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为咽喉局部的炎症所致。因患者要求上学,嘱以小柴胡颗粒4包服之后再上学。中午回来后服中药处方:柴胡50g,黄芩30g,连翘50g,甘草10g,生石膏30g,桔梗10g。2剂。 中午服药半剂,晚上8点,尚未服药,其父电话告知,患儿仍发热。经询问,患者服药后未出汗,故其热未退。嘱仍用原方,再加服1包速效感冒颗粒。多饮暖水,覆厚被,盖额头。当晚汗大出,热即退。 3月20日清晨,患儿烧退后未再起,仅有咽干、轻微咳嗽,嘱将剩余1剂中药服完,不必发汗,愈。 按:笔者临床所见,感冒发热者,常见证型有两个,即风寒表实证与少阳证,前者用麻黄汤,后者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往往服1至2剂即可治愈。不论是哪一种证型,药后必须发汗,方能达到药到烧退的良好效果。 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该患儿以发热为主诉,无寒热往来,无口苦,精神状态良好,少阳证不典型,再加上患者不出汗,似乎属于风寒表实证。但患者咽干,口干,偶有咳嗽,这是咽喉部的炎症所致,仍然属于少阳证,从而基本上排除了麻黄汤证,故用小柴胡汤加减。如果患者不方便服汤药,一般予以小柴胡颗粒,如果服用汤药,必重用柴胡,配伍黄芩,再重用连翘,烦躁明显者,配伍栀子。因该患儿口干明显,故配伍石膏30g以清其热,配伍桔梗以利咽。 2.小半夏汤合芍药甘草汤加连翘治疗呃逆案 李某,男,19岁,2012年12月24日来诊。 患者于12月22日不明原因出现呃逆,一旦发作,持续达1~2小时,近2天试用各种土办法均无效,现已经发作了2天多,每天发作的时间合4~5小时,对休息和学习影响较大,平素食欲可,近2天无食欲,扁桃体肿大,咽部有痰难咯,腹直肌紧张,舌脉无明显异常。处以小半夏汤合芍药甘草汤加连翘:姜半夏40g,干姜20g,生甘草20g,白芍60g,连翘40g。4剂,每日1剂。2013年1月17日电话随访,2012年12月25日上午服药1包,呃逆明显减轻,下午服第2包药,呃逆止。为巩固疗效,患者将余药服完。咽部痰除,唯大便有点干。呃逆至今未再发。 按:就笔者临床所见,呃逆一症,寒者多,热者亦有,有虚证,也有实证。针对疾病之标而治,丁香、柿蒂之品最为常用。 该患者发病时间虽然不长,有自愈的可能。但是呃逆一旦发作,持续时间很长,每日发作4~5小时,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影响较大。从其扁桃体肿大一症来看,热象比较明显,但其热在咽喉,与呃逆的关系可能不大。但是寒象也不明显。据其咽部有痰难咯,须治以祛痰,姜半夏必用,而且要重用,因为半夏不仅能够祛痰,而且能够降胃气,再配伍生姜(药房无生姜,故以干姜代之),即《金匮要略》之小半夏汤。呃逆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与“脚挛急”的机理相似,故配伍芍药甘草汤。应用大剂量的连翘不仅其能够“消痈散结”,治疗扁桃体肿大,而且也能够降胃气。 连翘的用量,一般有大剂量与小剂量两类。对于扁桃体炎、肺部感染等重症,非大剂量不效,一般用量为50~100g;而对于一般的热象病证,比如心烦、唇红等,用小剂量即可,15~30g为宜。 12.地黄——滋补阴血之圣药 12.地黄——滋补阴血之圣药 地黄首载于《本经》,其曰:“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其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河南怀庆地区,为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 地黄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它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主要用于:①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配伍玄参、赤芍等清热凉血之品。②阴虚内热,配伍麦冬、玄参,即增液汤。③津伤口渴,消渴等,配伍麦冬、沙参等,如益胃汤。 地黄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含各种糖类、氨基酸类、环烯醚萜苷类等,不同成分,
相关推荐: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成瘾[先婚后爱]
游戏王之冉冉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小寡妇的第二春
碧荷衍生文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薄情怀(1v1)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