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薏苡仁能够“清热排脓”。 桔梗的用量一般不大,以5~15g为宜。但根据患者的体质及体重,可以重用至30g。 桔梗用量过大,会产生恶心,甚至呕吐,其原因在于所含的桔梗皂苷,所以说,桔梗皂苷既是桔梗的有效成分,也是其副作用的有效成分。其机理是相同的,都是桔梗皂苷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对胃黏膜的轻度刺激,有利于反射性引起气管、支气管分泌物的稀释与排出。但刺激作用过大,则会产生恶心,甚至呕吐。 所以,临床使用桔梗,还须根据患者是否容易恶心来判断其用量。 另有报道,桔梗与远志不宜同用,原因就在于二者同用后,会产生恶心,使患者呕吐的概率增加。但现在分析其机理,远志含远志皂苷,二者的作用机理及产生副作用的机理是相同的。 25.人参——瘦人气虚之圣药 25.人参——瘦人气虚之圣药 人参首载于《本经》,其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其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吉林省,质量最好,为道地药材。野生者为山参;栽培者称为“园参”,一般栽培5~7年后收获,这是目前商品中的主流;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参”,数量很少。生用即生晒,名生晒参,长于补气生津;若将原药材蒸制,称为红参,或用白糖浸后蒸制,称为糖参,温补之力均较强。 人参味甘而微苦,其性温,主归脾、肺、心经。它能够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要用于:①元气虚脱,人参单用,即独参汤;若见气阳两虚,配伍附子,即参附汤;若属气阴两虚者,配伍麦冬、五味子,即生脉散。②脾肺虚弱,配伍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③气阴两虚之消渴,配伍麦冬、天花粉等;若气分热盛而伤阴者,可与石膏、知母等配伍,如白虎加人参汤。④气血亏虚、心神失养之健忘、失眠、心悸等,可与当归、酸枣仁等配伍,如归脾汤,亦可配伍生地黄、丹参等,如天王补心丹。 1.补气强体 人参的补益作用,早在《本经》中即有记载“主补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伤寒论》之理中丸主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既然理中丸主治霍乱,必然出现剧烈呕吐、泻下,其人必为瘦人,其气必虚;小柴胡汤主治“伤寒五六日……默默不欲饮食”,可见患者不想吃饭,必然出现体瘦;旋覆代赭汤主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噫气不除,心中痞硬”,患者经过剧烈的汗、吐、下之后,出现“心中痞硬”,一定出现脾胃虚弱,也只有脾胃虚弱的瘦弱患者才能够出现腹直肌没有脂肪而且紧张。所以,理中丸、小柴胡汤、旋覆代赭汤等皆用人参补虚。 此后,诸多本草书籍对人参的补益作用都有记载,清代《本草从新》开始载人参“大补元气”。 现行教材认为人参能大补元气,补益脾肺。药理研究发现,人参含多种人参皂苷,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应激反应能力;具有抗休克作用,人参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和急性中毒性休克,效果尤为明显;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 所以,无论从古籍文献的记载,还是从药理研究的结果,都说明人参具有显著的补益作用。 从中医理论讲,人参能够强壮脾胃,增强消化能力,促进肌肉的生长,从而使人变得强壮,所以,瘦人出现的脾胃虚弱之气虚证,最适合用人参。 笔者认为,人参具有同化作用,能够促进人体骨肉与脂肪的生长,使人变胖变壮。 为此,黄煌教授在《张仲景50味药证》中指出:人参多用于消瘦或枯瘦之人。瘦人腹肌本偏紧张,又兼心下部疼痛不适;瘦人本不干渴,而反见烦渴而舌面干燥;瘦人的脉象本来应该浮大,而反沉伏微弱者,则应当考虑人参证。其人有仅肌肉萎缩,而且肤色干枯而缺乏弹性,无常人之红润。若是肥胖体形,舌体大而舌苔厚腻、面色红润或晦暗或腻滞者,虽有心下痞硬、口干渴、脉
相关推荐: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成瘾[先婚后爱]
游戏王之冉冉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小寡妇的第二春
碧荷衍生文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薄情怀(1v1)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