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春日暄妍/袅袅春腰 > 第75章

第75章

现,麻黄细辛附子汤温补肾阳的作用不仅迅速,而且疗效亦佳,故合用之。 二诊时,患者的小便虽然没有明显改善,但患者自觉舒服,这也是取效的标志之一。因桑螵蛸具有温补肾阳、固精缩尿之功,故选用之。配伍黄芪能够补气。水陆二仙丹由芡实、金樱子组成,均能够固摄小便。这是在治疗过程中加减情况。 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不仅其小便失禁基本治愈,而且手足已经转温,畏寒也有好转,患者整体的阳虚状况已经明显改善。 多次的临床发现,用肾气丸合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小便不禁,疗效确切,是笔者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屡用屡效。 地黄的用量相当悬殊,12~200g不等,笔者认为,若用于一般的阴虚证,12~30g即可;用于心律失常,非大剂量不可,80~200g为宜,而且必定加黄酒煎煮,这是张仲景定法。 13.大黄——泻热通便如神 13.大黄——泻热通便如神 大黄首载于《本经》,其曰:“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其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本品以其色黄故名。因其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如勘定祸乱,以致太平,故有“将军”之号,诚如陶弘景所云“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峻快也”。又因其质佳者切面之纹如锦,故又名“锦纹”。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经。它能够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主要用于:①便干,对于大便干结难下、脘腹胀满属热者,与芒硝、枳实、厚朴同用,即大承气汤;对于大便干结、脘腹冷痛属寒者,与附子、细辛同用,即大黄附子汤。②血热吐衄,配伍黄芩、黄连,即泻心汤;治疗烫伤,与地榆、白及等研末外涂患处。③湿热黄疸,配伍茵陈、栀子,即茵陈蒿汤;湿热淋证,配伍木通、瞿麦等,如八正散。④瘀血之痛经、经闭等,配伍桃仁、虻虫等,如抵当汤,或与桂枝、桃仁等同用,如桃核承气汤。 大黄主要含蒽醌衍生物,又称大黄泻素,主要包括大黄酸、大黄素、番泻苷等,主要具有通便作用。此外,大黄尚含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主要具有止血作用。 1.通便 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以番泻苷的作用最强,游离型蒽醌类化合物泻下作用较弱。药理研究表明,番泻苷水解后生成大黄酸蒽酮,其药理作用,一是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增加而促进排便;二是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而排便。 《本经》虽未对大黄的泻下作用作具体描述,但其主“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等功效,可以理解成大黄具有较强的通便作用。大黄是“下法”中最常用的中药,常用于胃肠积滞之大便干结等,因其性寒,最宜用于热结便秘。本品用于泻下时,以生用泻下力最强,且不宜久煎。 (1)治疗热结便秘,大黄常与芒硝、枳实、厚朴等同用,以大承气汤为代表方。热结便秘往往具有明显的腹征:腹痛剧烈,按之满痛。大黄适用于大便干结而腹胀,伴日久不排的便秘。若见大便不干而日久不排者,则非大黄所宜。 急性高热病人多日不大便,出现腹部胀满、痞硬拒按等,在清热方中加入生大黄,既能泻下,又能清热。伴随着稀便的排出,常可热退病除。 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对于肺热咳喘患者,日久高热不退,询问大便情况,若大便秘结不通,加入本品,常可便通热清。 (2)治疗寒积便秘,症见大便干结,脘腹冷痛,食冷物则便秘加剧,舌淡唇淡,脉沉缓等,在应用大黄的同时,必须配伍温里药如附子、干姜等,《金匮要略》之大黄附子汤、孙思邈之温脾汤均为代表方。 2.活血 《本经》记载大黄能够“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名医别录》主“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药性论》主“破留血”

相关推荐: 深海gl (ABO)   挚爱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痛之花(H)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召唤之绝世帝王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