以,细辛止头痛,属于对症治疗。笔者常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配伍细辛、川芎、丹参等以止头痛。 (2)治疗牙痛 细辛治疗牙痛,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应用。笔者治疗过一例牙痛,查无龋齿,以细辛、白芷各10g,煎含漱口,几分钟内即达到止痛的效果,患者自述整个面部达到麻木的状态。通过外用细辛能够止痛,分析其作用机理,有可能是所含的甲基丁香酚除了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外,还有局部止痛作用;也有可能是细辛煎液中所含的水溶性成分而起止痛作用,但是水溶性成分究竟是什么,不得而知。目前,限于药理研究的局限性,这两种观点都不能排除。 二辛煎来源于《景岳全书》,由北细辛三钱、石膏一两组成,治“阳明胃火,牙根口舌肿疼不可当,先用此汤漱之,漱后敷以三香散,或仍服清胃等药以治其本”,“上二味,用水二碗,煎一碗,乘热频漱之”。本方仅由两味药组成,方中细辛具有较强的麻醉止痛作用,从药性理论来讲,细辛性温,能祛风散寒止痛,最宜用于寒性疼痛。然经过配伍,也可用于热邪、气滞等各种原因所致的疼痛。石膏辛甘大寒,清热力强,主要归肺、胃经,善清胃火。二药同用,石膏清胃火以治本,细辛止疼痛以治标,标本同治,故可用于胃火循经上攻之牙龈肿痛。所以,本方能主治“阳明胃火”上攻之“牙根口舌肿疼不可当”,即牙痛或牙龈肿痛。“先用此汤漱之”说明二辛煎乃止痛治标之品,若需治本,还需“敷以三香散,或仍服清胃等药”。 (3)治疗关节痛、腰痛 此类病证,中医大多诊断为痹证,细辛不仅能够止痛,而且能够发散风寒,治疗风湿痹痛,不仅治本,还能治标,早在《本经》即有细辛主“风湿痹痛”的记录。麻黄细辛附子汤、独活寄生汤、当归四逆汤等均含细辛,均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细辛止痛的机理,除了所含甲基丁香酚的中枢性镇痛作用外,所含的水溶性成分也应该具有止痛作用,类似于西药解热镇痛药,它能够抑制炎症局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组胺的释放等,对于由致痛化学物质所致的慢性钝痛如肌肉痛、关节痛等有较好的疗效。所以,细辛治疗痹痛的机理有二:一是中枢性镇痛作用,一是类似于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4)治疗痛经 痛经的机理无外乎寒凝、血瘀(当然,热盛也可导致痛经,但所占比例极少),所以除活血外,散寒止痛也是痛经的常用治法。细辛不仅能够止痛,还能通经散寒。含有细辛的当归四逆汤不仅能够治疗血虚寒凝之寒厥(腰腿痛、冻疮等),也是治疗以受寒加重、得温痛减为主要特点的痛经的有效方。细辛对痛经止痛的机理,类似于治疗痹痛的机理。 2.化痰止咳作用 《本经》载细辛“主咳逆”,《名医别录》谓之“破痰”,《药性论》“主咳逆上气”,《日华子本草》“治咳”。本品性温,能够温化痰饮,治疗寒饮证,症见痰稀、色白、量多等,常见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一般与干姜、五味子等同用,此三味是治疗痰饮的小药组,简称姜细味或姜辛味,含有三味的代表方当属小青龙汤。 临床上凡见咳嗽痰多而稀白者,多用本品来治疗。患者服用本品配方后能够见到痰液明显减少,推测其具有减少痰液分泌乃至清除稀痰的作用,这与中医的认识相一致,因为稀痰属寒,而细辛性温,故能治之。药理研究不能证实细辛具有化痰的功效,是因为现代医学的手段尚不够精细。 诸多本草谓之止咳,其止咳的机理已经明了,即通过减少气管、支气管分泌物而达到止咳的作用,也就是它能够清除呼吸道的异物。其实,药理研究还发现,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所致的气管平滑肌痉挛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细辛的煎液还能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而具有平喘作用。这就不难理解,含有细辛的小青龙汤既能止咳,又能平喘。
相关推荐: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交易情爱(H)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妄想人妻
失身酒
小寡妇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