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春日暄妍/袅袅春腰 > 第91章

第91章

白术、白芍、生姜组成,现行教材认定真武汤是温阳利水剂,一般用于阳虚水肿。 该案患者以低血压、头昏为主诉而就诊,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真武汤证。畏寒、乏力等属于阳气虚弱。阳虚水泛,就可以出现晨起眼睛浮肿、眼袋明显、黑眼圈等。手指发胀感,也是阳虚水泛的表现。桔梗祛黏痰,党参补气。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温阳利水之功。 附子的用量,入汤剂,相差甚大,3~30g不等。火神派用量则更大,用至60~150g。用量大时,须先煎久煎,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指导。 附子有毒,故孕妇忌用;十八反规定,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附子与半夏同用,这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经常用到,因为治疗此病,笔者一般用小青龙汤配伍大剂量的附子,疗效显著,至今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上,笔者尚未用附子配伍瓜蒌、贝母、白蔹、白及。虽然临床上大剂量应用附子的报道很多,但为安全起见,还是要从小剂量用起。 炮制过的附子毒性较小,甚至无毒,比较安全,但如果应用生品,其毒性强,临床应用时宜慎重。 大剂量应用附子时,无论是生品,还是炮制品,必须先煎、久煎,以降低其毒性,确保用药安全。 服用附子而中毒者,轻则出现口麻、手麻、下肢麻木、口角流涎、心律失常等症状,重则影响到生命。所以,临床应用附子,特别是超大剂量应用时,必须慎重。 服用附子时,不宜饮酒,更不宜用附子浸酒常服,极易引起中毒。 治疗痹证时,附子为常用之品,威灵仙亦为常用中药,二者同用的情况较为常见,但有临床报道指出,二者同用时,患者中毒的概率较高,临床合用时宜慎。 笔者治疗附子中毒时,先催吐,再以100g炙甘草,或配伍50g生姜,速煎,适寒温,服后多能缓解。但中毒严重者,应速送医院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19.干姜——H2受体阻滞剂 19.干姜——H2受体阻滞剂 干姜首载于《本经》,其曰:“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其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即生姜之晒干者,含姜辣素,具有明显的辛味。食用生姜或干姜后,从口腔到胃脘部感到不同程度的温热感,呈现出明显的温热之性。 干姜辛热,归脾、胃、肺经。它具有温中回阳、温肺化饮之功。主要用于:①脾胃虚寒证,配伍人参、白术等,如理中丸。②亡阳证,配伍附子、甘草,即四逆汤。③肺寒咳嗽,吐痰质稀色白者,配伍细辛、五味子等,如小青龙汤。 1.抑制胃肠道腺体分泌而止泻 《本经》载干姜能“温中”,并治疗“肠澼下利”,《名医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药性论》“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医学启源》谓炮姜主“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以上文献均说明干姜能够治疗中焦虚寒所致的腹泻。《伤寒论》第29条载甘草干姜汤,主治“烦躁吐逆”,在《金匮要略》中亦有应用:“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金匮要略》所载甘草干姜汤,其组成、用法等与《伤寒论》所载基本相同,唯《金匮要略》用炮干姜,而《伤寒论》用干姜。 结合两条原文不难看出,甘草干姜汤的主治要点包括“小便数”“吐逆”“吐涎沫”“不渴,必遗尿,小便数”等。 对以上要点进行总结,分泌物增多是以上病证的共同特征,且主要见于消化道,如口腔分泌物增多则见“吐逆”“吐涎沫”“不渴”;大肠、小肠的分泌物增多则见慢性腹泻;胃分泌物增多则见“吐逆”、泛酸、嘈杂等。“小便数”“遗尿”等也可以理解为泌尿道的分泌物增多。所以,笔者大胆推测干姜有类似于H2受体阻滞剂即甲氰咪胍的药理作用,甲氰咪胍能够抑制胃酸分泌过多,减少胃液分泌,能够治疗胃溃疡。同时,研

相关推荐: 交易情爱(H)   我在末世养男宠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珊璐短篇CP文   南城(H)   召唤之绝世帝王   我以神明为食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仙道空间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