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胃肠动力降低所致的胃下垂,也属于虚证的范畴。 胆囊也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故枳实对促进胆道平滑肌的蠕动也具有一定作用。如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胆囊炎的有效方,方中配伍了枳实、芍药,枳实能够促进胆道平滑肌的收缩,而芍药能够缓解其痉挛,二者配伍,一松一弛,对于恢复胆道平滑肌的正常功能意义重大。药理研究已经证实,枳实能使胆囊收缩,增加奥迪括约肌的张力。 2.对气管的作用 枳实对气管的作用,无非就是祛痰与消除胸闷。《名医别录》载枳实能够“消胸胁痰癖”,注重的是痰,说明本品具有祛痰作用,《药性论》谓之“主上气喘咳”,可以引申为治疗胸闷,《医学启源》用本品“化心胸痰”,明确指出枳实能够祛痰,通过化“心胸”之痰而有理气、消除胸闷之作用。 推测其机理,笔者认为,因为枳实含大量的挥发油,这些挥发油进入机体后,对胃肠道的黏膜具有刺激作用,从而反射性地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分泌,使痰液稀释而容易咯出,也就是表现为祛痰作用。如《金匮要略》之排脓散,由枳实、芍药、桔梗三药组成,不仅桔梗具有排黏痰作用,枳实也具有类似的祛痰作用。 由于黏痰对气体交换的阻滞作用,像一层厚厚的保护膜,使得吸入的气体与肺循环所排出的气体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换,患者从而出现胸闷的症状。所以,归根结底,胸闷是由于黏痰阻滞所致,黏痰一祛,而胸闷自除。 四逆散能够治疗“其人或咳”,除了芍药能够缓解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外,枳实对黏痰及异物的清除作用也不能忽视。 1.补中益气汤加枳实治疗便秘案 王某,女,21岁,形体偏胖,圆脸面白,2011年4月26日初诊。 自高中开始便秘,多方治疗不效。常服三黄片以解除排便之苦。高中时泡服过三年的大黄,也服过果导片。前医处方:①大黄10g,厚朴6g,枳壳10g,陈皮10g,茯苓15g,泽泻10g,桂枝6g,炙甘草10g。②大黄10g,厚朴10g,枳实6g,陈皮15g,泽泻10g,半夏10g,苍术15g,黄柏6g,炙甘草6g,香附15g,知母10g。以上两个处方疗效均不满意。刻诊:现每天均能排便,但每次都很少,大便或干或不干,但排便困难,夜尿1次。自述爱上火,时有耳痛,口周易起泡,易起痤疮,冬天畏寒明显,口渴明显,苔薄少,有齿痕,脉沉弱。 处以补中益气汤加枳实:党参10g,白术20g,甘草10g,黄芪20g,升麻6g,柴胡3g,当归10g,陈皮10g,枳实10g。5剂,煎服,每日1剂。 服5剂药后排便情况明显好转,原方继服10剂,愈。 按:便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大便次数减少或大便难解不畅,大便不畅快包括粪便干燥排出不畅和粪便不干亦难排出两种情况。正常人的排便习惯差别很大,这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尤其是与饮食习惯有关。一般情况下,饭量稍大的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饭量稍小的人则每2~3天排便1次(只要无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均属正常),但大多数人(约占60%以上)为每天排便1次。 属于大便干结难下的患者,这种情况不仅容易辨清,而且往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大黄、番泻叶、芦荟等都是特效药,这是由大部分医生的惯性思维所决定的,思维定式认定便秘一定便干,所以目前市场上的通便药大部分含有以上药物。 然而,对于大便不干却难以解下者,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却不对症,这种情况大部分属于气虚或阳虚,对于年轻女性出现的这种便秘,气虚所致者绝不在少数。而且这种情况下,只要用上大黄、番泻叶等,就能起到治疗效果,但如果不服药,则便秘依旧或更重,久之则损伤脾阳而使病情加重。 所以,临床上,笔者治疗便秘时,首先问清大便是否干结,大便干结者,属热,易治;大便不干而排出不畅者,属虚,难治,以健脾为主,久服方效。根据情况,笔者常用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再酌加理气之品。理气药中,枳实
相关推荐:
妄想人妻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珊璐短篇CP文
认输(ABO)
玩笑(H)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挚爱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碧荷衍生文
火影之最强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