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春日暄妍/袅袅春腰 > 第115章

第115章

100g,这是迅速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之处。相信在以后处理类似的病例中,有可能会用至更大的剂量,即100~200g。 黄芪的使用剂量,可以相差很大,10~200g不等。 小剂量应用黄芪,可以不讲体质,只要认为患者气虚,就可以应用。但大剂量使用黄芪,必看体质,最佳适用人群是虚胖体质。 这类人大多属于老年女性,其形体肥胖,肌肉松软,易于汗出,大多能吃,虽然食量大,但是浑身依然乏力。此类患者的消化吸收力强,虽然想减肥,但通过节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此类患者往往多食而且容易饥饿。此类患者,大多属于黄芪体质,适合大剂量的黄芪来治疗。 给予患者大剂量的黄芪,患者在服用了五六剂药后反馈,胃口下降明显,这说明患者不是黄芪体质;如果患者的胃口不倒,反而食量增加,体重稳定或略有减轻,气力增加,这样的患者适合大剂量的黄芪。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黄芪是豆科植物,与豆制品具有相同的特点,豆制品有滞气作用,如果患者服用了大剂量的黄芪后,出现腹胀、难受等症状,说明患者非黄芪体质。 正因为如此,笔者在应用大剂量的黄芪前,首先问一下患者平时是否喜欢豆制品如豆腐脑、豆浆等,如果患者诉说不敢吃任何豆制品,患者极有可能也不适合大剂量的黄芪。 27.白术——增强消化机能的首选药 27.白术——增强消化机能的首选药 《本经》无白术之名,只载“术”,至晋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开始将术分为白、赤两种,即白术与苍术。所以,《本经》中有关术的功效叙述当是二药的功效综合。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本经》载其“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白术,甘苦而性温,归脾、胃经。它能够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要用于:①脾胃气虚之纳呆、体瘦等,与人参、茯苓、甘草同用,即四君子汤。②水湿内停之泄泻、痰饮等,治疗前者,可配伍茯苓、泽泻等,如五苓散;治疗后者,与茯苓、桂枝、甘草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③表虚自汗、易于感冒者,常与黄芪、防风同用,即玉屏风散。④气虚不固之胎动不安,可与人参、阿胶等配伍。 1.益气健脾 《本经》只记载白术“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说明本品能够延缓衰老、强壮脾胃,可能是对本品益气健脾作用的最早描述。《名医别录》云白术能“暖胃,消谷”,《药性论》谓白术“破消宿食,开胃”,《医学启源》明确提出本品能“和中益气,其用有九:温中一也……强脾胃,进饮食四也”,《本草品汇精要》则明言本品“合人参、芍药补脾”,《本草通玄》对白术健脾的评价甚高,书中记载“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 现行教材认为,白术能够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证。 笔者认为白术益气健脾的机理可能有二: 一是白术所含的挥发油、白术多糖等成分直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因为药理研究发现,白术对肠管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肠管兴奋时呈抑制作用,而肠管抑制时则呈兴奋作用。并有强壮作用,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肠管的吸收,而呈现同化作用,使人长“肉”。 但是,它与山楂、神曲、麦芽等消食药的机理不同,消食药只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只能治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消化能力。而白术则能强壮脾胃,增强脾胃的消化与吸收能力,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属于治本之品。总的来讲,白术与消食药的关系,实际上是“渔”与“鱼”的关系。 二是白术所含的苍术酮、苍术醇等具有燥湿利水作用,能够消除黏膜水肿,使胃肠道多余的“水”重新回到血液循环,恢复胃肠黏膜的正常功能。因胃肠道黏膜水肿,整个消化道黏膜分泌物都增多,舌的分泌物也就增多,从而表现为腻苔,所以,苔腻者最适宜于白术。 中医的脾,具有西医学的胃肠道功能,脾的特点是喜燥而恶湿,因

相关推荐: 带着儿子嫁豪门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岁岁忘忧(完结)   游戏王之冉冉   南城(H)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南安太妃传   小寡妇的第二春   爸与(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