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我家哥哥都是大佬[穿书]_御书屋 > 第202章

第202章

进来: "报!朝阳门外驻军哗变,声称要'清君侧'!" 刘仲脸色骤变——这正是她安排的兵变信号,但时间足足提前了一个时辰! "好个'清君侧'。"朱承启轻笑出声,突然扯开右手纱布,露出腕间狰狞伤口,"刘仲,你可知这是什么?" 鲜血顺着他苍白的手腕滴落在龙案上,与某种暗绿色液体混合后,竟冒出丝丝白烟。 "连理枝!"陆太傅惊叹,"先帝竟给你种了这个?" 杨思焕错愕,这是需要两人血脉相融的奇毒。没想到,竟是真的存在。 朱承启的目光如钩子般抓住她:"杨爱卿,你可知自己每月十五为何发病?"他举起一个琉璃瓶,里面晃动着暗红液体,"因为先帝取了你的脐中血,给朕种了同源之毒。" 殿中死寂。杨思焕感到所有线索突然串联成网——为何皇帝对她格外宽容,为何道衍要她与朱承启共同解毒... "陛下!"刘仲突然拔剑,"臣请——" 她的话戛然而止。一柄匕首从后心穿透她的铠甲,持刀者竟是张珏。 "夜枭统领张珏,救驾来迟。"张珏单膝跪地,手中匕首滴血,"刘仲密谋废立,罪证确凿。" 变故来得太快。杨思焕看着生母轰然倒地,鲜血漫过金砖。陆太傅年岁已高,本就身体孱弱,见状瘫倒在地。 朱承启却看都不看垂死的刘仲,只是凝视杨思焕:"现在,杨爱卿要做何选择?"他举起琉璃瓶,"是接过这解药共同活下去,还是..." 杨思焕突然想起父亲遗书中的话:"莫要如为父般为情所困"。她缓步上前,在百官震惊的目光中接过琉璃瓶。 "臣请陛下恩准三事。"她声音清朗,"其一,赦免陆府满门;其二,厚葬刘仲;其三..."她仰头饮下瓶中半剂解药,将剩余半瓶奉还,"请陛下励精图治,开创盛世。" 朱承启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接过药瓶一饮而尽,苍白面色竟瞬间红润起来:"朕准了。即日起,杨思焕晋礼部尚书,入阁参预机务。" 至此,几方未曾排练却被演绎得淋漓酣畅的一场大戏终于在朝堂上落了帷幕。 … 三个月后,杨思焕站在文渊阁的窗前,望着生满野草的窗外,久久不能回神。 案头堆着的是北凉和谈的条款,墨迹未干。 "大人。"张珏捧着热茶进来,官服已换成正二品的锦鸡补子,"忽尔玥派密使送来白貂皮,说是谢您促成和谈。" 杨思焕轻笑。那日大朝会后,她力主与北凉和谈,并暗中联络忽尔玥——如今已是北凉新王的忽尔玥果然遵守承诺,归还了河套三州。 "放库房吧。"她转向张珏,"刘仲的墓…"再怎么说,刘仲也是为她而死。 "按一品大将规格修葺完毕。"张珏递上一枝白梅,"今早陆太傅派人送来的,说是从天由公子坟前折来。" 如今的时节,世间白梅多已经衰败,只有光秃秃的树枝。而眼前这枝不知道为何还含苞待放。 杨思焕出了神,她想起宫变那日,刘仲终前瞥的她一眼,那眼神似乎还带着笑意。再细想,一切画面突又模糊。 梅枝上五点白苞,将开未开。杨思焕记起陆天由画像中的梅树,突然明白陆太傅的用意——梅开二度,盛世可期。 "周大人来信了。"张珏又取出封信,"他带着孩子们已在徽州安顿妥当。" 杨思焕抚过信纸上熟悉的字迹。那日大朝会后,周世景便带着孩子离京。他留下的信中说:"待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时,我们自会重逢。" 门外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皇帝的贴身太监陆公公满头大汗地跑来:"杨阁老!陛下在御书房晕倒了!" 养心殿内药香浓郁。朱承启躺在龙榻上,面容憔悴如纸。见杨思焕进来,他虚弱地挥手屏退左右。 "子初…” 久违的一声字。 “你可知...朕为何能识破刘仲兵变?"他指着枕边一个陈旧香囊,"这是朕八岁那年,伴读小初留下的。" 杨思焕认出那粗糙的针脚与周世景随身香囊一模一样,心头猛地一跳。 "那年朕贪玩,小初替朕受罚而死。"朱承启咳嗽着,"第一次在琼林宴见到你,你意气风发的模样...像极了她。" 窗外乌云密布,看起来就要下雨,天色乌青青的。 杨思焕终于明白皇帝眼中那抹悲悯从何而来——他透过她,看着另一个为情所困的灵魂。 "陛下保重龙体..." "不必说这些。"朱承启突然抓住她的手,"朕时日无多。这江山...你要替朕守好。" 杨思焕震惊地看着皇帝腕间浮现的黑线——那是连理枝毒发的征兆。可明明两人都服了解药... "道衍大师没告诉你?"朱承启苦笑,"连理枝解毒需心意相通。朕对你...始终存着利用之心。" 烛光明暗交错,摇曳在朱承启逐渐涣散的瞳孔中。杨思焕想起那日他问"要做何选择"时,自己心中想的不是权力,而是如何结束这无休止的争斗。 "传旨..."朱承启气息渐弱,"杨思焕晋首辅大臣,辅佐新君..." 当丧钟响彻皇城时,杨思焕站在汉白玉石阶上,看着跪满广场的百官。她手中捧着新鲜出炉的《新政十条》,其中第一条赫然是:"废除摄魂散等控心之毒,违者凌迟。" 轰隆隆的雷声滚动着由远及近,大雨倾盆将皇宫内外刷洗一新。 散落的雨滴溅落在奏折上,将墨迹晕化。她知道,自己的首辅之路才刚刚开始。 第147章 惊蛰的雨幕笼罩着太和殿前的九龙御道。杨思焕立于城墙之上,看着各国使…… 惊蛰的雨幕笼罩着太和殿前的九龙御道。杨思焕立于城墙之上, 看着各国使节的伞盖在雨中连成一片斑斓的画幕。 "北凉王遣臣送来五色雪梅千株。"北凉使臣拓跋宏单膝跪地,呈上鎏金国书,"愿植于两国边境, 作百年和好之证。" 杨思焕接过国书, 她抬眼望向殿外, 雨帘中隐约可见鸿胪寺官员正引导各国商贾签订互市契约。西域的葡萄酒、南海的珍珠、江南的丝绸, 在这春雨中汇聚成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 国子监的晨钟惊起一树白鸽。杨思焕走过新落成的万卷楼, 听见里面传来稚嫩的辩论声。明晖穿着素色襕衫,正与各族学子辩驳《孟子》章句;明昭则在武场上教北凉使臣之子挽弓,阳光下两个少年的笑声清脆如铃。 "首辅大人。"张珏不知何时立在廊柱旁, 手中捧着新编的《九洲通典》,"南洋诸国请求派遣学子入太学。"她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 袖口露出的伤疤已淡成浅粉色。 杨思焕接过典籍,扉页上题着周世景清峻的字迹:"集天下智慧,成一家之言。"远处书声琅琅, 各族子弟共诵《论语》的声音, 随着春风飘过新栽的梅林。 … 紫金之巅的祭坛上,五色土堆砌的社稷坛在朝阳中熠熠生辉。杨思焕捧着鎏金玉册, 身后站着三十六国的使节。当她将象征新政的《均田令》《通商法》埋入坛中时, 下了一夜的雨已在不知不觉中止住了。 祭坛下, 北凉使者正在梅树下埋下一坛酒, 坛上刻着"平梅千树时, 共醉太平春"。张珏站在不远处的石碑旁,指尖摩挲着上面新刻的《万国盟约》, 忽然转头对杨思焕道:"当年书院那株老梅, 我让人移栽到紫金山了。" 杨思焕闻言,仿佛又回到了数年前的云溪镇, 那一年,她穷困潦倒,饥不果腹,却挑灯苦读幻想着有朝一日可以高中,如今她功成名就,已远超她所想。 她良久方回过神来,拍拍身上的尘垢,踩着朝霞缓步上了牛车。年幼的新帝还在宫中等她一同商议国事… [全文完] (补记:后世史载,大犁首辅杨思焕开创的"万国会盟",使各族商路畅通无阻;辅佐幼帝朱文祯励精图治,推行均田制,开创太平盛世,流芳百世,为后世之典范。 其子周明昭后来成为第一任"丝路护商使",其女杨明晖所著《四海医典》被译成五种文字,远播重洋。)

相关推荐: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交流_御书屋   过激行为(H)   深宵(1V1 H)   NTR场合_御宅屋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将军在上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村夜