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春日暄妍/袅袅春腰 > 第76章

第76章

,《日华子本草》“调血脉”,都说明大黄具有较强的活血之功。 大黄后世的应用也非常多,如《伤寒论》之抵当汤,由大黄、桃仁、水蛭、虻虫组成,具有破血之功,主治瘀血所致的发狂;桃核承气汤主治瘀阻下焦之“其人如狂”“少腹急结”。时方复元活血汤含大黄、当归等,主治跌打损伤所致瘀血阻滞之胁肋瘀肿、痛不可忍。对于跌打损伤之瘀滞肿痛、局部青紫等,生大黄研粉,米醋调敷患处,能消肿止痛,疗效极佳。 虽然上述文献足以论述大黄具有活血化瘀之功,但对于其活血化瘀有效成分的研究却至今没有定论。酒大黄偏于活血,临床用于瘀血诸证时,多酒炙,然而酒大黄活血的成分是什么,也缺少文献数据支持。 3.止血 大黄的止血作用,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之泻心汤,由大黄、黄芩、黄连组成,主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可以认为,大黄的止血作用是通过其泻热功效来实现的,就此而言,大黄宜生用。 现行教材一般认为大黄炒炭后方可止血,因为炒炭后,其收涩之功增强。然而,现今临床上鲜有应用大黄炭止血的报道。而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含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主要具有止血作用,这是大黄为什么生用也能够止血的原因。 4.利胆 大黄的利胆作用在《本经》中没有记载,但《伤寒论》茵陈蒿汤主治湿热黄疸,方由茵陈、大黄、栀子组成,具有较强的利胆退黄之功。大柴胡汤则是治疗急性与慢性胆囊炎的专方,由于胆囊的收缩功能不良,导致胆汁淤积,日久而成胆囊炎、胆结石。药理研究则发现,大黄能够促进胆囊收缩、加快胆汁排泄,这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机理。 至于大黄利胆的成分是什么至今没有定论。然笔者推测,其利胆的机制与通便的机制应该相同,即大黄所含的番泻苷等蒽醌类化合物刺激肠壁的同时,也能够刺激胆囊,促进其收缩。所以,推测番泻苷等蒽醌类化合物是大黄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有一定道理的。 5.抗感染 大黄的抗感染作用可谓广泛,但一般用于腹部的感染,如肠道感染、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而链球菌易感染人的扁桃体,所以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有的医家善用含大黄的升降散治疗。 大柴胡汤是治疗急性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专方,方中的大黄除了能够促进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外,其抗感染作用也不容忽视。 大陷胸汤由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组成,方中各药的用量大得惊人,可见大陷胸汤的泻下之力非常了得,现在被认为是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专方。试想,在没有手术条件下的古代,张仲景能够创制出治疗急性腹膜炎之大陷胸汤名方,而且泻下之力非常峻猛,毒性又非常强,没有十足的经验,是绝对不会也不敢出此下策的。现在大家都知道,急性腹膜炎可以保守治疗,其最佳治疗方法即是抗感染,大陷胸汤中的大黄即发挥抗感染作用。 芍药汤是治疗湿热痢疾的一首名方,方中芍药能够缓急止痛,黄芩、黄连能够清热燥湿,大黄能够泻热通便,发挥“通则不痛”的作用。《本草纲目》明确记载大黄“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而且大黄进入肠道后,具有显著的抗感染、抗菌消炎作用,这也是其治疗湿热痢疾的机理。这种作用不是芒硝、番泻叶等所能够代替的。 八正散是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的一首效方,但由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比较容易治疗,所以现今临床一般不再应用。但大黄在八正散中的作用绝对不是泻下、活血、利胆,而是泻热,即抗感染。 此外,大黄外用能够治疗烧烫伤,一方面,因为大黄含大量的鞣质,具有收敛作用,能够吸收患者烧烫伤处的水分,促进结痂;另一方面,大黄所含的有效成分也能够抗炎、抗感染。 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发挥抗炎、抗感染作用的成分依然是大黄酸、大黄素等蒽醌衍生物。 1.黄龙汤治热结便秘案 察某,女,20岁

相关推荐: 我在末世养男宠   南安太妃传   火影之最强白眼   小寡妇的第二春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爸与(H)   深海gl (ABO)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实习小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