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为只有胃肠道平滑肌的强烈收缩才能产生呕吐,笔者推测干姜止呕的机理是阻断了胃肠道平滑肌的M受体。 生姜的止呕作用在《伤寒论》中应用较多,如大柴胡汤用生姜五两以治“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旋覆代赭汤用生姜五两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在《金匮要略》中应用更多,如小半夏加茯苓汤主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干姜的止呕作用在《金匮要略》中亦有应用的记录,如半夏干姜散主治“干呕,吐逆,吐涎沫”,干姜人参半夏丸主治“妊娠呕吐不止”。说明,无论是生姜,还是干姜,都具有止呕作用。 1.桂枝人参汤治疗纳呆腹泻案 王某,男,78岁,古铜面色,身材瘦小,体弱但无疾,看起来像农村的小老头,其实是农村退休教师。2016年11月26日初诊。 自幼虽然体弱,但尚健康,从未打过针、吃过药,有点感冒什么的症状,自己就抗过去了。但从半年前开始,无明显原因出现乏力、纳呆、腹泻等症状,原来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现在下降至九十几斤。遂到医院检查,提示有慢性胃炎,结肠镜检查未发现问题。 刻诊:纳少,食量较前明显减少,而且一吃就饱,平时没有饥饿感。便溏,每日2~3次,无腹痛,无肠鸣。乏力明显,感觉体力明显下降。穿衣较多,畏寒明显,手足四逆。腹部无压痛,形体消瘦,腹部无脂肪。无口苦口干,无胸闷心慌,无汗出。舌质淡,水滑苔,脉沉迟而弱。 处以桂枝人参汤原方:干姜20g,炒白术20g,党参20g,炙甘草10g,肉桂10g。煎服,每日1剂,6剂。嘱6剂药后如果见效,就接着服,可连续服用1个月。 12月24日二诊:患者服药6剂,食量较前明显增加,腹泻已止,体力续增,已能正常劳动。笔者以为患者服用了一个月的药,经仔细询问,知其服用6剂药后再也没有服药。可见其效之佳也。见其舌苔仍水滑,手足四逆明显,脉象仍弱,嘱原方继服20剂。 2017年2月9日三诊:患者服药20剂后,手足温暖,自觉体力恢复正常,大便正常,脉弦滑有力,笔者谓之有动脉硬化。患者述今年虽未称体重,但体重一定增加了不少,其血压亦有变化,舒张压50+mmHg升至80+mmHg,收缩压150~160mmHg。患者亦述,其他人说他面色红润,比先前好看了很多。观其面色,红润了许多。 按:患者就诊时,以腹泻、纳呆为主诉。急性腹泻,一般西医首诊。只有那些慢性腹泻,经过西医治疗不愈的,才看中医。 这样的腹泻,以寒热错杂、寒湿腹泻最为多见,湿热腹泻者极少见。若见湿热泻,用黄连、大黄;寒湿泻,用干姜;寒热错杂之泻,则黄连与干姜并用。 初诊时,笔者从其表现如腹泻半年,便溏,畏寒明显,手足四逆,舌质淡,水滑苔等,即判定为中焦虚寒,本想用附子理中丸或汤,但考虑到肉桂的温热之性较附子强,遂改成理中汤加肉桂,即桂枝人参汤也。 《伤寒论》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原文提及两个症状,其一是利下不止,说明下利的程度,频繁而无休止。这是使用干姜的指征,因为干姜类似于H2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胃酸及肠液的分泌,从而起到止泻作用。经过多年战乱的东汉末年,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丰富,可以说是极度匮乏,瘦人极多,而且经过反复泻下,又出现利下不止,其人会更加消瘦,甚至骨瘦如柴,腹壁没有脂肪,腹直肌紧张,所以才会出现心下痞硬。心下痞硬,说明正气已伤,这是使用人参的指征。 若再配伍白术、甘草、桂枝,即成桂枝人参汤。 2.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案 杨某,女,47岁,身高168cm,体重70kg,2017年9月9日以过敏性鼻炎为主诉而就诊。 自述有过敏性鼻炎病史10余年,起初发作并不频繁,常吃鼻炎康片。最近几年常严重发作,服用过各种药物效果均不明显,每年均在立秋后加重。患者
相关推荐: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我在末世养男宠
南安太妃传
玩笑(H)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认输(ABO)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仙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