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1个月。2年多来常入睡困难,时好时坏,自述火气大,易于烦躁。纳佳,平素手汗多,口干,但不苦,易腹泻,咽部有痰,可能与其吸烟有关。腹直肌紧张,舌脉无明显异常。处以温胆汤合栀子豉汤:枳壳15g,竹茹15g,姜半夏40g,陈皮20g,茯神30g,甘草10g,干姜10g,大枣10g,栀子15g,淡豆豉15g。6剂,煎服,每日1剂。 5月27日短信反馈:疗效显著,初期甚至感觉每天睡不够,后逐渐调整现已正常,也不再那么烦躁了。 按:笔者治疗失眠一般先辨体质,肥人多用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瘦人多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有时也会用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温胆汤乃祛痰剂,主治“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眩惑”,即表现为噩梦多、易惊、易产生幻觉等。此外,胆小、晕车、易呕等均为温胆汤的使用指征。中医理论认为,肥人多痰湿,所以治疗体胖之人以失眠为主诉者,绝大部分情况下要使用温胆汤。不过,瘦人也有可能属于痰湿体质,比如该案患者身高178cm,体重仅60kg,然其表现为噩梦多、咽部有痰等,这是使用温胆汤的主要依据。此外,患者易于烦躁,故与栀子豉汤以除烦。 生用半夏者极少,一般炮制后应用,其炮制品有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等,笔者喜用姜半夏。 半夏用于咳痰、呕吐、痞满等病证时,用量一般不大,5~15g即可。但如果想达到安神效果,非重用不可,常量为30~60g。虽然重用姜半夏至60g,至今未发现有中毒现象。 生半夏,尤其是鲜半夏,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引起失音、呕吐、水泻等副作用,严重的喉头水肿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但这种刺激作用可能通过煎煮而去除。 24.桔梗——桔梗皂苷的祛痰作用 24.桔梗——桔梗皂苷的祛痰作用 桔梗首载于《本经》,其曰:“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其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以根粗大、色白、质地坚实、味苦者为佳。生用。 桔梗味辛性平,专归肺经,为肺经的引经药。前人云其能“载药上行”,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①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无论风寒、风热、风燥咳嗽都可以配伍应用;②咽喉肿痛、失音,常与甘草同用,如桔梗汤;③肺痈吐脓,多与鱼腥草、金银花等同用。 1.刺激黏膜分泌,稀释痰液 (1)祛痰 桔梗的祛痰作用在《本经》中并未记载,至《药性论》始载之能“消积聚、痰涎”。其后,记载桔梗祛痰作用的专著并不多,《日华子本草》谓之“补虚消痰”,但至于是消热痰还是寒痰并未作进一步论述,《本草蒙筌》谓之“下痰”,而《本草纲目》并未提及桔梗能够祛痰。可见古代医家并未从根本上认识本品的祛痰作用。而现代药理能确切证实的一点,那就是桔梗具有祛痰作用。 桔梗祛痰的主要成分是桔梗皂苷,它对口腔、咽喉、胃黏膜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从而反射性地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分泌,具有稀释痰液的作用,所以,桔梗所祛之痰,理论上讲,应该是质地比较黏稠的痰,而非清稀的痰。 在临床上遇到咯痰的患者,首先要辨寒热,那么,如何辨别痰之属寒属热?笔者认为,颜色不是辨寒热的依据,而其质地的稀稠程度,才是辨寒热的根本。也就是说,黄痰多属热,而白黏痰也属于热。 那么,有的患者诉说晨起咯一口黄痰,而白天一整天吐白痰,该如何辨证?笔者认为,不能判定。需要进一步问诊,是难咯,还是易咯?如果易于咯出的,往往属寒;而难以咯出的,一般属热。 从桔梗的药性上来讲,虽然言其性平,但绝对平性的药物是没有的,要么平中偏温,要么平中偏凉。而现行教材把桔梗列为清热化痰药,说明桔梗平中偏凉,它能够清热化痰,适用于黏痰,也就是热痰。 桔梗治疗黏痰,最著名的方剂非《伤寒论》之桔梗汤莫属,由桔梗一两、甘草二两组成。因为桔梗汤为小
相关推荐:
萌物(高干)
双凤求凰
南城(H)
我有亿万天赋
游戏王之冉冉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我以神明为食
召唤之绝世帝王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仙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